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嘻哈文化发展史(袁越 著)前言+目录【搬运】
前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进口的东西肯定比国产的好了。不知谁先开的头,我们不说“好”,说“酷”了。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玩摇滚的比玩流行的更“高雅”了。不知从哪个乐队开始,嘻哈的时代又到了。我们的时尚青年从1980年代穿着喇叭裤手提录音机当街跳起霹雳舞,到1990年代穿着牛仔裤手拿电吉他模仿朋克摇滚,再到21世纪穿着低腰裤手拿MP3播放器模仿痞子饶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说起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入侵,摇滚可不是急先锋,这个头衔还得让位给霹雳舞和迪斯科。尽管研究中国音乐史的人会把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当做第一首饶舌歌曲,可如果你到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中学生,他肯定会指着街边小店门前挂着的周杰伦或者潘玮柏的海报告诉你,这才是中文嘻哈乐的偶像。如果你告诉他这两人是伪嘻哈,他会不屑一顾地告诉你:你老了,我们就是稀饭周杰伦!
不管专家们承不承认,他就是新一代嘻哈青年,嘻哈文化正在主导这个时代,成为21世纪的新时尚。作为一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已不可能紧跟这个时代。我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嘻哈文化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规律,发现嘻哈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所有的专家都说,嘻哈文化包含了嘻哈乐、霹雳舞和涂鸦这三种艺术形式,但因为术业有专攻,本书将重点研究嘻哈乐的发展史。我将告诉大家,为什么嘻哈乐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流行音乐领域里的最后一种草根艺术。
都说乐评人喜欢分类,作为一个乐评人,我喜欢把所有的音乐风格分成两类:来自民间的草根艺术和来自唱片公司的商业艺术。在我看来,大名鼎鼎的摇滚乐、节奏与布鲁斯[R&B]、乡村歌曲、迪斯科、重金属、朋克乐、雷击乐、晚会民歌等等,都是唱片公司为了方便大家买唱片而生造出来的概念。虽然这些音乐形式都来自某种草根音乐,都有来自民间的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但在它们的发展初期,都有唱片公司的大量介入,普通歌迷都是在许许多多的商业机构的帮助下才接触到这些音乐的。与之相比,民谣、布鲁斯、爵士乐以及桑巴、探戈和花儿等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都属于来自草根的音乐。它们在进入商业化的大规模流通之前,都已经在民间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所有被称为草根的音乐风格都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近百年来流行音乐工业的飞速发展早已把民间自发的创新行为淹没在排行榜的热浪之中。
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流行音乐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嘻哈乐能够在这样一个空气中都充满了流行歌曲味道的国家出现,实在是一个奇迹。自从1980年代初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孕育成型之后,嘻哈乐在诞生之后的头一个10年里几乎没有受到来自流行音乐工业的任何干扰,相对独立地发展了一个年代。从它的产生到最后成型,其间发生了很多偶然事件,遇到过不少机缘巧合,本书将详细向你描述这些有趣的故事。嘻哈乐的故事开始于纽约,因为只有在纽约这样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才会出现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嘻哈乐的诞生和发展却是流行音乐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是音乐家表达方式的一种进步。嘻哈乐词曲分家的做法并不是一种倒退,歌词和旋律的脱节恰恰为这两种音乐元素各自独立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任何一种音乐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学习它的历史,就是为了找出这个规律,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音乐。嘻哈乐的历史表明,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异化的音乐类型。由于有了采样技术,嘻哈乐可以随意地借鉴各种音乐形式,无论它来自黑人传统音乐还是印度舞曲。由于歌词可以完全独立于音乐而存在,嘻哈乐最适合表达个人的想法,无论这种想法是多么大逆不道。中国的城市青年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嘻哈乐,但我们至今没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嘻哈文化,仍然在拷贝外国,拷贝人家表面的那层装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愿我的书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嘻哈乐的历史,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让嘻哈文化在中国找到更多的知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布朗克斯的壁画
第二章 穷人的舞蹈
第三章 霹雳舞
第四章 三位一体
第五章 说的比唱的好听
第六章 饶舌歌手的喜悦
第七章 西蒙斯兄弟
第八章 绝对即兴
第九章 斗嘴
第十章 黑色嘻哈乐
第十一章 彩色嘻哈乐
第十二章 脾气暴躁的黑鬼
第十三章 通俗饶舌乐
第十四章 鲜血铸成的荣耀
第十五章 劫后余生
第十六章 嘻哈乐的超级王国
后记
————————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有的话我就继续搬。希望不要侵权。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