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做出最准新冠模型,这个华裔小伙凭一己之力吊打美国研究所!
新冠疫情持续一年,美国丝毫没有停止的样子,但美国民众却一点都不安分守。
春天来了,美国民众也开始放飞自己,大量春假游客涌入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游客们在沙滩上彻底放飞自我,丝毫没有在意美国严峻的疫情形势。更有甚者化妆成了“小丑”,站在车上挥舞着美国国旗,大喊“新冠疫情结束啦!”

对待疫情,美国民众一直以为是个惊天大谎。
在这种混乱局面里,一位27岁的华裔小伙火遍外网,惊艳全球,被彭博评为“新冠病毒数据超级明星”。
他究竟做了什么贡献,值得不善让不善夸赞的美国人大加赞赏呢?
1.
2020年年初,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但民众并不知晓病毒的严重性。为了让大家了解未来疫情的走向,以便积极应对,美国开始创建模型对疫情进行预测。
当时建模的两个机构,分别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
两家机构都是非常专业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给出的预测结果却相差很大。

伦敦理工学院预测:到2020年夏天,美国将会有2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
IHME则认为:预计在2020年8月,美国的死亡人数将达到6万。
200万和6万,相差140万,这样的预测让民众无法相信。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两家机构的预测均不准确。2020年夏天,美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是16万。

在预测数据公布刚一公布出来,一位年仅27岁的华裔小伙顾友阳(Youyang Gu)就对这组相差甚远的数据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建模。因为他认为数据预测在当时意义重大。

4月中旬,他开始动手打造新冠预测模型,可刚开始就碰到了难题。如果想要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就要观察现在的新冠确诊数量、新增确诊人数以及住院人数的变化。
顾友阳对比了各个州于联邦政府提供的数据发现,两个数据也不一样,没办法确定谁的数据更靠谱。
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法推测未来的情况。
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方向:用过去的死亡人数来预测未来的死亡人数。因为这个数据是准确无误的。
改变方向后,顾友阳很快就完成了模型。模型完成后,他预测在2020年5月9日,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将达到8万人,而实际数据为79926;他预测在5月18日,死亡人数将达到9万,5月27日将达到10万,也都全部“押中”了。

除了对死亡人数的预测,顾友阳还根据许多州逐渐解封的状态,预测出了第二波大规模感染与死亡的时间。
精准的预测很快就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顾友阳。
顾友阳网站的流量呈爆炸式增长,每天都有数百万人登陆,以了解他们所在的州和美国发生了什么。通常情况下,他的预测数字会和几周后发生的真实死亡数字相吻合。
在Twitter上,顾友阳不仅@了各路记者,还给流行病学专家发邮件,让他们核实自己的数据。

去年4月底,华盛顿大学著名生物学家Carl Bergstrom便在Twitter上发布了他的模型。

不久之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在其新冠预测网站上发布了顾友阳的数据。
外媒也对其争相报道,彭博社称他为“Covid-19 Data Superstar”(新冠数据巨星)。包括《华尔街日报》 《经济学人》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都报道了他开发的新冠预测模型。

仅靠一个人就能打败2大权威机构,顾友阳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厉害?
其实,顾友阳的模型并没有那么难,相反,恰恰是比较简单的那种。
有时候最难的就是把问题简单化,但顾友阳做到了。
2.
顾友阳从小就喜欢数学和科学,很久以前全家就移民到了美国,他在伊利诺伊州和加州长大。直到高中毕业时,才真正接触计算机科学。
大学,他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因为父亲是计算机从业者,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本科和硕士阶段,顾友阳十分努力,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双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在麻省理工著名的实验室做研究,并发表了论文,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大数据。

后来,他又相继在金融业、体育界工作,工作内容还是大数据方面的研究。
走红之后,他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冠大数据的预测当中,虽然这段时间没有收入,只能靠着过去的积蓄过日子,但是他认为大数据对新冠的防控非常重要,自己应该为此做出努力。
可就在2020年11月份,顾友阳停止了对疫情发展的预测。
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喷子的存在,在预测的同时,他发推文提倡民众要积极戴口罩,共同抵抗疫情。可在自由至上的美国,即使是正确的言论,他们也不会接受。
随着顾友阳的退出,也有人指出他模型的缺陷,IHME的穆雷提出:“他没有考虑到新冠病毒的季节性特质,如果不退出的话,他对于冬天第三波疫情的预估会不准确。”
可就在他退出的前一个月,顾友阳预测美国11月1日的死亡人数将达到23.1万人。当11月1日到来时,美国报告的死亡人数为230,995人。
面对争议,顾友阳也很淡然,并主动感谢了穆雷极其团队之前的工作。
3.
其实,在海外疫情的对抗中,有很多在海外的年轻人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英国,一名叫吴芃的中国留学生根据大数据,自制了疫情图。列出了确诊病例的数量与指数增长趋势的预测。

每天在推特上更新疫情数据图,让民众清楚地了解疫情的严重性。
除了制作图表之外,吴芃也会发表一些合理的预测和自己对于疫情管控的想法。
外国网友对他刷屏感谢,就连英国卫生部也联系到他,感谢他及时在评论中更新数据图;还经常有网友向他咨询疫情防控,其中甚至有英国议员和警长。

今年开始,美国可以在线预约注册疫苗,可政府相关网页繁琐,必须输入所有个人信息后,才能显示周边开放预约的疫苗站。
一位出生并在纽约长大的华裔马晓宇(Huge Ma),为了帮母亲重返护士岗位,今年1月中曾上网帮母亲预约注射新冠疫苗。

当马晓宇打开州府与市府在线预约网站后,他被两个网站繁琐的注册方式劝退。
他说,两个网站的注册系统互不关联,必须输入大量信息后,才能得知周边能提供疫苗的站点,一定有更好的办法(查找新冠疫苗注射站)。
虽然成功帮母亲预约新冠疫苗,但马晓宇立即着手自行创建新冠疫苗网页,旨在提供便捷的相关信息,帮助民众快速预约施打疫苗。
他用不到两周的时间,花费不到50元,创建了TurboVax,该网站按纽约州疫苗站开放预约的先后排序,民众无需输入任何信息,即可了解哪家疫苗站还有疫苗能打。

他还创立同名推特帐号,实时更新疫苗站开放预约信息,希望为民众提供便利。
疫情期间,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做了一些小事,却帮助了很多人,
被质疑的顾友阳休息一段时间后,也重新回到了新冠预测的工作中去。
这一次他又创建了新的模型,用来预测美国有多少人感染,疫苗推出的速度有多快,以及美国何时达到群体免疫等相关的预测。
他的预测表明,到6月,大约61%的人口将拥有某种形式的免疫力,无论是通过疫苗还是通过感染。
这一次他的预测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文/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