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青岛龙:新中国第一龙,不是独角兽,也不是“青岛龙”

2021-09-28 10:41 作者:秦风-无衣_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老秦

时光飞逝,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了。今天是新中国的七十二岁生日。在这里,我要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生日快乐”,向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出血汗的英雄们道一声“谢谢”

新中国 生日快乐!

说起来,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那各位有没有想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第一只恐龙是什么呢。之前我们讲过了堪称中华第一龙的禄丰龙以及中华大地上的第一位恐龙王中国龙,但是它们的发现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早于新中国的成立。那么又是哪一只恐龙见到了赤旗下的第一缕阳光呢,这就要从我们这次的主角--青岛龙说起来了


棘鼻 青岛龙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分类

鸟臀目,鸟脚类,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


体长

6-10米


体重

1.5-5吨


分布

中国山东省莱阳市


时代

晚白垩世


青岛龙复原图


说到这山东王氏群的恐龙,各位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名声在外的齐鲁三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东龙,诸城暴龙和中国角龙。相比之下青岛龙的名声在这几位面前也是不够看的了,但是实际上比起这几位来,青岛龙的出道时间反而更早,在1950年它的化石就被从莱阳市金刚口镇附近挖出来了。那年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了一年,青岛龙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第一只恐龙,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第一龙”。

1950年在金岗口村进行地质调查的师生
金刚口村遗址内的青岛龙装架

不过说起来,这化石是在莱阳市发现的,那这恐龙应该叫莱阳龙才对啊,那为什么给起了个青岛龙的名字呢?命名青岛龙的科学家依然是祖师爷杨钟健老爷子,难道又是因为老爷子的口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原来在发掘和研究青岛龙的过程中,恐龙化石大多被运往临近的青岛市进行组装和研究,科学家们大半的时间都在青岛工作,为了纪念这段在青岛的时光,杨钟健老人才把这只动物命名为了青岛龙。所以说,青岛龙就跟很多所谓的兰州拉面根本不是兰州人开的一样,祖籍不是青岛。这样的命名也是我国恐龙命名史上的一个有趣而浪漫的故事。


青岛龙的种名“棘鼻”则是形容它的长相的,在青岛龙刚被发现的时候,古生物学家们立刻注意到了它头上那根与众不同的冠饰--作为赖氏龙亚科的成员,拥有冠饰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和赖氏龙,副栉龙这样的同类不一样的是,青岛龙并没有它们那样宽阔的头冠,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根40厘米长的棒状骨,它从头顶向上伸出。就像神话中独角兽的犄角一样。长期以来对于这家伙怪异头冠的用途是什么样子一直都没有个定论,有人认为这是中空的,能够配合空气振动来发声,还有人认为是性炫耀的工具,还有更大的脑洞认为这玩意跟冷却水管一样用来为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降温……总之奇葩的观点层出不穷。根本不知道最终的用处是什么。

青岛龙的头骨
早期的青岛龙骨架复原
早期对于青岛龙头部结构的重建

直到青岛龙发现60多年之后的2013年事情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有科学家看到青岛龙那根“棒子”上面呈现分叉状,有点像断裂之后的缺口。故而表示这根棒状突起只是大型头冠的后方残留部分。而头冠前部是从吻部前端的前上颌骨所延伸出来只不过在地层的挤压中断掉了。之后的2020年我国科学家用ct扫描技术扫描了青岛龙的头骨和鼻骨,通过三维重建表明青岛龙头上的棒状结构确实存在着骨质断裂的情况。这表明青岛龙头上的棒状物只是头冠留下的残迹。它们的头上其实是有一个和一般赖氏龙类一样的扁平头冠的。

青岛龙鼻骨CT扫描图
拥有扁平头冠后的青岛龙骨骼重建

既然存在头冠,那这个头冠能不能像它的那些亲戚们一样用来增加吼声响度呢。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副栉龙头上那个标致的头冠是中空的,当副栉龙鸣叫的时候,中空的头冠就可以如同螺号一样将恐龙的吼声放大,那青岛龙的头冠是什么样子的呢。经过2020年的ct扫描,科学家还发现了青岛龙头冠内部的秘密,有观点说那根骨棒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中空的头冠破碎后,保存下来的后边缘。青岛龙长有中空的头冠。这样一来中空头冠既可以放大音量,也可以使声音变得更低沉,更有“磁性”。也就是说,青岛龙的头冠和副栉龙一样,是可以用来辅助发声的。


空心的青岛龙头冠复原图


不过也有不同人观点提出,有些人认为所谓的“青岛龙的头冠末端”实际上是两层外围密度较低的鼻骨板与内部较高密度的内鼻骨关节形成的夹层结构,棒状部分则几乎均为高密度的骨质。也就是说,青岛龙的鼻骨两边密度低,中间密度高,是一种“三明治”式的结构。这种构造可能起到加固作用,中高密度的部分是鼻骨关节,低密度部分是鼻骨壁。内部不太可能存在中空的空间。也就是说,青岛龙的头冠是实心的,没有办法向副栉龙的头冠那样辅助发声,只能作为一个性展示的工具。

实心的青岛龙头冠重建图
青岛龙的复原图
两种青岛龙的头冠复原对比

青岛龙生活在距今约7300多万年前的莱阳市金刚口组,它们和隔壁的辛格庄组同属于王氏群。在青岛龙身边还生活着鸭嘴龙类的谭氏龙,莱阳龙,山东龙,角龙类的中国角龙和诸城角龙,巨龙类的诸城巨龙,窃蛋龙类的怪脚龙以及当地最强大的掠食动物--霸王龙类的诸城暴龙。

青岛龙的邻居--史上最大的鸟臀目恐龙山东龙
诸城暴龙对峙中国角龙的复原图,诸城暴龙是王氏群体型最大的肉食动物

比起这里其它的恐龙,青岛龙没有山东龙的庞大体型,也没有中国角龙的尖角和颈盾。那它们是怎么从诸城暴龙的铁嘴钢牙下面幸存的呢。首先,青岛龙最大可以接近10米长,5吨重。这个个头超过了中国角龙,已经不小了。第二,青岛龙也会和其它鸭嘴龙一样营群居生活,在莱阳的一个化石坑里发现过5只青岛龙化石,对于它们来说多一双眼睛就多了发现天敌的一份保险。只要有一个成员发现危险,那么整个群体都可以立刻拔足狂奔。最后,青岛龙有着鸭嘴龙家族共有的强悍吃饭能力,它们存在角质喙的似鸭吻部和牙齿众多的齿系很适合咀嚼植物。正因如此,青岛龙家族的丁口才能兴旺起来--虽然如今在中国以外还没有正式的发现青岛龙的化石。但是在蒙古等地出土过类似的碎片表明了,这个家族的地盘,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广阔。

青岛龙和人类的体型对比,最大的个体有10米长
青岛龙可能会进行群居生活
更好的牙口可以让青岛龙拥有广泛的食物来源,比如说啃树皮

青岛龙,是王氏群发现的第一只恐龙。在它的身后,引出了科学家向史前世界更深入的探索。山东龙,诸城暴龙,中国角龙也纷纷跟随着青岛龙的脚步。从齐鲁大地走向了世界。至于最先被发现的青岛龙,人们似乎也没有忘记他的贡献,今天,很多博物馆中都有装架展示的青岛龙骨架,它傲然挺立的身体已然成为中国恐龙的标志。如同一位先驱,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探索发现的时光。同样的,它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只恐龙,是新中国古生物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古生物学家们献给伟大祖国的一份宝贵的礼物!

莱阳恐龙博物馆中成群的青岛龙装架
今天莱阳地区的挖掘依然在继续,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一如中华发展的火炬永远不会熄灭

时值共和国的生日,当我们站在巨龙脚下瞻仰这威武的巨兽时,可曾想过,是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日得以安稳探索远古巨兽的机会。


致敬!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百度恐龙吧

微信公众号 小盗龙带你入侵史前世界

微信公众号 中国古动物馆


感谢

呆壳河马

Fafnrix

糗白小神仙

江氏小盗龙

狂暴角盗龙

pocket 忆


为本文提供资料和支持

【科普】青岛龙:新中国第一龙,不是独角兽,也不是“青岛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