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翔中段》
《鹤翔中段》
来这里已有些时日,虽有诸多不便,但也在尚能接受额范围之内。思来想去,倒是只有一个问题颇为突出。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不错的。出发前也没想过吃饭的问题,直到来了才发现,这春华南段竟会“荒芜”到这种地步。一眼望去,方圆几里称得上餐厅的仅仅只有一家快餐店。若不是有大爷引路,带我们找到了几家巷子里深藏不露的面馆,我几个怕是只有天天和速食打交道了。
正因如此,Joersha隔三差五就会抱怨一番,倒是让我怀念起在鹤翔中段的日子来。
说起那边的美食,至少能吃上个两三周不重样的。近点有川菜砂锅跷脚牛肉,远点有冒菜炸鸡肥牛盖饭。再远点呢?还有米线宽粉街边油炸。
也难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城中和边郊自然是比不得。也多亏刘老师选了个好地方,才不至于让我们落得个有钱无处花的境地。
不说别家,光是那米线铺子里就有着几十种菜样。招牌上确实写着羊杂米线,可按照四川的卖法,炒饭盖饭面条抄手那必须是样样齐全。点上一盘“培根虾仁炒饭”,酱油色米饭粒粒分明,虾仁鸡蛋隐藏其中,培根则是散落各处,有几片还露出半截深红在外。吃上一口,首当其冲的是米粒咸鲜,带着些许烟熏风味和虾的清甜。接着便是层次分明的口感,由软糯到爽脆。配上随赠的骨汤,回口香味久而不散。
不过要真说他家一绝,还得是那“原汤羊杂米线”。汤色奶白,清澈透亮,米线上盖着几片翡翠欲滴的白菜,边上铺着足量的羊肉羊杂。水雾飘腾起来,带着香气在空中氤氲。
说到羊肉,自然是少不了腐乳的。舀起一勺羊汤倒入蘸碗,筷子搅和着将腐乳化开,与碗底的小米辣充分混合。直到汤色浑浊,上好的羊肉蘸料便成了。夹起几片羊肉,混着米线在碗里轻轻一过。入口便是羊肉脂肪的香气,配合着腐乳的咸,在口腔中欢腾四溢。辣味紧随其后,从舌尖一路进军到舌根,若是吃的太着急,便会不自觉的喘起气来。
若是人稍稍多些,能做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不得不提的,是鹤翔的几家冒菜馆子,各有特色。最近的那家,一手火锅牛油尤其出名。开锅将食材捞起装盆,接着放上切碎的牛油底料,撒上几把白芝麻香葱,最后来上一勺些滚油爆香。滋滋作响,满屋都是牛油的香气。稍远那家,尽管在味道上不占优势,可食材却是匠心独运。肉的酥皮吸饱汤汁,咬下去便是满口留香。牛肉爽滑弹嫩,就着米饭能连吃好几片不歇气。最关键的是,身后就有无限供应的果汁和酸梅汤。麻辣咸鲜的肉片配上甘甜可口的饮料,可不知比这里的食堂好了多少。
至于最远的那家,则是意想不到地将豆花给融进了冒菜中。端上桌来,映入眼帘的先是满盖的豆花。冒菜汤汁比起寻常豆花蘸料,倒也是别有风味。用筷子轻轻一拨,便碎开沉了下去。挑块大些的捞起来,红油顺着棱角滴落到碗中。放入嘴中又因为烫而难以咽下,却又舍不得浪费,只得是张个大嘴呼呼的吸气。
遇上节庆假日,人就更多了。大家伙儿商讨片刻,大概会一致决定去“古世香人家”围上一桌。作为四川境内的川菜馆子,这家店的装修属实算不上精致,蓝底白字的招牌,常见的红漆座椅,倒像是随处可见的苍蝇馆子。可拿出菜单一看,大大小小几十种菜品,从干锅牛肉到清炒莲白,从水煮肉片到番茄蛋汤,个个味道都堪称一绝。就算是闭着眼睛把菜单转上几圈,接着随手在菜单上乱点,也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但要说我最推荐的,打底还是“铁板嫩蛋“。鸡蛋做成了豆腐块一般的正方体,外皮被油炸的酥脆,浇上肉沫和青红椒炒制而成的酱汁。上菜时,酱汁还因为铁板的余温而沸腾。夹起一块放到碗里,挑开鸡蛋外层的酥皮,舀起酱汁灌进去,溢出来的部分流淌到米饭上,将其染成淡淡的金色,几口下去便空了一碗。嘴里还没咽下去,却又挥手示意别人将饭盆递过来
同为他家招牌的,还有一道“拌白肉”。秘制凉拌红油打底,上好的五花切片横铺一排,旁边放上些凉面和黄瓜丝以做点缀,最后撒上一把花生碎。开动时将全部食材混合均匀,微凉的肉片上裹着面条,配上清爽的黄瓜,入口鲜香回口甘甜。
倒是莫名生出回鹤翔去转几圈的想法,也不单只是为了美食,更是因为那里有我们奋斗半载的经历。
说来倒也奇怪得很,从街这头吃到街那头,都不曾想过吃不到的那天会是何种模样。直到来了这边,荒无人烟的让人心痛,才想起鹤翔金街的好来。
事已至此,好好吃饭罢,就算是只能天天和炒饭抄手面面相觑。说不定哪天,也会突然想念起这荒芜之地的面馆,想念起这段砥砺前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