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飞鸟之路——兰吉特·马哈拉吉语录》转载7

2021-12-09 09:29 作者:金鱼的水-  | 我要投稿

注释:安德鲁·弗农

翻译:纯然的空

校对:无有

转载来源:公众号“一就是一切”(特别感谢授权)


七月:大师的工作

7.1 “不要寻求大师的祝福,成为他,那就是他的祝福。”

圣徒图卡拉姆在一首诗中说,真正的恩典是对实相的接纳。类似地,真正的祝福,是从大师那里接收到这个真知——你就是祂,大我。这个真知不是普通的知识,因为它有力量转化听闻它的头脑。就像樟脑被点燃时,会燃烧一段时间,然后完全消失。接受了大师祝福的头脑也是如此,它变成了无心(no-mind)。在此过程中,小我之虚假观念被摧毁,“我”将其自身消解,回归其源头,大我之一体性被了悟。

 

7.2 “永远不要向大师要求任何事(母亲知道孩子何时需要喝奶)。”

母亲照顾着孩子的需求。这是一种自然反应。孩子不必问母亲:“你会不会喂我?”喂食只是发生了;孩子准备好被喂食,而母亲准备好喂孩子。同样地,当领悟,甚或大我了悟的时机到来,它就只是相当自然地发生了。真的没有必要要求任何事,因为注定发生的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某件事注定不发生,它就不会发生。甚至大师都无法给予你尚未做好准备接受的东西。因为不理解这个法则,许多人去见大师并说:“请赐予我您的恩典”或“请赐予您的祝福,这样我就可以获得大我了悟。”

 

7.3 “永远走在大师向你展示的道路上,你就会与他合一。”

只要你试着去实践大师所说的话,你就会体验到一股自然的祝福之流在你心中升起。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出现在你心中,你也会感到越来越满足。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接受他说的话,却不去实践,你就不会感到与他或与你自己的和谐。人类的身心是一棵愿望实现树,它使事情看起来和你的想像完全一样。如果你信任大师并遵循他向你展示的道路,你就可以成为他。如果你不相信这是有可能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7.4 “不要把你的大师当作一个普通人。”

大师就像一面一尘不染、完美抛光的镜子。当你去见大师并坐在他脚边时,你感受到巨大的平静,最初你可能会想:“这种平静是从这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事实上,没有散发,没有运动。你所体验到的是你自身的平静;是大我的平静。大师只是大我,不存在掩盖存在-意识和实相之圆满的“普通人”。

 

7.5 “起初,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观点:他是我的大师,他说的话是正确的。”

没有人能说出为什么一个人会遇见大师并接纳他或她,而另一个人却不会。有人说这归因于来自前世的善业,有人说这只是好运。我不知道,但我确实知道成为一名真正的“古鲁之子”不是小事。一旦你说:“他是我的大师”,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离开他,但他永远不会离开你。

把你带到大师面前的问题是关于无知的问题。你不知道真理是什么,或你究竟是谁,但你积累了很多想法,让你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些东西。当遇到大师时,你的第一个机会是抛开所有那些混乱的想法,接受他所说的是正确的。这第一步立刻使事情变得简单多了,你也比以前更加自由。

 

7.6 “对大师具有完全的信心,之后信心就不需要了。”

对大师的真正信心并非盲目的信心——接纳(大师说的)每一个字而没有个人体验。不过,这确实意味着你不怀疑它。你接受他所说的话,等待着你自己的验证。例如,如果大师说“你就是祂”,那么你知道这一定是真相,尽管你可能并未立即在自己的日常体验中感受到这一点。你接受它为正确的,接着自己找出关于它的真相。每件事都必须在你自己的心中体验到。然后,信心就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亲自了解了每一个真相。

 

7.7 “牢记老师说的话。你就一直在与那接触。”

马哈拉吉(常)使用荷叶的比喻,荷叶漂浮在水面上,但不吸收水分。在此,尽管他说“牢记老师说的话”,你还是一直将自己与某些东西认同,所以为什么不让自己与大师的教导认同呢?如果你让自己深刻牢记他的观点,它们就会变成你的一部分。要这样说:“我把我的念头留在您脚边。现在,您的心念就是我的心念。”

 

7.8 “你已经变成了头脑,所以,大师改变你的头脑。”

在实相中,没有“你”的存在,但那个念头存在,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信念。人们普遍相信个体的存在。你已经变成了那样,所以你必须带着所有的压力和焦虑,过着头脑的生活。古鲁-弟子关系是一条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救援线。如果老师是真诚的,如果弟子做好准备,愿意让自己的头脑臣服,那么头脑就可以被古鲁的教导所改变。大师告诉你真相,而且持续以上百种不同的方式告诉你真相。他不会用一瞥或一触就神奇地改变你的头脑。这种体验可能会发生,但它们只可能是暂时的。永久的改变取决于接受并理解大师所说的话的能力。

 

7.9 “大师给了这些想法一些力量,所以你必须去见他。”

当着大师的面,弟子的道心就活了。大师的话语在弟子头脑中回响(或共鸣),给予弟子力量,让他或她确信教导是正确的。弟子知道,没有大师,领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充满爱的关系。那些与大师相爱的人是最幸运的人。吉纳内萨瓦尔把《长生之体验》的第二章献给了自己的古鲁尼瓦瑞提(Nivritti)*,向他致敬。文中有许多美丽的诗句和意像。以下只是其中之一:

通过不占有地位,

他获得了古鲁的伟大地位。

他的财富是他的能力

——让我们摆脱不存在之物。

(*译注:Nivritti,意为:放弃世界。)

 

7.10 “你已经认同了身体,而这个小我总是违背大师的教导。”

生活在十九世纪北印度阿利加尔(Aligarh)的诗人室利·达达吉·马哈拉吉(Sri Dadaji Maharaj)写道:

对女人、对财富、对力量的爱,

是虚假的爱,

但对古鲁的爱,

是真正的爱。

 

你在此是为了寻找你的古鲁,

一旦找到并接纳他,

就与他合一吧。

宁愿停止呼吸,

也勿抛弃古鲁。

身心总是走向世俗之物。那是它所知的全部。小我是个人之幻相的具体化。对大师的爱是摧毁小我的巨大力量,可以将小我连根拔起。这份爱让你接受大师的教导并理解它。没有这力量,小我不会离去。

 

7.11 “无论大师是否与你同在,你对他的信心都会将你带到正确的层面,然后你就会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如果你想要了悟,那么做正确的事,并避免做错事,就是必要的。当感到对大师有完全的信心时,你就会感到自己在做正确的事。然后,你就会以他为榜样,想要变得像他一样,也就是,你想重视他所重视的。你的对错感必须来自于他。你暂时对他放弃了自己的意志,只要这能让你了悟自己的真实本性。在了悟发生之后,你就可以信任你自己了,因为在你和他之间没有区别。

 

7.12 “喇叭在说话。他不在乎别人是否听到了。”

小我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说法,因为它更喜欢想像大师作为“个人”感觉到一些特别的东西。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大师看不见个人。他不表现出偏袒,而且说话总是始终如一。他的工作是说出真相,并向那些询问的人指出道路。他知道那些准备好聆听的人将会听到,而那些准备好臣服的人也会做到。卡比尔写道:

哦,卡比尔,

我在寻找一位真正的聆听者,

他(她),像鹿一样,

一听到猎人的号角,

就完全向他投降。

古鲁爱众生,

但爱古鲁之人,

日夜服务古鲁之人,

将会品尝到清明的永恒之水。

 

7.13 “他,大师,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中那些遇见马哈拉吉的人,以及那些坐在他脚边的人,都珍视着与他有关的记忆。当然,那些记忆是不真实的;快照不能捕获真实的人。关于大师,无论你想到或感受到什么,都是在你心中的。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你无法如实地知晓事物本身,你只知道你自己的体验。事物的本质是认知,如果没有认知,就没有事物存在。所以,当你看见马哈拉吉坐在那里时,你所看见的是你自己关于他的意像。他并不作为一件客体而存在。事实上,你在大师面前感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样的效应取决于“他不存在”这个事实。大师是透明的,像空间一样,仅仅将你自身的空灵如镜子般反射给你。

 

7.14 “大师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真正的价值赋予你内在的力量,这力量是你所不关注的。”

大师不是在做无中生有的事。他没有兴趣让你做一些练习,以便你最终可以获得一些东西。他只向你指出已经存在的东西。古鲁是黑暗的驱散者。他告诉你,你就是实相。你已经是那;你只需要摆脱你尚未了悟这个假设。大我的力量:存在、意识、圆满(存在-意识-喜乐)是你自己的本性。从来没有一刻你可以说你不存在。这意味着你已经了悟到大我。问题是你从不对这个事实加以注意。所以,大师直接让你专注于这一点。

 

7.15 “你必须听从大师。为什么要担心幻相呢?”

通过将我的心臣服于古鲁,

我把它擦亮了,

现在,它是透明的。

这句来自卡比尔的诗表达了通过古鲁-弟子关系所发生的本质变化。头脑被无知覆盖,正如蒙尘的镜子。无知必须被消除。当弟子让自己的心臣服于古鲁时,这就会发生,所有旧的观点和假设被经由大师的教导而来的新领悟所取代。当头脑明白正确的观点时,它就变得安静,可以清晰地反映实相。它变得对实相透明。然后,大我就可以被不费力地知晓,因为大我一直都恒定地闪耀着光芒,正如在平静且清澈的水面上,太阳会一直恒定地显出它的倒影。

 

7.16 “大师只是一根指针。他把你带到门口,他的工作就完成了。他不会一直待在那儿。”

如果你读到人们向圣徒和圣人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你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假设,即大师能够给予弟子领悟,甚至大我了悟。这如何可能呢?即使大师确实拥有这种力量,如果求道者的头脑没有做好适当的准备,这份了悟如何维持呢?大师可以告诉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告诉你正确的地址。他回答你的问题,以便清除一切疑惑,带你到达门口。然后,他的工作就完成了。要靠你去踏出最后一步,进入房屋,占有它。

 

7.17 “大师说,全世界都要走这条路,跟我走,到我身边来。”

大师一直都在发出邀请,邀请我们与他一起生活在平静与快乐中。你对古鲁的爱让你更容易放下你必须放下的东西。你想到他,你感觉到“他从来不会对我说谎。”世界是一场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消失的梦。它是挫折和欲望的车轮,是无知的圈子。它真的如此难以放手吗?卡比尔写道:

放弃对世间利益的所有期待,

像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只为服务古鲁和瑜伽而活。

上帝必追赶你,说:

“哦,卡比尔,等等,我来了!”

 

7.18 “在最终的领悟中,既没有弟子,也没有大师。”

最终的领悟是领悟到,没有什么要去领悟的。世界是一个自发的呈现。感知到它的人,作为梦中的一个角色,被包含于其中。在实相中,没有大师,没有弟子,没有教导,没有了悟。那些都发生在梦中。最终的领悟意味着从生与再生的循环中获得自由:当前的梦在被分配的时间内持续,然后结束。奥玛·开阳(Omar Khayyam)的《鲁拜集》(Rubaiyat)中有一首著名的四行诗:

有一扇门,我找不到钥匙;

曾有一块面纱,我看不见了;

我和您似乎聊了一小会天,

然后,就不再有您和我了。

 

7.19 “大师知道他没有做任何事。他里面的力量做着这些事。”

有谁在做什么吗?马哈拉吉总是说“我不存在!” 他这么说是认真的。当我们看着他时,我们所见到的人只是我们的观念。有一种神圣的、非个人的力量,塑造了所有这些梦——生活,使事情看起来像是那样。它是在宇宙法则的基础上这样做的,这法则一视同仁地给予众生过去行为的果实。大师的人生也只是在活出过去行为的结果。区别在于,大师知道力量做着所有的事,而无知者继续相信他或她是这些行为的“做者”。

 

7.20 “你心里已经有了对大师的尊敬,永远保持这种尊敬吧。”

当你初见大师时,你可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平静。你感觉到了不同,这让你想要聆听他说了什么。当你自己开始明白他所说的是正确的时候,对大师的尊敬就进入了你的心中。当他通过回答问题而清除你的疑惑时,尊敬增加了。接下来这就取决于你了——通过继续接受和领会他的教导来保持这种尊敬。

如今,我们有如此多的选择,有如此多的教师和书籍可供选择,这就很容易把一位大师看作众多大师中的一个。在西方,即使是在一个世纪以前,今天发生的那种“古鲁更换”(guru-hopping)也是不可能的。当非常难以找到一位古鲁时,对他的尊敬是自然的。最终,深深地尊敬自己的大师的人是幸运的。在一个地方挖深井的探索者比在不同地方挖几口浅井的探索者更有可能找到水。

 

7.21 “由于无知,你说我是大师,你是求道者,但事实上,实相才是你!”

只要你把大我和身体混淆,你就很可能把大师看作身体。不过,有一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在你的本质和他的本质之间,大师没有感知到任何区别。他知道大我是唯一的实相,你就是那,像他一样。二者都是同一个海洋上的波浪。对于仍然感知到二元性的求道者,通过奉献,表面上的差距可以被消除。卡比尔说:

我的古鲁在贝拿勒斯(Benares),

我在海边,

但上帝知道古鲁并没有离开我的心,

即使一瞬间都没有。

 

7.22 “当一位圣人死去时,他并不烦恼,因为他不存在,他不怀有这些(好与坏的)念头。”

当熟睡时,你会很快乐地休息,忘记这个世界。只有早上醒来,小我再次出现时,麻烦才会回来。大师不会担心死亡,因为在他心中可以死去的任何事物都已经死去。他知道死亡只是像深度睡眠一样。对他而言,在那么多次出生之后,在无知的圈子里那么多次革命之后,死亡将会是最终的休息。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欢迎睡眠到来,为了享受睡眠,还做了一张舒适的床!同样地,死亡也没什么可怕的。正是小我恐惧死亡,因为它知道在深度睡眠中没有念头留下,而它本身只是一个念头。小我储存着对善恶的判断,隐藏着尚未实现的欲望。这些欲望是再一次出生的种子。

 

7.23 “大师玩弄概念,就像孩子玩弄玩具一样。”

马哈拉吉常常很幽默。当他说话的时候,有一股欢乐和嬉戏的暗流,非常具有感染力。通常,房间里每一个人都会因为他所说的话而大笑。我用“嬉戏”这个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形容他那种轻松的感觉。这很像你在一个小孩身边的感觉,他在世上无忧无虑地玩耍。概念就像玩具积木。把它们放在一起,做出一些结构,然后忘记,再做一些新的结构,这是很有趣的。

 

7.24 “大师展示了如何结束,如何解答这个定理,但你必须自己去解答它。”

老师的好处在于你知道你可以提问。在学校里,老师在黑板上解释了一些事情,然后说:“现在,解题吧”,但如果被卡住了,你仍然可以举手寻求帮助。最后,你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必须达到只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理解的地步——但你可以通过获得大量帮助来达到那一步。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为你答出定理,这对你来说就没有用了,因为你不理解解题方法,也无法重复它。所以提问是很好的,但你必须自己达成最终的领悟。

 

7.25 “认知或念头是最大的无知,只有大师能告诉你这些。”

哪个“我”将会了解实相?图像能看见屏幕吗?如果遇见一个老师说:“我是开悟的,”或“你是无知的,”那么尽快逃离他!只有真正的大师会告诉你,我念是幻相与不快乐的根源。因此,他将不断指出这个事实:你是实相,超越认知,超越作为个人的“我”之观念。他会告诉你,大师和弟子之间没有区别,只是弟子坚持着错误的信念,认为他或她是无知的。大师不想得到任何东西,也不会做出任何虚假承诺或提供任何担保。

 

7.26 “大师让你变得越来越大。你就是一切。然后,你觉得自己开悟了,你感到喜悦。”

在通向最终领悟的道路上,你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短暂觉醒或开悟的体验。它们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礼拜。马哈拉吉在此描述了这种体验。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扩展得包含一切,你是世界的创造者,你感到深刻的喜悦与平静。像这样的体验当然是一种很好的进步征兆。你可能把这视作大师的祝福(大师在你心中)。然而,这只是一种体验,由于它是体验,所以它是短暂的。(求道者)很容易把深刻的灵性体验与了悟相混淆。

 

7.27 “大师说,你还是不明白。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在一场深刻的灵性体验中,小我可能会暂时被淹没,但它仍在背景中存在。例如:你感觉到“我是世界的创造者”,“我正在体验极乐”等等。过了一段时间,体验渐渐消退,你开始担心你将失去那种状态。这可能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从小我的角度来看,某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正在失去。在二元性的世界中,上升的,必下降。

大师会告诉你,你尚未完全明白。实相、大我,并不依赖于任何体验,无论那是什么体验。没有任何体验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它出现并消失。(但)你——大我,一直都在。

 

7.28 “你把钱包拿回来了,但它本来就是属于你的。”

马哈拉吉常说,获得大我真知就像找到你丢失的钱包。你没有得到任何不属于你的东西。这确实是吠檀多不二论的中心要点。如果大我真知不是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它就必定是某个可以在某些时候形成的东西。如果它可以形成,它也可以再次消失,这意味着它是暂时的,因此,它是不值得追寻的。所以,你必定已经拥有大我真知。唯一的障碍就是“你尚未拥有大我真知”这一信念。大师的工作就是消除这个无知。

 

7.29 “这取决于你接受多少。以正确的方式接受,你会和大师说再见。”

接受大师所说的话的能力是一种力量。每一个去见大师的弟子都带着不同的接受力。这就像不同的成熟度一样。没有人可以说出为什么会这样。为了那些力量正在发展的弟子的利益,大师愿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的教导。其他人将只需要聆听几次,就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接受。随着弟子逐渐认识到他或她与大师不是分离的,大师就是他或她自己的大我,成熟的最后阶段就在内心发生。

在最终的领悟中,大我将弟子孤立的“我”吸收进祂自己之中,于是,追寻真我的过程就结束了。一旦果实成熟,就会从树上掉落,而一旦掉落,就不会再回来。然后,弟子不再需要大师的教导,而且在吠檀多传统中,是积极鼓励弟子离开大师之所在的。这是因为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生长的树不会发展出它自己的力量。它需要在阳光和雨露中生长,释放出自己的根枝。所以,弟子要对大师说再见,但无论他或她走多远,都永远不会忘记给予真知这一礼物的那一位。

 

7.30 “一切都不过是海洋上的气泡。大师通过领悟帮助你打破泡沫,这就是全部。”

小我是大我之海洋上的泡沫。它是如此小,如此脆弱。它出现,只是为了在瞬间消失,不具有其自身的实质。它只不过是水,然而,它把浩瀚海洋的微小部分隔开,这让它感到孤独——与海洋的其他部分是分开的。小我只有存在才能被打破,然后大我才能再次成为一个整体。那就是大师的工作。他帮助你打破小我的泡沫,小我什么都不是,但它看起来让你从大我中分离了。接着,你有意识地回归一直以来的、真正的你,并融入无尽的生命海洋的深层平静之中。

 

7.31 “如果你想要实相,尽管拿去吧,如果你想要零,我没有什么可给你的。”

这句话是对大师工作很好的总结。大师是指向实相的指针,而实相就是你自己。你可以用他的教导来消除你关于自己的错误观点,从而专注于那个实相,最终了悟大我——你之所是。大师促进了整个奇妙的发现过程,但这是一个在你心中进行的过程。你必须伸手接受大师所提供的东西,通过冥想和沉思来亲自验证它,把它变成你自己的领悟,这样它才能完全改变你。

当你走在道路上时,事情看起来就是这样。不过最终,你领悟到,大师一直在你心中,将你引领向他,同时以身体的形式出现,指导和鼓励你。

最后,这里有一段卡比尔的诗:

当我意识到我个人的存在,

对古鲁的爱在我心中消失。

当对古鲁的爱充满我的心,

我的小我就被取代了。

哦,卡比尔,这条路太窄了,两个人走不了。

《飞鸟之路——兰吉特·马哈拉吉语录》转载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