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平定县发现北宋佛塔地宫

2021-07-25 07:52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平定县发现北宋佛塔地宫

选自《文物世界》2006年02期,商彤流。

2005年8月上旬,平定县文物部门于城内高地上,在重修县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遗址残存双塔时,发现了位于西塔地基下方的地宫。

地宫现状

在拆除砖砌的西塔基础(地面以下2米余处)之后,因有两条现代隧洞位于塔基下的更深处,向下方掘深出更大基坑时,于地表下深约5米处,发现了一座砂石砌筑的地宫(东塔的基础下面,经过钻探确认没有地宫)。我们在实地勘察时,西塔地宫的上部分已暴露,顶部构造为横铺4块长条封顶石,再压1块更大的方形顶盖石。北侧近旁处余留的地层实为夯土地层,夯土内很少有杂质,夯层也不甚明显;夯土层范围的外边缘距离地宫的顶盖石约5米余。地宫西南侧垒砌的石条被掘土机掀动,从错落的缝隙间见到其内存淤土中有石函及其脱落的壁画碎块(图一)。

在地宫前方外围的再次垫土层(厚约0.35米)下,分辩出长方形土坑的边缘;土坑边壁仅存深0.45米,距地宫的封门石0.6米,横宽1.9米。判断原土坑的开口处大致与地宫顶盖石相等高,系回填后又被夯土的地层所叠压。紧靠地宫石门之外的坑底,铺敷有一片不规则状的沙砾层,厚约6厘米。

因地宫的封顶石条已断裂,空间狭窄,遂作揭顶式的发掘清理。地宫坐北朝南,方向略偏东7゜;平面呈长方形,约长1.4米,宽0.8米,平顶高1.05米。南壁对峙两块长条石以为门框,覆盖一块横额石,其间装嵌长方形的封门石;其余的三面墙壁皆为砂石条块层层垒筑。地宫内的大部分地面由两块大方石铺砌(南侧一块为束腰须弥座方石),靠近门坎石的空地则补砌着条砖。

出土遗物

地宫的前边,在石函的前端直立着一块长方形的“塔铭”石碑,通体平整,满面磨光且划出竖纹的界格,阴刻有15行楷书字体(碑文见附录)。石碑的两侧各有一套黑釉瓷茶托与白釉瓷茶盏,在正对着封门石之间的当地上,居中安置着一件绿釉陶质的熏笼。又有白釉瓷质斗笠碗、深腹盘、敞口碟等小件器物(各自组合成双),或前或后分别摆放。紧靠西壁之下还有1件红色漆质的圆形器案,1件白釉瓷质的圆盒和2件白釉瓷质的净壶(图二)。

地宫的中、后部放置着1件用整块大石雕凿的石函,其头尾宽窄稍有不同,整体形状似木棺,由1块长方梯形的弧顶石板(中部凿出1个圆穿孔,内含1个圆柱体石块)所封盖。石函内覆盖着层层丝织物(已碳化),上面撒布着很多的铜钱;主要的容积物为二次葬成年男性的遗骸“佛骨”,未见有焚烧的痕迹。函内南端存放1件银质錾花的盝顶方盒(2件内含白色小砂粒状物“舍利”的银质小瓶,丝织物包裹着的玻璃质容器碎蚀片及其一堆白色小砂粒状物),还有1件白釉瓷质的净瓶和1件绿釉陶质的净瓶(图三)。

除南壁以外的另外三面石壁上,均有一层草伴细泥的涂抹层,再抹一层白灰泥皮的地仗层,绘画着满壁的湿性壁画。可惜其多数的壁面已经脱落、破碎,仅仅剩下东壁南侧“护法金刚”上半身和“举哀罗汉”头部的画面局部(图四),北壁的下方尚存有地席上盘腿与席地前黑履的画面局部(图五)。从壁画碎块脱落的位置上分析,原来的壁面上方绘画有横幅帷帐、祥云,东、西两壁则可能是对称的构图,绘画出悲哀状态的罗汉众人物。

几点认识

据《平定州志·四·建置志“》寺观”的记载“:天宁寺。在下城南营,宋熙宁间建,赐名天宁万寿禅林,敕太师蔡京书额。有双塔,东西对峙,高十余丈”。而西塔地宫出土的“葬舍利佛骨塔銘”碑,铭记建此塔于北宋早期的“至道元年”(995年),是为考古实践修正了史书方志中有关的纪年记载。

绿釉陶熏笼,是一件难得的具有佛释文化鉴赏意义的艺术品(图六);随葬组合的白釉瓷质器物,与当地金代墓葬出土的瓷器很是相近似。

护法金刚,或称戎装天王,位于最近门道的内壁上;怒目圆睁,右手横握长剑,左手分指护刃,应是守护至尊者的门神。旁边的举哀罗汉亦形象生动,悲切显然。其壁画线描流畅,设色明快,犹存唐人劲健简淡的画风。联系随葬陶瓷器的组合与摆放,显然与有意识的祭典仪式有关,很可能失却的地宫壁画应是众罗汉祭祀与护法的场景。

附录:

“塔铭”石碑:高45、宽32.5、厚8厘米。正、背面皆作楷书字体的刻铭,两侧面亦有之(图七)。

正面起首为“大宋平定军葬舍利佛骨塔铭并序——平定军判官兼通判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吴耒徵撰”。“我佛以真空,教播无量劫,开济群俗,启迪迷津。俾其慕正觉,发精进之念,瞻实相,励勤行之志。广大教化,可得名乎?平定县西丹迴村,地名焦山,或曰是山,有舍利。城中官属,未迹其始。不期格于天聡倏下明诏,知军事东头供奉官、临海谭公名曰延德。(私)奉纶言,登山寻访,乃命毳徒耄老之人,询其故事,终莫得之。然披沙掬土,临波澄汰。简其最者伍万颗,圆明贞白,如珪玉之莹,用白金范器以盛之。差教练使董淘,诣闘进纳所收骨殖,取候圣旨。行人言,旋传宣劄子、至谭延德,锡赉银壹佰两,其骨殖任便收葬者。如是,河朔之人、取赎舍利者,道路继踵,不可胜纪。至道元年正月二十有三日,城中官吏、僧徒、士民等,具幡花威仪,迎引至寿宁寺。香灯供”。

背面为“:养之际,是日午时,对寺正南,五色云见。自□二之日、三之日,每以巳午间,彰彩垂天,瞻视如堵,若乃生信心,求佛惠者,接武而至。知军谭公、监押尚公、邑民张能,频夜感梦,灵祥不一,未能具载,颇见烦文。以其年二月丁丑朔十有五日辛卯,垒塔葬佛骨并舍利,于寺之西南隅十步余。俾诸刊石纪事,从其谷变陵迁,乃为铭曰:舍利未出,焦山苍翠,佛骨既见,五云呈瑞。格于天聡(闵)存,名氏建宝塔兮,归葬穷泉刻贞石兮,万古铭志。寺主僧澄江、典座僧师立、维那僧绍覃、功德主僧绍澄、供养主僧云杲、□勇指挥使范遇、宣勇指挥使张进、忠烈指挥使安勍、□仕郎守平定县主簿(萨)时用、文林郎守平定县令陈有让、左班殿直平定军兵马监押城内巡捡尚赞、东头供养官知平定军事兼城内巡捡谭延德、宣勇指挥使□怀郎”。

左侧面“尚座僧奉林、绍(瑰)、青峦、方远、惠幽、青(喦)、琼芝、进朗、道臻、冲(迁)、显正。行者周□、佛住通引官兼厢□侯庐绍密,俗人魏琼、(差)住”。

右侧面“俗邑人张能、王荣、范温、郭斌、耿融、(阔)信,邑人崔嗣、董训、郭翰、毕贞、耷□、维那押司录事张赟”。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平定县发现北宋佛塔地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