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6 康有为

2023-03-26 16:5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6、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


  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后来成为一个尊儒保皇的反面人物。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做过清朝政府工部主事。

  康有为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他早年目睹清朝政府的腐败,又受到西方民主政治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积极鼓吹改良主义理论,从一八八八年至一八九八年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主张。他在《公车上书》中建议光绪:“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另一篇上书中又提出“富国、养民、教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四策”。他还先后组织“强学会”、“圣学会”、“保国会”,办报纸,写了《大同书》,宣传变法主张。他的变法主张得到光绪的赞同,一八九八年光绪任用他和谭嗣同、梁启超参与政事,试图变法。后来顽固派的代表慈禧太后重握政权,维新运动遂告失败。变法运动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康有为是当时代表资产阶级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但是,康有为的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的反动统治。教员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1]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与孙中山先生代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派相对立,成为反动的政治派别。辛亥革命后,他主张“虚君共和”,认为“中国帝制行已数千年,不可骤变;而大清得国最正,历朝德泽沦洽人心。”[2]一九一七年,他和张勋策划复辟,并为宣统拟了“复辟登极诏”等十几道诏书,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复辟的祖师”[3]

  康有为在鼓吹维新变法时,曾和严复、谭嗣同一起,对顽固派提倡的儒学、封建礼教进行批判。认为“方今之病,在笃守旧法而不知变”,提出“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4]的思想。但是,这种批判是很不彻底的。他宣扬“孔丘之圣,光并日月,孔丘之经,流亘江河”[5]。并杜撰了孔丘“托古改制”,来论证他的变法主张符合“圣人之道”。变法失败后,其尊孔活动更加变本加厉,积极为袁世凯、张勋复辟制造舆论。他组织“孔教会”、“孔道会”,创办《不忍》杂志,叫嚷“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若今不尊孔,自则非待烹灭绝种而何。”[6]一九一六年他提出要把孔教作为“国教”写进宪法,一九一七年他致电黎元洪等人,“请饬全国祀孔仍行跪拜礼”,还主张在全国各地建孔庙,老百姓都要进庙跪拜。简直是荒谬至极、反动透顶。

  康有为在哲学上鼓吹唯心论、人性论和庸俗进化论。他把天看作是物的灵魂,人皆有“不忍之心”,社会历史是以人性、人欲为基础的。他把事物的变化,说成是“循序而行”的量变,“欲骤变而不能也”,根本否认质变,以此作为他主张改良、保守,反对革命、前进的理论根据。

  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和《戊戌奏稿》等。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60页。

[2] 《共和救国论》。

[3] 《鲁迅全集·趋时与复古》。

[4] 《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5] 《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为纪年而废淫祠折》。

[6] 《孔教会序》。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6 康有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