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5 严复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5、严复(公元1853—1921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是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1]人。他少年时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后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一八七九年回国,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等职。他在留学期间,深受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极力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一八九四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写了《原强》、《敦亡决论》、《辟韩》等富有战斗性的论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并大量翻译资产阶级的哲学、政治学等著作,如《天演论》、《原富》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第一个较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对当时的知识界起了积极的影响。
严复主张变法图强。他大声疾呼帝国主义列强造成了瓜分中国的形势,如不发奋图强,将要成为帝国主义的奴隶,“我耕而彼食其实,我劳而彼享其休”[2],结果势必“亡国灭种”。他说“今日不变法则必亡”,必须“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3]。他提出变法的内容是“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首先是“开民智”,而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向西方学习。主张用“新学”[4]来代替“旧学”[5]。他从事翻译就是从这点出发的。
严复早期反儒尊法。他认为儒家宣扬的“政教”,“少是而多非”,什么“三纲”、“亲亲”“以孝治天下”这些都是落后的东西。他反对尊孔读经,提出“孔教固不必保”、“何必学孔子”。他在《辟韩》中痛斥韩愈所谓没有“圣人”人类早已灭亡的反动观点,指出这是“知有一人而不知有亿兆也”,是把人民当作“奴虏”。他对理学家也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他们谈论“心身性命”是“闭门造车”,是“强物就我”,强迫客观服从主观。他说这样的人和秦朝胡言乱语的儒生一样,“秦皇坑之,未为过也”。他认为八股文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不是培养人才,而是摧残人才。对于法家,他极为推崇,说“居今而言救亡学,惟申韩庶几可用”。他还总结历史经验,认为“无论中外古今,其稍获强效者,何一非任法者耶?······至其他亡弱之君,大抵皆良儒者”[6]。
他在《译<天演论>自序》和对译文所作的按语中,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用机械运动“质”[7]、“力”[8]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在认识论上,他认为客观事物是“因”,人的认识是“果”,应该“即因而言果”,认识必须从物到我,反对“纯向思辨讨生活”,他的哲学具有机械唯物主义倾向。
严复早期是一个资产阶级爱国主义者,他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想用它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对抗西方列强,但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却是极端错误的,它并不能救中国。教员说:“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阵下来,宣告破产了。”[9]辛亥革命以后,他公开主张复辟,投靠袁世凯,拥袁称帝。竟然做起“孔教公会”的头头,鼓吹“孔孟之道”是中国人的“一线命根”。以后他又百般咒骂五四运动,完全堕落为一个反动人物。这充分反映出反孔与尊孔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尊孔复古,总是代表着倒退和复辟的没落阶级的利益。他的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注:
[1] 今闽侯。
[2] 《原强》。
[3] 《救亡决论》。
[4] 又叫“西学”,即资本主义的文化。
[5] 又叫“中学”,即封建主义的文化。
[6] 《学衡》第七期。
[7] 物体。
[8] 运动之力。
[9]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4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