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一种离家,是保护,是渴望

2023-02-12 16:25 作者:易境文化心理咨询  | 我要投稿

年过完了,很多人已外出打拼。


有一种离家,却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家的渴望。


他们从小被父母忽视、否定,或者受过暴力虐待等心理创伤,总想努力做到最好,得到父母的肯定呵护,却始终没有……


于是,总想着离家到很远的地方,考大学,报外地,找工作,到外地。


有些人已具有多年工作经验,能力非常强,有的也已为人父母,但是一说起自己童年的经历,就像《安家》里边的房似锦一样,泪流满面。


感觉不管活到多少岁,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原生家庭的创伤多来自于言语、身体、情感等方面,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故事。

 


有个来访者,身材瘦高苗条,长相秀丽,虽说已经30来岁,孩子也都几岁了,但说起过去,还是边说边哭。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父亲因为看到是个女孩,就感觉在人面前抬不起头似的,郁闷中被人拉去了赌场,从此变成了个暴君,一输钱,回来看到她们母女就拳打脚踢。


母亲也是个传统女人,觉得这都是她没生男孩的过错造成的,于是努力生,接连再生了两个女儿,第四个终于是个儿子了。


父母眼里从此几乎是只有弟弟了,三个女儿轮流遭殃,尤其是她这个长女,只要弟弟有个啥,都是她的错,打她,骂她:“你是怎么带的弟弟?”


她爱看书,问父母要钱却不给,弟弟买玩具,却可以;家里的活,洗衣服做饭洗碗,地里的活,锄地摘菜,永远都干不完,弟弟却在一边玩。


被打骂、要干活不说,也没人告诉她女孩子要保护自己、应该怎么保护?


村里那些不懂事的少年、老光棍早就盯上了还不到十岁的她,他们对她表面呵护,实际却有的是无知,有的是故意,对她进行了侵犯……


从小身心饱受创伤的她,还好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幸运地上了学。


当她大学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深圳,从厂里的“打工小妹”做到了“企业老板”,在深圳有房有车有事业,看上去好像很是风光。


可是,她背后的辛苦和痛苦有谁知呢?


他老公早就因为她童年的不幸,背叛了她,两人最终离婚,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家里厂里,都是她一个人独自面对、担负。


即使爷爷奶奶已去世,每逢佳节,她还是想回家,看望父母,也期待他们能认可,原来女儿也会有出息、有孝心。


但回去了,家里那种硝烟弥漫的氛围,又让她想赶快离开。


她就是一个自我保护又对家充满渴望的离家典型。


她到离家很远的深圳打工创业,看似逃避,其实是疗伤,想修复和父母的关系,希望家成为心灵停泊的港湾!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父母形成良好关系,源于父母能否做到以下四点:


1)、发自内心、无条件的爱孩子

2)、给孩子自由,让他成为他自己

3)、和孩子关系平衡,共赢共爱

4)、与孩子一起成长,营造家的温馨


但实际上,很多家庭父母由于认知局限等可能没法做到这一点,甚至有些家庭父母还带给孩子一些创伤,让他难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内在关系模式。


成人后事业再成功,生活再美满,也依然感觉活在阴影里。


人格心理学家乔治·凯利认为:“人类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我们并不是注定要走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铺就的那条路上。”


一切疗愈,都可以从自己开始!


没办法改变的过去,只能接受;指望父母改变,伤痛永远难解。疗愈自己才是改变原有现状的症结所在。


在深圳各大心理机构个案时间达上万小时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译颖认为——

 

 

在外的人只有独立,内心强大,勇敢走出7步:正视、分析、沟通、改变、宽恕、放下、成长,用爱和梦想这束光,照亮生命的缺口,才能更好地回家!


(图片摘自网络,原创文案,转载请注明出处:易境文化心理咨询)

有一种离家,是保护,是渴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