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妹有话说(3)——浅述鲁迅与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的关系

2023-02-26 19:49 作者:EX-joker_  | 我要投稿

浅述鲁迅与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的关系

摘要: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对中国文化与革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对于鲁迅的研究早已超越了先生的故乡鲁迅先生在海外,尤其在日本,占有现代中国学思想文化领域研究的大比重。鲁迅先生关于“拮物质而张灵明”,立国先立人的近代化主张和学习近代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的学习方法,成了日本学者二战后对日本片面追求物质文明的近代化道路进行反省和批判的武器。 

关键词:鲁迅战后日本文化反省鲁迅像

引言

正如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好在写于战后不久的《〈阿Q正传〉的世界性》一文中所说:“中国近代作家中,鲁迅在日本是最有名的……提起中国的近代文学,无论是谁,最先提到的名字都是鲁迅。”纵观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日本的众多作家和大量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而中国作家被介绍到日本,并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的,只有鲁迅先生。特别是战后日本,在面对战争失败后的荒芜社会,以竹内好为首的汉学者们以鲁迅先生为研究对象,掀起了一场对日本思想文化上以及战时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反省思潮。本文从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特征两个角度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与日本战后文化反省思潮的关系

1 战后日本掀起反省思潮的原因

1.1 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的各国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恶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大中城市几乎都变为废墟,40%的城市建筑变为瓦砾,失掉家园和流离失所的超过3000万。据统计,与战前的1935年相比,1946年时的日本工业下降了28.3%,近90%的工业设备被闲置,民族经济崩溃,民不聊生。[1]而在美国军队进驻日本后,从明治维新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支撑着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被美国的民主逐渐消磨摧垮,日本社会陷入明治维新以来的最痛苦的困境之中。[2]而邻国中国则在这不久后,以和日本完全不同的革命方式,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走上了独立的重建国家的道路。同时,因为美军的文化管制,战后的日本文学存在一段时间的空白,这让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日本国民内心中对军国主义蛰伏已久的怨恨与愤懑得以发泄,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学者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整个日本的近代化道路和近代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3][4]

1.2 历史原因

日本汉文学研究家竹内好有个观点:近代日本没有文化。日本的近代化,只有工业科技经济的近代化,在思想文化上并没有代化被人称为肤浅的近代化。与西方的近代化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西方的近代国家是经过一系列文化思潮和革命运动铺垫——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废弃了贵族特权制度,在“自由和平等”的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确立了作为个人的市民权利,是自下而上的现代化。而日本近代化一开始就是从尊王攘夷的国家主义出发,由当时日本的特权阶级武士阶层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旨在富国强兵,挤入西方列强之伍的改良运动。所以,日本的近代化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王公贵族自身的特权利益是尽可能地保留,封建的等级制度丝毫没有改变。近代社会的最基本的人的解放、人的平等的个人意识根本没有扎根于日本社会。其中,日本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便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沿革的缩影。尽管在明治初期,福泽谕吉也发出过“天不造人上之人,也不造人下之人”的呼声,并认为自由和独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外国,为了保卫我们国家,要使全国充满自由独立的风尚,……每个国人都应尽自己的力量”,但是,当日本国力加强后,他的思想立刻就转向帝国主义一边“我也是日本人,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要显耀出日本的国威,统治印度和支那的土人们,我们不光要向英国人学习,还要让英国人也尝尝苦头,用我们的一只手握住整个东方。”福泽谕吉的整个思想演变在日本近代史上绝不是个别人的例外情况,而是整个日本近代思想沿革的缩影。由此可见,日本的近代化思想的主流也就是一种片面的欧化论,即单纯地追求西方的物质文明,以在科技军事上追赶西方为其最终目的,完全忽视了人的自身的解放,忽视了封建等级制度及浓厚的封建意识,最终导致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造成惨败的悲剧。战败后日本思想家重新检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现代化的整个过程,甚至质疑“现代性”。另一方面,他们反省对亚洲各国的无知和歧视,决心要认识亚洲的历史和现实,纠正偏见消除歧视。在这个思想过程中,国外的思想资源有借鉴意义,在这个情况下,鲁迅成为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4][5]

2 日本学者以鲁迅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2.1 鲁迅的思想特点

日本和中国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国家将要沦为殖民地的情况下,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日本发动了一场缺乏国民基础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良主义运动,片面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没有破除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等级制度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想意识,也没有近代化。所以,日本的近代化于开始阶段就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的矛盾中。而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的中国的鲁迅先生,提出了和日本思想家们截然不同的近代化道路,反对片面地追求西方的物质文明。在《文化偏至论》中,他力主“捂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将人的解放置于首位,同时反对盲目地在中国提倡西方的所谓“平等、自由、博爱”,而主张“去其偏颇、得其神,施之国中,翁合无间。”此外,鲁迅先生还将根除国民的奴隶劣根性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认为立国首先要立人,强调国民的自我革命、人的自我解放,既反对做奴隶,也反对做奴隶的主人,要在人的近代化基础上实现国家的近代化,正是在鲁迅身上,日本学者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把鲁迅看作是自己的国民性作家。[4][5]

2.2 部分日本学者的推动

  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以鲁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除了鲁迅先生本身的思想魅力之外,也离不开日本国内部分学者的牵头与推动,让鲁迅先生走入日本学界乃至日本大众的视野当中。而其中竹内好是将鲁迅和中国“作为方法”引入战后日本思想论坛的重要人物。早在战火纷飞的1944年他就出版了《鲁迅》一书,1948年再版后成为日本鲁迅研究的第一块基石。而竹内好在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祭日当月发表《关于鲁迅的死》,可谓日本战后鲁迅纪念的第一声。战败后,竹内好重新阅读鲁迅,从鲁迅思想中发现值得关注的观点,同时把这些观点应用于别的对象,写了一系列的评论。竹内好的评论文章对比日本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道路,指出日本现代化过程包含的问题,形成了日本“鲁迅像”中著名的“竹内鲁迅”。竹内好主张建立批判的文献立场,其曾在评论中写道:“最近出现了流行鲁迅的倾向,我认为对日本文学来说,鲁迅是很需要的,但这是一种为了连鲁迅也不需要的需要否则,就没有读鲁迅的意义,我担心的就是日本文学会将鲁迅变为权威,将鲁迅这种民众诗人当作官僚文化的偶像。”,除竹内好外,逢十纪念必有文章或讲演的中野重治,尾上兼英、丸山昇等人为中心的“鲁迅研究会”等,在这些日本学者的解读和推动下,鲁迅先生才逐渐在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中担任重要的研究对象。[4][6-8]

3 鲁迅对日本战后文化的影响

鲁迅对日本战后文化的影响起于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随着一代代日本学者的研究宣传以及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日本与中国的交往也不断加深,要了了解中国就必须研究中国文化,日本将鲁迅视为中国文化代表,对鲁迅的关注也随之持续升温,鲁迅也成了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文化人物。鲁迅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正如日本学者藤井省三所说:“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日本不仅是世界上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最早和出版有关研究鲁迅的论著最多的国家。日本剧作家还将鲁迅的《阿Q正传》《故事新编》《藤野先生》改编成剧本,在舞台上演出。日本的许多大学成立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会、学习鲁迅小组。在日本民间不仅将鲁迅的作品译成日文,还翻译成盲文。[9-10]

4 结语与展望

日本的近代史,从一定角度上说,就是学习模仿西方的历史,而如何汲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变革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他们之所以热心地研究鲁迅,借鉴鲁迅的思想,是因为,发现了同样是汲取西方文化营养的鲁迅,在远比日本封建意识更为浓厚的中国,创立了适合于中国社会的全新的人的解放的学说,创造了反帝反封建的独立的革命文学。日本文学家急于改变日本战后的整个社会精神状态,创建日本国民新文学,反省自身文化缺陷。所以鲁迅学习和汲取西方文化精神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就成了他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了。

鲁迅先生对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是无上的瑰宝,日本人致力于把鲁迅提 升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展示他的生活世界,理解他为什么用这种混合着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来回答时代问题。而现代中国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鲁迅,但为什么后来的研究者未能强有力地将其推向世界的中心?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反思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22A0AS0700

[2] 野尻武敏.战后五十年——处于十字路口的日本经济[J].外国问题研究,1997(04):55-60.

[3] 周婷婷.日本战后文学思潮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3):50-51.DOI:10.16692/j.cnki.wxjyx.2021.03.018.

[4] 万奉明.鲁迅与战后日本文学[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67-71.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983419764834046 

[6] 赵京华.日本战后思想史语境中的鲁迅论[J].文学评论,2021(01):115-124.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3/c404064-32298202.html

[8] 张梦阳.日本鲁迅研究概观[J].文艺研究,2006(12):38-43+167.

[9] https://new.qq.com/rain/a/20211006A0544E00

[10] https://www.sohu.com/a/347523904_475768


妹有话说(3)——浅述鲁迅与战后日本文化反省思潮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