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谈:周深《光亮》〈紫禁城〉第六集〈余晖〉主题曲 以及明末代皇帝崇祯 (篇325b)篇二
MW谈:周深《光亮》〈紫禁城〉纪录片第六集〈余晖〉主题曲 以及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篇325b)
2022/01/23 上传b站(篇325b)篇二
…...前续(篇325a)
2022/01/25
续(二)明朝皇帝简介
P(16)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

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16岁登基少年天子,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改元崇祯(1628-1644),後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後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
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諡庙号怀宗(后取消)。南明弘光帝諡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史学家多用弘光帝諡的庙号思宗。
朱由检幼年坎坷,因父亲朱常洛是皇祖父明神宗(万历帝)所厌之太子,母刘氏生下朱由检(1611/01/06),她又是太子所薄之婢妾,不受宠爱。五岁时(1616年),刘氏获罪,被父杖杀,交由庶母西李(李康妃)抚养。李康妃1610年生有皇四子朱由模,4岁(1614年)夭折。朱由检比李康妃同是1911年生下的乐安公主(皇八女 搜不到出生日期)朱徽媞,最多大十一个月。
以西李之性情,相信朱由检一如皇兄般受到虐待。幸好数年后(搜不到年份)改由慈厚的庶母东李(李庄妃),抚养至天启四年13岁(1624年),东李逝世。其异母兄已登基四年,朱由检是明熹宗仅有的弟弟,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纪事(参考百度维基等网络)
1)剿除阉党
崇祯帝即位後,勤于政务,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贬魏忠贤凤阳守陵,下令逮治,魏忠贤自缢而死。随后杀其羽翼客氏(熹宗乳娘),崔呈秀自尽,其阉党260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2)大旱蝗灾不断 瘟疫漫延全国
a)自崇祯元年(1628)起,中国北方年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旱灾引蝗灾,灾情更加严重。陕西官员曾上疏「百姓食蓬草,蓬草完,剥树皮,树皮完,吃观音土,腹胀而死。」
b)崇祯九年至十六年,多种疫症包括鼠疫流行。十三年江南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藉此而起。
3)袁崇焕死 祖大寿洪承筹投降后金
a)在东北,努尔哈赤万历年间经30多年征战,统一女真部族。正式称汗,建立後金,开始攻明。
b)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多次击败进犯后金军。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不肯入阉党而辞官回乡。
c)崇祯帝启用袁崇焕出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平息后金叛乱。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大炮打死(徐光启改良之西方武器),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再次攻明,为父报仇。
d)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清文献所说 未能证实)。崇祯三年(1630)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e)袁崇焕死,副将祖大寿闻讯大惊,率部下毁山海关而出,直奔锦州,投奔後金。祖大寿给外甥吴三桂写招降书,吴三桂不从。祖大寿投降后,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统领吴三桂等八总兵,共十三万人前往救援锦州。洪承畴镇压李自成之战中,立了大功。但在锦州被围了六个月,食尽,被俘,投降后金,吴三桂逃走。锦州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f)评论袁崇焕:
明清史学家孟森〈明史讲义〉:「毛文龙东江之兵,始以朝廷无军饷而藉口通商,以违禁物与敌为市,敌乃大得其助,而崇焕治兵,请管东江之饷,而文龙拒之,以与敌通市为利,又不欲以领饷而暴露其兵额也。崇焕斩文龙,编制其兵,核实其饷,东江正可有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无所依赖,自相屠杀,相率降清。论者以此为崇焕之罪,不以为杀崇焕者之罪,至今尚纠纷不已,是用揭之。」
4)税收的倾斜
a)魏忠贤恶贯满盈,崇祯帝铲除阉党自是应该。但一直成长于深宫的少年天子,缺乏理财识见,在革除魏党施行之政策时,竟然顺从士大夫建议,减低商贾的工商税。魏忠贤的擅权枉法中,唯一做了的一件好事,就是加大力度对江南富遮地区的工商业,以及全国的盐业、采矿业等征税,完全符合现代社会政府的理财方式。
b)明末明穆宗海禁解除后,工商业及对外贸易发达,以前士农工商阶级分层社会的结构已改变了。阉党灭,代之以东林党,士人多来自江南地区,为维护江南工商业发达地区利益,以「不与民争利」藉口,减富裕地区的工商税,令国家少了一大收入,主要收入只能靠田赋税,国库空虚。
c)前朝已有边患,打辽东后金,边防和军队需要钱,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军费有了着落。如今仗还要打,钱从何来?于是加重田赋税,北方地区大部份的农民,都是小农户,农民因为赋税沉重而民不聊生,于是民变四起。
d)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藩王制度二百多年后,后遗症逐渐出现。藩王不许离开封地,对宗室则规定「不得预四民之业,士宦永绝,农商莫通。」,生活费由朝庭供给。藩族人数越来越多(20万),对朝庭来说是沉重负担。
e)自明宪宗·朱见深扩皇庄兼并土地开始,其后代子孙在封地内也兼并土地,造成自耕农数目减少,成为佃农;或其沦为流民时,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还有藩王及各级官员都不用纳税,有些富人甚至串同他们,把产业挂名其下以逃税。
5)东林党之党同伐异
a)万历之前,明以农业税为主。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展,经张居正税制改革,由农业税转移到工商税。极大触动江南工商利益集团,他们资助才华出众的读书人考科举、做官,最后官商勾结形成东林党。现代政制都有政治献金捐献,但有数目限制及公开,让选民来参考。
b)明末东林党,文人除了迂腐于儒家思想中之糟粕外,许多已变质腐化为贪财、贪生怕死之小人。看崇祯煤山自缢前,要求臣子以死殉国时,除了妹夫驸马巩永固,乐安公主妻刚死家中停棺,跪拜领旨,显其气节外,其他臣子都争相鸡飞狗走。
c)他们昧于时势,落后于世界工业革命的大潮流。反对崇祯帝重用西学先驱者除光启(明末数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等),令一线生机也断送了。昧儒认为训练火器营、红夷大炮、天文、地理、测绘、火器制造,旁门左道西洋小技。刘宗周坚决反对制造火器说:「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
d)徐光启,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三年翰林馆期满,授予翰林院检讨,其后丁父忧回乡,万历三十八年(1610)官复原职。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驱者。明末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美洲外来的番薯、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以补谷麦粮产之不足,改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提供巨大贡献。他不耻于魏忠贤,为阉党所排挤而辞官。
e)崇祯元年(1629),徐光启官复原职。崇祯五年(1632),徐的得意弟子孙元化在激烈党争中被杀,徐光启拼尽全力挽救,却于事无补。面对无休止的党争和渐渐颓败的辽东战局。次年,徐光启在忧愤中病逝,享年72岁。他为官清廉,家中除几件衣物及著述手稿外,无余物。
6)辽东军事
明太祖以武将有兵在手,为防其谋反,制定由文臣统领武将,所以经略职位,多由进士统领。晚明,只有极少数的几个文官挺身而出,转文从武,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安危,为捍衞国家而奋斗。
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向明朝宣战。1619年,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军事情报泄露,后金早有准备,结果后金以少胜多,大败明军。天启元年三月(1621),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城,辽东城市接连失陷,成为后金领土。辽东战爆发后,明任命官员专责主事战事,是为辽东经略。前后经略共八人,其中能胜任而有所建树仅得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
a)熊廷弼
*熊廷弼是文武通材,先中湖广武举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熊廷弼三次经略辽东,其功主要在固城防守,后金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主张三方布置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
*天启二年(1622),王化贞、熊廷弼两人因「广宁之战」败仗被补候审,其间,魏忠贤不顾国家安危,只因猜忌,藉寃杀熊廷弼以打击东林党。
b)孙承宗
万历32年(1604)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七年除正官职外,兼翰林院侍读,方始为明光宗·朱常洛(37岁)的帝师,之前朱常洛是与诸王子一起接受其他侍读的皇家教育。万历四十八年明光宗继位仅一个月即驾崩,年仅16岁的皇长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讲解经学)。
天启元年(1621),后金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孙承宗以知晓兵事,被推举主持辽东防务,但明熹宗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1622)天启二年,孙承宗自请为督师,主事辽东军务。
孙承宗在明朝对后金作战连连败仗后,危急关头,朝廷无人可用之时,自动请缨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在辽东四年的成就:
*他巩固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
*他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
*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
*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
*孙承宗通过练兵、军屯、引进火器等手段,加强了辽东明军的战斗力,形成了宁锦防线,巩固了辽西诸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可以掌握自如。孙氏策略是宏观的从整个辽东战事来布局,现在时机成熟了,于是奏请熹宗明军要进行反击战了。
*岂料又是魏忠贤此奸佞之徒,猜忌孙承宗是内阁大学士又手握兵权,岂能让你立此不世之功?所以进谗攻击孙承宗,孙受弹劾,被迫辞去职务,反攻计划被否决。
*不要再为魏忠贤洗白了,什么崇祯帝若不诛魏忠贤,明朝不会亡!崇祯帝不能用孙承宗,真的可惜!若假以时日,孙收复全辽,并非绝无可能。这是天意使然吧!加上崇祯帝后来冤杀袁崇焕,自断已之臂膀,国不亡几稀矣!明熹宗昏庸无能也就罢了,还遗言弟弟要留用魏忠贤!
c)袁崇焕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辽东军务。孙承宗虽被迫走出庙堂,但他所训练之辽东精鋭部队仍保留下来,依然发挥作用。明军宁锦防线之后逐年收缩,但山海关仍能阻隔后金铁骑,数十年没被攻克。
*取代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下令撤掉宁锦防线。袁崇焕固执己见,独自坚守宁远,孙承宗四年的修城固墙、练兵之勤、引进火炮之力,发挥作用了。天启年间,袁崇焕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遏制后金的猛攻,是明军多年未见有的捷报;但因受魏忠贤之排斥,被迫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重新启用袁崇焕,但不久,他被崇祯帝下狱,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处死。
*那些罪名如「咐记不效」,只是一年,还有四年可待,怎能以效果不彰而罪之。
*以「谋疑斩帅」,毛文龙罪证俱在,袁杀他有点鲁莽。如给他多些时间,虽未必能彻底平辽,杀毛文龙后的影响,其部属经他安抚后可能稳定下来。
明清史学家孟森曾为袁辨:「若使崇焕久任以处其责,何至视刘氏兄弟与陈继盛相屠杀,而卒令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辈遂为清廷佐命哉?」
*崇祯多疑之性格,对袁崇焕不信任。袁率军赶回北京欲解救后金之攻城 ,兵疲马倦中,不许袁军进城。袁军被迫城外驻扎迎敌,奋战下击退了皇太极,解除了京城之凶险,不但无功劳,反因被猜疑通敌罪下狱。
*「以市米资盗」更是荒诞,朝庭军饷一直不来,军队欠薪,士气低落,不得不卖若干军粮予蒙古,换取银两支付军饷。通天眼那能预知蒙古其后会投靠后金成其附庸,皇太极包抄经过蒙古来攻明。
7)甲申南迁建议
面对内外交困,北京城快要破了,崇祯帝的选择就是放弃北京,南迁到南京,这不失为上策。崇祯曾三次想过,若能果断实施,还可为明延长国祚。
a)第一次
早在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崇祯帝感觉北方守不住,有迁都念头。皇嫂懿安皇后听闻此事,问之于周皇后,周后马上给崇祯说此事,崇祯只能作罢。
b)第二次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朝中有大臣提出南迁避祸。臣子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被崇祯召见,当帝问策略,李明睿直言朝廷危急,唯一选择迁都南京。崇祯:「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罪坐汝。」。
*崇祯当夜召李明睿,问南迁具体计划,诸如中途接应部队,统领人员,中途驻扎地点等,李明睿都一一作答。崇祯确是想南迁,江南形势比北方好,江北各地尚有五位总兵驻守,比北京安全。
*第三次
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臣子李邦华和李明睿再次上疏请「太子监国南都」和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崇祯帝看了李邦华的奏疏之后表示「得疏意动,绕殿行,且读且叹,将行其言」,南迁议案朝堂上讨论。庭臣持反对态度,光时亨指责「李明睿南迁为邪说」,受到崇祯训斥。大臣遂不敢议论南迁事,在舆论胁迫下,崇祯帝只得坚守北京,直至煤山自缢。讽刺的是-- 在帝前阻挠南迁的光时亨,城破时竟然是率先投降李自成,而倡议南迁的李邦华自杀以殉国。


上二图:明思宗·朱由检自缢处补植槐树(原树文革时被毁)
8)崇祯帝评价(摘自百度百科)
a)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
b)因为不信任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
c)与此同时,崇祯帝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苛政的后果。此外,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谏而失去最后机会。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清朝管治下,其号召力依然是有的。
d)明清史学家孟森:『「思宗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矣!」。崇祯帝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崇祯帝「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民。」。帝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e)清人锁绿山人在《明亡述略》中评崇祯:「庄烈帝勇于求治,自异此前亡国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无知人之识。君子修身齐家,宜防好恶之癖,而况平天下乎?虽当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也决矣。」
f)多尔衮:「①崇祯之亡,天数已定。彼时总有良臣,也济不得事。②崇祯皇帝也是好的,只是武官虚功冒赏,文官贪赃坏法,所以把天下失了。」
(三)歌曲介紹










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中,还欠六个皇帝正德帝、嘉靖帝、万历帝等未整理好,在撮写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专制的大明封建皇朝,由至强盛始,其间偶有中兴,但趋向没落,是必然的结果。这都是由于制度的僵化,残暴的管治,腐败的朝政,宦官的擅权,东林党与宦官之争权,不恤民间疾苦引致民变,以及外敌入侵等等因素引致灭亡。
崇祯帝的亡国,得到许多史学家的同情,是先祖留给他的烂摊子(悲剧);因为他自奉悭俭,勤政好学,事必亲躬,比一般只顾享乐的皇帝好许多;可惜他才能有限,处事施政,欠缺果断,无承担大事之魄力,例如对后金是战是和,对农民军是招是剿,对首都是迁与不迁,瞻前又顾后,犹豫不决。
他还有一点先祖嗜杀的遗传,十七年里所杀的文臣武将中,有些是忠勇之士;有些即使有罪也不至于死。
他不会予以武将载罪立功机会,战败即死,迫使他们投降敌人。陈新甲奉密旨议和,事泄竟杀之,那还有人敢言议和!至于臣子同意南迁否?若迁后生事故,会否被杀未可知!这都是他性格上的缺失,无承担责任之气魄,尽把过失迁于他人。明之亡,他是有责任的。
转贴词作苟璘大大2021/11/06博文:
「这是一首在宏大历史中,献给那些微小生命的赞歌。面对600年紫禁城,太多人的生命都微不足道,然而真正可怕的渺小,不仅来自于时空,更来自于,当我们被世界轻视时,内心都曾有过的全部沮丧。
但就算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用尽全力燃烧生命的光芒,不过付之一炬,不过了无踪迹,但我们却因此看见了自己的热情,听到了自己的心声,这也许便是真实活过的意义吧。
你是携带疗愈使命来到人间的天使,那么,继续幸福地歌唱吧,继续干净地发光吧。照亮那些需要被你照亮的人。@卡布叻_周深 紫禁城的今夜,为你闪亮。」
链接:
https://m.weibo.cn/detail/4720617288897515
官方是如此宣传曲子:
『这首歌曲的背景映照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心声。歌词在意境上以时空的对话感比拟了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相信崇祯帝绝不会放弃人生志向,也会如普通人一样,沿着光亮寻找新生的方向。
歌曲《光亮》充满力量,通过呐喊寻找光亮,表达了在命运面前坚持努力,寻找生命的一线生机,绝不放弃「光亮」的希望,做「最无畏的你」。』
《光亮》〈紫禁城〉大型纪录片第六集〈余晖〉主题歌
演唱:周深(2021/11/06)发布
作词:苟璘
作曲/编曲/制作人:钱雷
吉他:高飞
弦乐编写/弦乐监棚:胡静成
弦乐团: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配唱/录音:徐威@52HzStudio (Shanghai)
伴唱:周深/钱雷
戏腔指导:董炳义
混音/母带:赵靖BIG.J@SBMS Beijing
特别鸣谢:周深工作室
〈紫禁城〉第六集〈余晖〉虽然主要是说明朝的灭亡,崇祯帝是该集的主角,但词作苟璘大大在他的博文里已说出:「这是一首在宏大历史中,献给那些微小生命的赞歌。」。所以歌曲说的不只是崇祯帝,还涵盖了紫禁城600年来的沧桑悲喜。曲中所说的「光亮」就是人的生命力,能与天地对抗的顽强力量。曲子的旋律非常优美,是流行曲式,并非国风歌。不见有用萧、笛、琵琶等乐器,用的是电子琴键、鼓、吉打等流行配乐,还用了古埙。
流行曲巧妙地系上了戏腔与念白,蒙太奇电影镜头,穿梭二次由现代切换到了明朝及清乾隆畅音阁戏楼,我们仿似穿越了时光,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末,看着崇祯帝,殚精竭虑为他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筹谋;看到清乾隆帝戏楼里观戏。这个编曲,令现代流行电子音乐与京腔韵白两者浑然一体,融合得天衣无缝。短短五分钟的曲子,彷如一出时空交错的电影,细说紫禁城600年来岁月的沧桑,隔空而来的历史感,引起听者无限的感慨!
A)主歌1 旋律1
『海上 一阵风吹起
白云涌向陆地
季风带走沙粒
四季 冷暖的交替
多鲜活的生命
又枯萎的痕迹』
【一开始是微响的电子乐器作前奏,周公子中音起调,平缓地唱出主歌。透过歌词阐述了环境「海、陆、空、白云、风沙」及「季节冷暖交替」,时光流逝中,一种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感觉顿然而生。紫禁城600年来,不知多少「鲜活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被葬送,留下「枯萎的痕迹」,只存在书牍纸墨里,在紫禁城的一亭一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
a)文臣庙堂被廷杖死、被弹劾死,刑场被腰斩死、被凌迟死;
b)武将沙场战死,因败仗被赐死;
c)宫娥妃嫔被殉葬死;
d)假若历史可以重来的话,朱由检会否反省检讨自己的缺失?】
B)副歌1 旋律2
『是奔跑中 突然袭来的风雨
是黑暗中 一根火柴燃烧的光明
也许你猜不透 未知的宿命
像流星飞翔着 它却不知目的』
【从主歌过渡到副歌1,音域提高了,小友说是用弱混唱法。嗓音带点悲凉,背后和弦是安静的,琴音轻柔地了弹着,仍然是温柔地诉说明朝的那些事宜。说到了宿命,立刻想到:
a)生为皇朝正统继承者的宿命,一若喜爱做木工的明光宗·朱由校,时光若能穿越,他若活在现代,将会是个举世知名的艺术家,会是多么的逍遥,会活得多么的恰意!
b)明思宗·朱由检,16岁的少年崇祯帝,茫然中,只能接受大明二百多年承继者的宿命,没能逃避!
c)如果历史可以重写,他会否不自缢?不杀么女?不断长平公主臂膀?不要求周皇后、皇嫂懿孝皇后以及臣子殉死......?不知道?因为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C)副歌2 旋律3
『可是啊 我却 却愿意相信
最渺小 最微弱 最柔软 最无畏的你
用尽了全力 努力地回应
再无边 再无尽 再无解 总有一线生机
光亮你自己』
【和弦仍然是安静,琴音仍单独伴弹着,但力度有了小小的加强 。周公子的声音太好听了,婉约温柔的嗓子,抚慰着人世间所有的伤痛,正如词作大大所说的治愈感觉。
「渺小」的生命,一刹那间就灰飞湮灭;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如蜉蝣之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可是,生命虽然渺小,可是「最无畏的你」,都要「用尽了全力 努力地回应」才会释然。只要还活着,请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小小的希望;因为「再无边 再无尽 再无解 总有一线生机 光亮你自己」;那「一线生机」,那一点「光亮」,即使微弱如萤火,生命都要挣扎着存活下去。
朱由检也许觉得苟活受辱,不如殉国死得轰烈,有点杰克·伦敦名言「宁化飞灰,不作浮尘;宁投熊熊烈火,光尽而灭;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宁为耀目流星,迸发万丈光芒;不羡永恒星体,悠悠沉睡终古...」的味道吧!他的死亡,可能就是他那一点点「光亮」,对朱由检来说,是他的大解脱,身上的重担可以卸下了,宿命的悲剧可以落幕了吧!】
间场音乐
(弦乐开始起动了,贝斯节拍清楚听到,然后接到京剧戏曲的念白。)
戏曲念白: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畅音阁里终一叙
六百年一粟 沧海一梦』
【化用了苏轼著名的〈定风波〉中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词是他被贬谪后,野外游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他独不觉,已而遂晴;从生活小节显示他旷达洒脱胸襟,加强前段歌词「光亮了自己」的励志成份。畅音阁是紫禁城里一座戏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用了四年才建成。戏曲念白引领我们穿棱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清年代,感受紫禁城里,历史时空感的缩影。
整段戏曲念白背后的和弦大起动了,加入了鼓点后,气势更显。弦乐层递式加强了力度,是为下段副歌2作铺垫。】
C)副歌2 旋律3
『可是啊 我却 却愿意去相信
最渺小 最微弱 最柔软 最无畏的你
用尽了全力 努力地去回应
再无边 再无尽 再无解 总有一线生机
光亮你自己~』
【重唱副歌2一次,今次是呐喊式的强混,周公子唱出无比恢宏的磅礴气势,是全曲高潮的爆发段。第1句「却愿意去相信」和第3句「努力地去回应」中,「去相信」以及「去回应」是小深深和音二重唱啊!还有最后一句「光亮了自己~」,「己」之延长音一直延至戏腔前的「啊」,完美的音色过渡到戏腔。
和弦大起动中,鼓点一直敲着,贝斯的拍子响着。还听到很明显的,不知是什么的节拍器,一下一下的,热闹极了,更为曲子叠加了磅礴气势。】
啊~
戏曲唱腔: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畅音阁里终一叙
六百年一粟 沧海一梦~』
【前段戏腔念白前是间场弦乐,今段旦腔前转为「啊~」这超强音的呐喊,直冲云霄,响遏行云!之前未见他如此处理戏腔的,又是他新的点子。
我不懂京剧,只觉得旋律很美,旦腔非常动听。小友说,他的旦腔字正腔圆,非常正宗。我至爱前后两段戏腔「沧海一梦」里,那「梦」字,百啭千廻,韵味无穷。还有动听的「啊~」和音伴随着,真是绝了!旦腔背后的和弦和前段一样,持续着热闹和气势。】
D)副歌3 旋律3(周深吟唱 钱雷和音)
『啊~啊~啊~
啊~啊~
无论目的~
啊~啊~
最无畏的你~
啊~啊~啊~
啊~啊~
不问宿命~
啊~啊~
最无畏的你~』
【最后由戏腔切返回流行唱法以收结曲子,为曲子写下完满的句号。这一段副歌3,也是全曲的亮点,旋律非常美,唱法非常特别。
「最无畏的你~」之前后,是三句和声二重唱(钱雷和音),有别于一般其他的曲子,层次丰富极了。吟唱,周公子是最优以为之,这种唱法,更显出他嗓子的优点,难怪一枝独秀,拿取五个音乐榜的十奖。】
~ 曲子完 ~
b站:周深《光亮》周深資訊站 MV5.40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AL4y1W7LN/
油管:周深《光亮》海蝶音樂 MV5.05
https://youtu.be/YU2nse4Ohe8
b站:2021/11/25卡地亚双面魅力派对 周深现场演唱《光亮》与《美好的世界》
https://b23.tv/bcqYdoH

待续(篇325c)篇三......
2022/02/18
后记:
因撮写曲子上载第一线音乐杂志2022年三月份608期,搜了曲子所获奖项,现转贴于此。
1)〈微博之夜〉2021年度人气音乐作品
2)2021腾讯音乐榜十大歌曲
3)2021腾讯音乐由你榜年度盘点 6周总得分TOP6
4)2021中国移动第15届《音乐盛典咪咕汇》年度十大金曲
5)新浪音乐2021年度十大歌曲
6)微博2021第四季度十大MV。
字数(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