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判断推理《行测》系统理论课程(全国通用) 章晓铭 适用:2023国考、20

2022-05-14 17:17 作者:南瓜宝贝和可乐猫猫  | 我要投稿

p1、

一、考点体系

1.图形推理

2.定义判断

3.类比推理

4.逻辑判断

二、学习方法

1.学会听课:夯实基础

2.认真做题:知识巩固

3.研究错题:针对提升


20220328

P1第一章、逻辑判断—形式逻辑—(假言命题)


1、形式推理

特征:

题干有明显的逻辑词

在题目中要求选择正确、错误、不定的

考点1:假言命题(条件关系命题)

【1】充分条件:(A成立B就成立,有A就有B

——A是B的充分条件)

推理口诀:充分条件前推(前是后的充分)


第一节:逻辑判断-形式逻辑1-假言... P1 - 25:08
视频源不见了,标记失效


充分条件逻辑词:

如果A,那么B;

只要A,就B;

如果A,就B;

A就B;

A则B;

※A必须B=A离不开B=为了A要B

总结:A→B


【2】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定义:(B是A的必要条件、箭头后是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逻辑词:

只有A才B; B→A

A,才B;

除非A才B;

A是B的前提/基础/先决条件/必然要求=必要条件;

没有A就没有B;

除非A否则B -B👉A 否一推一


推理规则:逆否等值、传递规则、箭头推出规则、二难推理规则



20220329

P2第一章、逻辑判断—形式逻辑—(假言命题)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1、逆否等值规则:A👉B= -B👉-A

2、传递规则:A👉B

= A👉C= -C👉-A

B👉C

3、箭头推出规则:👉=“可推出”

PS:如果听课👉上岸(该断定为真)

(肯前必肯后)

(否前后不定) 不定=“不知道”

(否后必否前)

(肯后前不定) 不定=“不知道”

4、二难(♂♂)推理规则:

A👉B

👉B(结果一定成立)肯前必肯后

-A👉B


A👉B

👉-A(条件一定不成立)

A👉-B

例题:

【2】矛盾命题

无论充分或必要都为

A👉B矛盾推出 A且-B


总结做题技巧:


20220330

P3第一章、逻辑判断—形式逻辑—(联言命题)

【1】联言命题

定义:同时成立,(“且”关系)

辨识(逻辑词): 1、并列词:且、与、和...

2、转折词:但、却...

3、递进词:而且、更


联言命题真假分析:

1、当A、B全真时,则(A且B)为真——全真则真

2、当A、B有假时,则(A且B)为假——有假则假

3、(A且B)为假= -A-B

{或关系指的是“至少有一个”的关系}




第三节:逻辑判断-形式逻辑3-联... P3 - 30:50
视频源不见了,标记失效




【2】选言命题

α、不相容选言

定义:两者中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要么A要么B)

辨识(逻辑词):要么...要么...

不相容选言真假分析:

1、若A、B一真一假时,则(要么A要么B)为真——一真一假则真

2、若A、B全真\全假时,则(要么A要么B)为假——全真全假则假



β、相容选言

定义:几者中至少一个成立

辨识(逻辑词):至少一个、或..或..、不都不

相容选言真假分析:

1、当A、B有真时,则(A或B)为真——有真则真

2、当A、B全假时,则(A或B)为假——全假则假

3、-(A或B)=-A且-B

4、“或”变“👉”——A或B=-A👉B=-B👉A——几者中至少一个成立




20220331

P4第一章、逻辑判断—形式逻辑—(直言命题)

【1】直言命题

定义:直接断定某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性质命题

辨识(类型):全称肯定命题、

全称否定命题、

特称肯定命题、

特称否定命题、

单称肯定命题、

单称否定命题


α、矛盾关系——抬杠

1、所有A都是B与有的A不是B矛盾——

-所有=有的不(部分否定)

2、所有A都不是B与有的A是B矛盾——

-有的=所有不(部分肯定)


β、推出关系

①所有A都是B

②有的A是B

③某个A是B





第四节:逻辑判断-形式逻辑4-直... P4 - 54:07
视频源不见了,标记失效



20220401

P5第一章、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解题技巧:

“两个优先”:从确定信息优先切入,从重复信息优先切入。



注意名次才是变量




第五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 P5 - 01:07:08
视频源不见了,标记失效




20220405

P6第一章、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削弱题

论证要素的分析:

1、论点/结论:

被证明被支持的观点结论是论点

2、论点要保持一致,不能偷换,否则成为无关项(论点偷换的方法:主题对象发生改变、话题语意发生改变)

3、论据:

用来证明支持结论/论点的理由依据。

4、论据要真实可靠,不能虚假

5、论据要先于论点存在

6、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支持论点的过程(“桥”)

7、论证过程要能证明能支持,否则不能支持证明

8、会分析论证结构


考点:削弱题:质疑、动摇、削弱、反驳

(一)削弱论点

直接否定原有论点解释原因再说论点不成立

-A(抬杠) 因为..所以..,-A

※直接强于间接


拓展

1、与论点越直接越接近,越有力度


第六节:逻辑判断-论证逻辑1-削弱题1 P6 - 29:12
视频源不见了,标记失效


2、当论点是A👉B的语意,有利的削弱是——A且-B(矛盾)

(二)削弱因果关系

因果无关

有因无果

倒置因果

另有他因(弱一些)

无因有果(弱一些)




20220406

P7第一章、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削弱题


(三)削弱论证过程:拆桥思维

1、说论据与论点无关——截断关系,直接拆桥

2、否定一个论证所默认的隐含的必要前提,间接拆桥

3、何时拆桥——一小一大,明显不同



07 逻辑判断-论证逻辑2-削弱题2 P7 - 08:04



(四)削弱论据

1、直接否定原有论据

2、补充新的反面论据

3、举反例(注意:所有..都..——有的...不此时因为是矛盾因此削弱力度最强)



20220407

P8第一章、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加强题

(一)加强论点

直接肯定原有论点——重复一遍

解释原因再说论点成立——间接加强

※与论点越直接越接近越有力度

(二)加强因果关系

因果有关

有因有果

排除他因

无因无果




20220412

P9第一章、逻辑判断—论证逻辑—日常结论、解释原因题


日常结论:无逻辑词



解释原因题:以下选项能够解释某种现象的是


做题方法:

1、先借助“转折词”找到被解释的现象

2、不质疑该现象的基础上找最可能的原因

3、力度的分析比较:内因强于外因、主因强于次因


20220413

P10类比推理——概述、概念关系



考查形式:二词类比、三词类比、对应填空类比

解题技巧:关系一致、顺序一致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20220414

P11类比推理——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1】对应关系:映射关系

1、因果对应:必然因果、或然因果

2、条件对应: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3、先后对应:先后顺序考察,主体对象是否一致

先后顺序考察,主动被动是否一致

先后顺序考察,结果好坏是否一致

4、属性特征对应:必然/或然

5、功能对应:主功能/次功能、有/无功能

6、材料对应:物理/化学材料、必然/或然材料

7、目的对应

8、工具对应

9、职业对应:

职业👉职责、职业👉对象、职业👉场所、

职业👉工具

10、地点场所对应

11、其他对应


【2】语意语法关系

1、近义/反义

2、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引申/象征/本义





11 类比推理2-对应关系、语义语法关系 P11 - 01:18:13



20220420

P12图形推理——概述、位置规律



(一)类比图:一条线


看图方法:

1、优先整体看,所有图形特征上呈现出一致性

2、其次部分,相邻看,间隔看,地推看

3、错误方法,前三后三分开看


(二)对比图:两组式


看图方法:

1、分组横向看

2、两组纵向对比看

(三)九宫格


看图方法:

(1)优先部分、横看、纵看、对角线

(2)其次整体、"S\O\米"型


(四)分组规律图


看图方法:

组内要一致、组内要相关


(五)立体图


看图方法(规律):

考点:

1、平移:同意元素自身方向不变,整体位置改变

不同元素各自移

相同元素整体移

相同元素分组各自移

2、平移方向:左右、上下、顺逆、对角线


20220420

P13图形推理——六面体空间重构



箭头法

双联箭头


20220421

P15/16图形推理——六面体暴力解题思维(加课)




20220504

P17图形推理——正四面体空间重构暴力解题思维(加课)


P18图形推理——样式、属性规律

样式规律:

当图形相似先考虑样式规律

1、有的线条重合、有的线条不重合

2、图形轮廓一致,内部图形有不同




复合规律:叠加+旋转


属性规律:



20220506

P19图形推理——数量规律




图形乱、属性不行、面线优先,点最后


20220507

P19图形推理——数量规律2




正方体的截面:

圆柱的截面:

圆锥体的截面:





















判断推理《行测》系统理论课程(全国通用) 章晓铭 适用:2023国考、2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