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要系统的学习中医

2023-02-26 22:20 作者:bili_40744433274  | 我要投稿



直接学习《伤寒论》,千万别从理论开始学习。

我发现很多中医黑就是仅仅停留在阴阳五行学说里面,他们对中医最本质的东西完全不懂,然后每天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在知乎里面乱喷。如果你打算学习中医,先学习《伤寒论》,然后再学习阴阳五行,你就会明白中医黑眼中的“跳大神”其实完全是误解,中医理论有非常美妙的地方。

如何才能入门《伤寒论》呢?

建议无论你选择倪海厦的《伤寒论》视频教学,还是jt叔叔的《伤寒论》讲解,都可以。目标就只有一个:入门。



《伤寒论》掌握和精通难,其实入门更难。如果没有老师讲解,自己一个人死看张仲景原著,会非常沮丧,甚至会打瞌睡。只有入门以后,你才能理解伤寒论,才会发现其中的美。

一刷《伤寒论》

我就是大约花了3~4天的功夫,每天大约10个小时,几天下来把不到40个小时的倪海厦讲《伤寒论》的视频给肯下来了。

学习完视频以后,我达到了入门的目的。

a. 重新认识了中医,发现了其中辨证论治的严密逻辑,也对中医充满了信心。

b. 倪海厦的讲课,非常有趣,就当做刷肥皂剧其实也很有意思。

c. 倪海厦不止讲理论,还举了很多医案的例子,正好可以配合理论。

d. 学会了六经传经、没有刻意背诵,几个经典的方剂已然刻在脑子里了。桂枝汤、麻黄汤、四逆汤、大青龙、大承气汤、白虎汤、……

e. 明白了几个基本的药,石膏、大黄、麻黄、附子……

f. 基本的感冒,敢给,也会给自己开方子了。

我认为,到达了上面几个条件,你基本上已经入门伤寒论了。

如何学习中医?这取决于你学中医的原因,以及你想达到的目的。大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只是作为兴趣爱好


如果说你只是对中医感兴趣,只是想对中医有所了解,而不是说准备给人开方看病,那在这种情况下,入门的话是不需要非常的系统的。因为一开始上手就去看非常专业的书籍,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从自己感兴趣的,与中医或者中国文化有关的书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中医中药、针灸的一些掌故、典故、传说、传记等等,这些书通常浅显易懂,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同时也能对中医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以保健养生为目的


第二种就是希望学好中医以后,可以帮助自己、家人或朋友调理身体。这样的话,你入手可以先看一些特定疾病的中医科普书,比如说“中医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或者是“高血压中医调治多少招”之类的。这类书籍在市场上非常多,那怎么选择呢?一是看书的出处,是不是靠谱的医生写的,或者是国家级学会编的,比如中华医学会,或者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二是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的科普书相对比较靠谱。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阅读以后呢,对相关的概念不陌生了,你可以进入一个教科书的阶段。但是对于这些只是感兴趣的朋友,不建议去系统的读教科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你要看什么书。比方说对药膳或者食疗感兴趣,可以去读一下《中医药膳学》或者是《中医食疗学》。如果是对养生感兴趣,可以读《中医养生学》。同时建议至少先通读一下《中医基础理论》,因为基础理论是这些所有的这些学科的基础。


三、系统学习中医


那么如果要系统的学习中医,这个门径就比较多了。从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有三个思路。第一个思路,就是从经典的四小经典入手。常来说我们认为的四小经典是《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这几本书虽然是古文,但是浅显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存在阅读上的障碍。第二,从教材入手,就是看我们中医本科教学的中医专业的教材,以五版统编教材为佳。推荐从大学教材入手的原因是,

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读了一两本中医书籍就认为自己学贯中医,真的只能当井底之蛙,跳出来,你的世界才广大。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我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中医10年的经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中医书籍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老少咸宜。


有些人中医零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医古文》,研究《易经八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不讨巧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跟深奥的书籍,效果就十分快。

首先教材的错误相对来说比较少,其次教材面对的对象就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因此能比较容易被我们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不需要把所有的教材都买回来,先买四大教材就可以了,也就是所谓的理法方药,分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第三,直接从中医的四大经典入手。四大经典我们通常认为就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然而,这些经典古籍都晦涩难懂,阅读起来十分枯燥,很难坚持。如果你有比较深厚的古文功底,那将会给你带来莫大的便利。所以人们常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就是这个道理。

2. 入门以后,掌握《伤寒论》的知识结构。

入门以后,并不代表你可以掌握伤寒论的知识结构,如果想系统的学会伤寒论,下苦功夫的时候到了。

目前关于《伤寒论》的解读的书籍很多,大家的观点也并不尽相同。

我比较了很多人解读《伤寒论》的书籍,最后选定胡希恕。

建议两本书:


要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