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遗存》刘少宁大幅面摄影作品展开幕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首席专家委员、公益大使、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少宁大幅面摄影作品展开幕式在合肥市图书馆举行!


2月24日下午,由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学会主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合肥市摄影家协会支持、1826摄影俱乐部协办并制作的《古徽州遗存》刘少宁摄影作品展在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开展。
展出的全部作品,均由1826摄影俱乐部采取艺术微喷技术打印输出,画面质感细腻,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过度自然,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国的古建筑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古建筑都留有自己深深的文化印记。徽州古建筑蕴藏着徽州文化的深邃,举目所见皆为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仿佛已经使你置身于古徽州的历史画卷中。上世纪90年代,摄影家刘少宁在皖南古徽州进行创作时,注重民俗、人文的摄影创作,发现古徽州的古村落更加厚重,于是,萌发了拍摄古村落及其古建筑,期望能抓紧用相机将这些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和即将破败的古建筑记录下来。
本次展出的18幅作品,是摄影家刘少宁今年在用富士中画幅--亿像素相机拍摄的素材中,挑选部分对古徽州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展示。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这组刘少宁先生拍摄的古建筑中画幅照片,展示徽州建筑的魅力,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徽州古建筑,唤醒人们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有效地保护。

刘少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信摄影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荣誉顾问、北京公益摄影协会首席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安徽省摄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安徽摄影工作者,以摄影艺术的形式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徽风皖韵独特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3m×3.2m
作者工作之余从事摄影40余年,一直坚持拍摄安徽本土民俗文化题材摄影作品,积极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近年来拍摄了众多古老传统民俗活动以及“洒落在古徽州边缘的古村落”“中国文房四宝制作技艺”“中国贵池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大量的影像和文字资料,真实记录了安徽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

去年底,《古徽州拾遗》大幅面黑白摄影专题展在黟县“2022第十七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展出,以纪实摄影的形式呈现了徽州古建筑之美,取得积极反响和一致好评。应广大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特别是合肥影友的要求,展览作品将于2月24日至3月5日在合肥市图书馆进行巡展。本次巡展由合肥市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学会主办,得到了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合肥市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

1.1m×1.5m

1.1m×1.5m
中国的古建筑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古建都留有自己深深的文化印记。徽州古建筑蕴藏着徽州文化的深邃,举目所见皆为粉墙黛瓦,仿佛使你穿越于古徽州的历史画卷中。古徽州建制由原一府六县及其周边县区,如旌德、太平、泾县等组成,共有古村落5000多座,被誉为“文物之海”,这些文化遗存基本上都散布在徽州古村落之中。

1.1m×1.5m

1.1m×1.5m
上世纪90年代,作者在皖南古徽州开展民俗、人文摄影创作创作采风时,深刻感受到徽州古村落的古朴与厚重,于是萌发了拍摄古村落及其古建筑想法……

1.1m×1.5m


近年来,逐步寻找拍摄古徽州边缘的一些古村落,特别是还没有被旅游开发,甚至当时还没有通公路且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和古建筑。


在拍摄的过程中,有的古村因年久失修,很少有人居住,加之古建筑保护工作难度较大,抓紧用相机将这些古村落和古建筑记录下来,加大数字化保护力度是当务之急。



徽州古建筑古村落是展示徽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承徽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次展览精选作者近期用中画幅相机拍摄的16幅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展出,用影像彰显古建筑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增强安徽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做出积极贡献。


展览时间:2023年2月24日—3月5日
展览地点:合肥市图书馆一楼大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