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越多越便宜?—— 阶梯定价法

2022-02-11 22:00 作者:南望山望南山  | 我要投稿

“逐级而上”与“拾级而下”

阶梯定价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购买一定数量之内,是一个价格,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是另一

个价格。如果画出图来,形状就像阶梯一样,要么“逐级而上”,要么“拾级而下”。

“逐级而上”的阶梯价格,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得到,最常见的就是水、电、煤气这类公共服

务的费用。简单来说,就是用得越多,价格越贵。这种“逐级而上”的情况,更多出现在政府对

稀缺资源、能源的调控上,目的是鼓励居民和企业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对于那些必须大量消

耗能源用于生产的企业,就不得不接受政府的“价格歧视”,通过多缴纳的费用,来补偿对生态

环境带来的伤害。价格歧视的概念,我们在第 10 课讲过。另外一种常见的“逐级向上”,是出

租车的定价规则。出租车如果走得比较远,就会有空驶返回的情况,所以很多地方都规定了“空

驶费”。比如在北京,单程载客行驶超过 15 公里的部分,在基础单价上要加收 50%。

与“逐级而上”相反,“拾级而下”是每增加一定的购买量,价格就降低一个档次,目的就是让

你多买,再多买。最初,这种做法用于采购谈判中,一般采购报价都会设置几个“阶梯”,采购

量每超过一个“阶梯”,价格都会降低一些。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批发价都比零售价要便宜呢,

这也可以理解为阶梯定价,因为零售的时候,你一般一个两个这么卖,而批发的时候,则都是成

千上万的单子。

生活中的阶梯定价

如今,不仅是在采购谈判中,日常生活里也处处都有“拾级而下”的阶梯定价。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你打算在健身房上私教课。如果只买 10 节课,每节课是 400 元钱;如果你一次买 50 节课,

每节课 200 元钱就拿下了。你想了想,同样的教练,要么是 400 元钱每次,要么是 200 元钱每

次,之间差了一倍之多,这个便宜不占,那不是昏了吗!于是你咬咬牙,拿出信用卡,刷了 50

次,结果可能一共你也就去了 10 次。这正是应了那句话,多买多便宜,少买少抽筋儿啊。

还有,去星巴克,店员会问你:要什么杯?中杯、大杯,还是超大杯?你抬头一看价格,590

毫升的超大杯 Venti 卖 33 元钱,比起标价 30 元钱的 470 毫升的大杯 Grande,只贵了 3 块钱。

也就是说量大了 1/4,而价格只高了 1/10,还有比这更划算的吗?所以你养成习惯,每次去星

巴克,都点那个超大杯,心想不就是一会多跑几趟厕所嘛。

一句话记住阶梯定价法

多买多便宜,少买少抽筋。

运用阶梯定价法,我们需要注意:第一,优惠金额不等比;第二,上限保持吸引力;第三,边际

成本扛得住。

思考一下,公交车和地铁,如果有分段计价的规则,他们采用的,是阶梯定价法吗?


越多越便宜?—— 阶梯定价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