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告白、爱恋与分离

2022-07-12 12:59 作者:是被窝发明了人类  | 我要投稿

谈谈隐喻吧。


我其实没有料想到,会有人把这部电影看成替身文学,认为藤井树只是把博子当成了初恋的替代品。由于我没有办法进入藤井树的内心,挖出他的心思,让其彰示对博子的爱是纯洁无暇,所以我也没有办法证明他不是渣男。

但对于质疑的人来说,这也同样是TA们的困境。所以不如大家各退一步,来思考一个问题好了。

作者为什么要在剧情里安排两个“藤井树”?

(为了方便表述,以下男生藤井树=藤井树,女生藤井树=阿树。)


依我来看,这里面是整个故事最大的隐喻。虽然电影的名字叫做情书,最后也是以一场隐晦的青春告白被发现作为结束,但就博子那边的剧情来看,故事的喻意并非只落在初恋这个点上。

如果按照剧情的先后顺序,即博子在山下呼喊释怀在先,而阿树发掘出藤井树的告白在后,那么,这两个情节之间的联系一定是很紧密的。

紧密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把电影其他的部分暂时忘掉,读一读下面的这句话:


博子终于释怀,走出了过往的恋情,然后藤井树发现了藤井树喜欢藤井树。


用文字的形式,只是单独概括最后的这两段重要剧情。就是这样的一段有些像绕口令的话。

心思细腻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一旦把名字相同的因素考虑在内,整部电影的结尾其实就是在讲述恋爱结束之后的释然,以及对自己更深的爱。

这才是电影在隐晦文艺的告白之下所隐藏的:对一场恋爱结束,另一场恋爱还没开始之间的这一段过程的完整描述。

博子那边的剧情,讲述的是恋爱结束的环节。

不管藤井树到底是以怎样的原因结束这场恋爱,总之,他们之间的这份关系已经结束了,而博子一直在努力从这份关系中走出来,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这段的剧情,以博子在山下呼喊释怀作为结点,代表着这场恋情的彻底结束。


而由博子的无法释怀作为引子,引出来的阿树的剧情(也就是初中时代的那场青涩恋情故事),既是一场恋爱的萌芽阶段,也代表着旧的关系已经结束,新的关系正要兴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会更加爱自己。因为经过一段关系的锻打,那个自己要更可爱了。(请恕我只能用这样的说法来形容......)


所谓恋爱的萌芽阶段,也就是藤井树对阿树的这一段暗恋的故事。从未真正告白,从未真正以恋人的身份相处在一起,双方都有一些懵懂无知。PS:阿树更是个呆子。

岩井俊二对这一阶段的掌握可谓炉火纯青,总让人怀疑他以前是不是暗恋过几车人,不然经验丰富何以至此......


而所谓旧的关系彻底结束,新的关系正要兴起的阶段,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电影的最后一段剧情。

阿树从女初中生那里收到了藤井树当年的情书,终于明白了他当年对自己的情感,也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对他的那份情感。(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就叫做铁树开花、木头人有了心肝、呆子阿树终于明白了樱花树如何萌芽......)

但这段剧情并不单指一份隐秘的情感被揭开,因为结合前面博子的最后那段故事,阿树在结尾的这一段自我察觉便有了更深的一层意义——在一段关系结束,自己从中走出,释然之后,人们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也便是最前面我提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为什么要在剧情里安排两个“藤井树”?——因为藤井树喜欢藤井树是一个关于自我的隐喻。


到了这里我们会发现,原本那种替代文学之类的说法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博子从那段关系中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阿树从中发掘出了一份纯真的情感,她们都在这段关系里有所成长,而只有纠结替代与不替代的人仍深陷其中。


于是我想,与其整天纠结别人的爱或不爱,渣或不渣,不如掉过头来好好观察一下自己。

毕竟在某种意义上,人们最终需要的并不是去求取他人的爱,而是爱上自己。

对于呆子来说更是如此。

关于告白、爱恋与分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