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远alc双面狂飙三行不行?
这板子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其实毁誉参半,说好打的有,说不好的貌似更多。但最近风向好像变了,自从一些国手用上林高远alc(是不是真板子难说,至少手柄是)之后,林高远alc的风评开始变了。所以说,国手的器材真的是引领潮流!不过我没这么夸张,其实一开始我都说林高远alc这板子好打的,只是一开始打的时候,我也有点觉得这板子偏软,一速和底劲没有vis那么顶。但最近是打算再次开始打林高远alc,其中很重要的一些原因就是,我打法从以前的快弧,逐步变化成弧快了。相比以前追求一板过的底板,现在变成追求弧圈球更好的配置。
vis算是外置alc的潮流鼻祖,说到林高远alc,肯定就离不开两者之间的对比。虽然u和v码vis,相比t码vis,已经做得是更加持球一些了,但就算如此,林高远alc搭配狂飙三之后的持球还是不同的。同样是搭配40度neo蓝国,t码vis一速极快,尤其是攻球练习的时候,感觉持球时间极短,拉球的手感其实也不怎么持球,海绵甚至胶面的裹球感都很微小,基本上就是靠粘性持球的感觉。
林高远alc搭配40度neo蓝国是非常持球的,甚至能感觉到一些海绵裹球的味道,虽然没蛋糕海绵那么裹球。在众多的外置alc当中,尤其是对比vis和张继科alc,林高远alc毫无疑问是最持球的那个底板。所以我说林高远alc更像是弧圈版的vis,因为拉弧圈球,最好的手感就是海绵能裹住球,持球越好,咬球越实,拉球就越转越顶,且越精准。可以说在外置alc这个类型,以及类似的外置纤维板当中,林高远alc是与狂飙三最匹配的。但这个高度匹配性也是带来了一些问题,林高远alc在中小发力下单板质量其实并不突出,不过还是比纯木高,但弱于vis。不过这个问题倒也不是大问题,随着发力的提升,林高远alc弧圈球的上限其实是接近vis的。
林高远alc这板子确实不算硬的纤维板,毕竟持球感这么好,不可能板子一速还很快,但其实也不慢。有的人说林高远alc单板质量不高,这个可能是配胶的问题了。如果配胶到40度蓝海绵,只要能打透底板,这个单板质量退台也是不虚的。
林高远alc的神奇魔力其实就是与狂飙三的匹配性,还有就是攻防转换的时候,变换线路的时候很稳很精准。林a正手搭配狂飙三摆短非常有数,对小球的掌控说是接近金标vis也不为过。因为板子很持球,这是比vis有优势的,持球就能带来更好的控制和出球的指向性。因为很持球,其实正反手贴防的时候也是有自己的一些优势的。虽然同样都是外置alc,但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林a反手配涩套貌似手感比vis更扎实,不会有发空的感觉。这里倒也不是说林高远alc配涩套威力就比vis更大,但手感上,林高远alc确实感觉更脆实一些。
林a与狂三如此匹配,那么双面狂飙三可行么?要说行也行,也说不行确实也不行。因为林a搭配双面狂飙三确实挺好打的,尤其是反手出球其实不肉,不会说轻易掉网,而且反手发力也能打出不错的单板质量。但要说不行确实也不太爽,因为反手配37度狂飙三,其实影响正手40度蓝国的通透性了。而且反手37狂三手感还是有点硬,海绵裹球感比较弱的,速度始终比涩套要慢一些的,难以直接拉穿对手的反手。
我后来还是把反手狂三换掉了,换成了咒语M,还别说,正手40蓝国马上就变通透了,裹球舒服,发力打透之后单板质量可观。不过林a中小力量确实明显没vis那么快,然后发大力的话,林a略弱一点。但其实如果你拉弧圈球为主,林a的弧圈球并不比vis弱,vis强在一速快韧性更足一些。弧圈球打法,我觉得第一要素还是持球感好才顺手。其实林a的正手弧圈是比较类似金标vis的,我猜想蝴蝶把金标vis的一些思路用到林高远alc上面了。
总结来说,林a就像是弧圈版本的vis,这板子起速并不快,但因为裹球好,利于弧圈球的稳扎稳拉。而且也因为搭配狂飙持球好,中近台的攻防转换,林a是比vis更稳定的存在。虽然林a可以搞两面狂飙三,能打,不算难打,但确实手感一般,个人不推荐。正手狂飙三,反手涩套的林a,打起来很舒服,手感通透。林a依赖正手胶皮,最好能配40度蓝海绵,这种配置打透底板之后其实是有劲的。
如果二选一,弧圈球为主的,喜欢打连续的,我是建议林高远alc;如果打法偏凶狠的,喜欢一板过的,那么vis是更适合你。需要补充的是,林a配狂飙三手感是好过vis的,因为持球更深,手感流派,我是推荐林高远a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