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临沂·邱上村
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临沂·邱上村
王照伦
邱上村在平邑县东部的资邱乡南2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10″、东经117°52′25″,面积312ha,760户,2 350人,耕地178ha。由于村庄地处平坦肥沃的平原上,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温室大棚制造为支柱的产业群。2005村民纯收入3 980圆。该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线电视入户率为80%,是平邑县比较富裕的村庄,为临沂市小康示范村。
丘上北墩文化遗址位于丘上村西北300m处,遗址为1高大活土堆,全部是文化堆积,南北长135m,东西宽130m,高6~7m。由于土质松软东南部有坍塌,坍塌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出土器物有红陶鼎、 灰陶鼎、灰陶鬲、灰陶罐、陶豆等,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约八九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建立具有人类文明意义的村落却是汉代的事情。据传,在秦汉之战中,汉军曾经在这里设立据点并把“丘上北墩文化遗址”作为点将台。后来,部分老弱病残的汉军留在这里组成村子。由于村西北有这个大土邱,邱上之村名因此而得。因为这个原因,周围村庄居民有尚武的传统,人们经常用“村里的狗都会耍‘三脚毛’”(当地方言,指“功夫水平很低”。因为村里的人都会武功,就连狗也学会了一些浅显的套路)形容这些村子的人对武术的爱好。如今,村民仍按当时的驻扎军队的级别称呼耕地为“团、营”等,在日常田间作业时还时不时的发现铜质的箭头等兵器残件,这里曾经是古代的兵营或古战场是确定无疑的。
村民彭占祺(?~1543),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历任浙江永嘉知县、湖广道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司佥事、检察御史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有“彭青天”之美誉。任知县期间,因拒绝镇守太监索要财物而被传为美谈。3年任期届满升监察御史,由于所带细软很少使得当地民众十分钦佩。曾奉命巡视芦沟桥兼理中城,巡按甘肃洮、岷等地,因为断案公正而在社会上有好名声。1次,犯罪嫌疑人持重金到他的故乡贿赂其弟彭占禄遭拒并劝其投案自首,此事在朝野引起极大反响,彭家也因此而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升佥事之后,因更加勤政和廉洁而遭到奸臣诬陷,朝廷派员考察,由于考察官员偏听偏信,以莫须有罪名将其罢免。后来这个考察官良心发现而引咎辞职,嘉靖皇帝知道实际情况后下诏说“可复用”。
虽然彭占祺作为清官而流芳于世,明朝也出了海瑞那样万代敬仰的大清官,更有甚者明代朝廷对贪官的惩罚力度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把贪官当廷剥皮褥草挂在朝廷外以震慑其他官员。但是,权力得不到制约的专制社会的腐败是制度性的,朝廷如此严厉的处罚措施并没有遏制官员的贪欲,到头来只好拱手把政权送到爱新觉罗氏手上!
明嘉靖元年(1522年), 世宗敕命赠封彭占祺父山西平阳府河津县县丞彭斐为文林郎、嫡母王氏为孺人、生母窦氏为太孺人。诏书长170cm,宽30cm,全文共34行310字。诏书到邱上村时,彭氏族人感到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于是大张旗鼓地祭拜祖先,并请来戏班子唱了3天大戏,以示庆贺。
在邱上村内有彭占祺后人于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厢房2间,基础使用条石铺就,墙体为青砖,屋顶用琉璃小瓦。村西彭氏族林有2座古墓,分别为彭占祺和其子彭襄之墓。2007年出土彭占祺墓志铭,记述了他的功绩。
2007-08-03 18:46:18
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临沂。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