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叛逆少年不够叛逆

2022-07-07 22:06 作者:歌泽gather  | 我要投稿

  意识形态对于人的“阉割手术”的成功标志正是被阉割者的叛逆。

  这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怀疑并且产生叛逆心理的时候,你已经被加入到意识形态符号建制的“预备役”当中去了。这让我们不得不发现一个让人感觉奇怪的事实,这个事实便是叛逆的少年已经不叛逆了。

  我们常常都可以听到对于现在的还未经历世事的孩童的一些劝告当中,常常带有一些过来人的色彩,这种色彩便是“我是过来人”。

  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这种叛逆必然失败”

  不错的,他确实必然失败。不过他必然失败不是因为他叛逆,而是因为他不够叛逆(仅仅只是宣称自己叛逆,并且摆出一副厌世弃俗的模样而已)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叛逆的(有思想的)并且成功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同时他们又不像那些庸常的叛逆少年那样厌世弃俗。这也就是说其实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叛逆者一定失败”的必然性。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从一些视角来看,好像真的存在一种必然性,那就是人一开始是有棱角的,但是后来一定会被逐渐的磨圆了?

  如果你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不应该把你的视线放在那些劝导者说了什么,而应该把你的事情放在他们没有说什么上。

  拿一些很典型的例句来看,“长大之后到了社会,你就会发现。。。”也即摆出一种我上文所说的过来人的姿态。这句话的关键内容其实并不在于他后面省略号当中的话是否是真的——这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内容在于他这句话存在一个预设:我已经把预言放在这儿了,你只能从否定或者肯定当中选其一。如果我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四个环节拿出来看,你就会发现这个预设的问题所在了——他只给你了一个站在正题或者反题的立场,而那位劝导者满脸和气地站在了庸俗合题的立场上——而这个预设便是把作为真正出路的合题给遮住了,将它的存在给否定了。

  不管劝说者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中介,他确实做到了这巧妙的一着——就好似做选择题一样,他的话语就好似你解的题目,而选项只有a肯定或者b否定,可真正的答案却在卷子的背面——被他遮住的背面。

  这时候只有两个选项的你,无非是选择肯定或者否定,肯定的话,那么便是安安稳稳地被纳入了意识形态当中;否定的话,那么意识形态将会通过你的必然失败——因为你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来再一次确证自己的正确性以掩盖自己并不合法的丑闻(就好像经常向你们提起学长学姐恋爱故事导致一个个悲剧的老师一样)。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前文说叛逆的少年,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的预备役,或者说是反面教材——用来确证自己的“正面”。

  因此我得出了我开头所提出的那个结论——意识形态的阉割手术正是以被灌输意识形态的人的“宣称叛逆”而结束的。

  因此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宣称叛逆,要走向辩证法,走向合题,实现真正的叛逆,而这种叛逆往往是温和的,但在一些关键时刻是疾风骤雨的。


叛逆少年不够叛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