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九章 第二节 外患与内忧
胡夏国建立。
赫连勃勃马上把目光投向了外部。
他立马找后秦的姚兴算账。
在他看来,后秦与北魏之间还是后秦的实力比较弱小。虽然真正与自己有深仇大恨的是北魏,虽然姚兴是帮助自己复国的……但是自己反都反了,还顾什么恩仇情怨,当然是挑软柿子捏!
胡夏军队从岭北大城南下,攻克后秦的诸多城、垒。守将望风而逃,其势不可挡也。
义熙五年(409)九月,秦王姚兴出岭北击赫连勃勃。大军行至贰城,前锋安远将军姚详与赫连勃勃撞个正着。胡夏军队想要包抄姚兴本部。姚兴慌了,想要逃走投奔姚详,被右仆射韦华所劝阻。此时赫连勃勃杀到。来不及撤走的后秦军队全线溃败。
此战,秦将姚榆生被赫连勃勃所擒拿,左将军姚文宗力战,方才杀出一条血路。姚兴得以逃回长安。岭北诸城再一次崩溃,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被攻陷。赫连勃勃将七千余户人家全部向北迁徙到大城,当作开荒队。
赫连勃勃对此次战果并不满足,一直想要扩大战果,从后秦那里攫取更多的利益。义熙六年(410),他再次出击,以尚书朝金纂为前锋,进攻尚在后秦控制下的平凉。姚兴立即生气了,大骂:你杀我子民抢俺东西嫖我钱财还想现在来打俺?!
姚兴立马出击,干掉了朝金纂。赫连勃勃冷笑:你杀俺尚书坑俺士兵劫我钱物真是十恶不赦!于是胡夏的“鬼兵”再次出击。很快,定阳城沦陷,赫连勃勃下令坑杀城中的四千降兵。
赫连勃勃继续报复。第二日,赫连勃勃带兵进入陇右,破后秦白崖堡,屠清水城,秦略阳太守弃城而逃。姚兴从安定带着后援赶到略阳前线,却只能大呼无耻。
赫连勃勃早跑了,这边的六千户人家早就被掳走到漠南去开荒了。剩下的就只有满山的窑洞了,连一个活人都找不着!姚兴是欲哭无泪,这一万多人民被掳去,一年要少多少税赋啊!
义熙七年(411),正月,胡夏的马又肥了。夏王勃勃再次南下,斩杀后秦杏城守将姚详,再破安定守将杨佛嵩于青石北原,东乡守将王买德投降。
姚兴无奈,打就让他打吧,自己也干不动了。
在这之后,赫连勃勃突然停止了侵略的脚步,他知道自己虽然看上去是相当的拉风,但是实际上对于谋取关中腹地还是没有必胜的把握(赫连勃勃的目标是长安)。秦、夏两方的实力还是能相互抗衡的。

不打仗了,两家都在忙自己的家务事。
胡夏在给自己盖新家。
义熙九年(413),夏王赫连勃勃大赦,改元凤翔。可是自己的老家代来城与大城仿佛都不太适宜作为首都。因此赫连勃勃想要一个新的根据地,用来巩固自己的抢掠成果。
三月,这座前无古人的新都开始浩大地修建了。胡夏国内大征发民丁,征伐所得的后秦岭北诸蛮夷与迁户通通干起了水泥匠的活。于是在一个月之内,一座新的首都就拔地而起。
速度那是相当的快了。为什么?因为这包工头叱干阿利是个狠人。他对于城墙的验收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的验收方法是“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就是说质量不过关,干活的人也要埋在里边。
这样的杀人狂魔,赫连勃勃居然“以为忠”对他委以重任。比如这个城墙修好了,这防御设施总得继续建吧。于是这样的虐待就变本加厉的施加到每个人的头上。不仅仅是工人,连自己手下的人,阿利都要干死,死亡率稳定在50%。
怎么说是50%呢?因为他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准“凡造兵器成,呈之,工人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则斩弓人,入则斩甲匠”。
总得死一个。
还有那些铜铜铁铁的东西,全部扔进锅里面给融了,铸成一个大鼎,装饰以黄金,极其华丽(估计筑鼎的时候也死了个把人)。
于是在新都建成之后,“凡杀工匠数千”。
最后,赫连勃勃作出总结:“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命名新都为统万。古从氏族无常,乃改姓赫连氏,言帝王系天为子,其徽赫与天连也。其非正统者,皆以铁伐为氏,言其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也。”
统万城,好名字;赫连氏,听起来也不赖。
于是这坚固的统万城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流转了600余年仍在使用,这是赫连勃勃打下的基础。
后秦的后宫着了火。
火烧的方式很经典:储位之争。
姚兴老了,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他没有多少精力再去干一些开疆拓土、战场厮杀的事情。相反,他开始沉湎于佛寺之中。那些神仙的住所于是就一个个开始拔地而起了。姚兴既然开始迷于佛教事业,那么佛曰:不打不杀。他就自然很虔诚地没有时间去外边打打杀杀了。
当然,与后来的梁武帝萧衍相比,他还是逊色了一些。
真正出岔子的是他的儿子们。一个是名正言顺的长子姚泓,另一个则是姚兴疼爱的儿子广平公姚弼。
一看,这剧情就很明朗了。这原来应该是万众瞩目的姚泓,肯定被这广平公姚弼抢了风头。于是朝中大臣也不怎么鸟姚泓,全部要和姚弼去相好。
当时姚弼出任雍州刺史,驻扎在安定。有人就向姚弼进言营说:“这姚泓看起来就像是个垃圾。你有志于那个位置(太子)的话,就应当趁早行动起来,把姚兴身边的人全部去结交一遍,这这样就可以取得入朝的机会。”
机会还真来了。义熙七年(411),姚兴授予姚弼尚书令、侍中、大将军的职位。姚弼抓住机会,对长安上层的各界人物前去游说。一时之间,长安豪杰都支持姚弼。如果此时姚兴搞一个公开竞选的话,那绝对姚弼是可以把姚泓从东宫里面拖出来,自己住进去的。
可是等了好久,姚泓还是那个太子;姚弼自己还是那个广平公。姚弼虽然不急,可是自己是真的想要当太子、当皇帝啊!一年年过去,姚弼的位置越来越高,可是就是摸不到太子这个位置。
当时尽管姚弼把上流人物全部结交了一遍,还是有人在暗地里默不出声,以一双警惕的眼睛监视着姚弼的一举一动。
长安气氛压抑。
义熙十年(414),五月,姚兴染病,对自己的儿子姚弼更加疼爱。
当时左将军姚文宗与太子姚泓交好,这引起了姚弼的不满。姚弼对姚兴近谗言说,这姚文宗私下里谩骂朝廷,不是什么好鸟。
于是姚文宗就被赐死了。
消息传出,众人为之震惊。原来姚弼已经这么嚣张了吗?实际上还真是这样。史称“弼言于兴,无不从者;以所亲天水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兴左右掌机要者,皆其党也”。
姚弼的盘算已经打的是啪啪响的了。要是姚兴把自己真的立为太子的话,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了。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话,那么因为姚兴病得很重,啥都不知道。所以在他归天的时候,再在宫中发动政变,把姚泓干掉也不迟。
明眼人都会把这个事实看得很明白。于是后秦朝中就夺嫡问题从明面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姚弼夺嫡,一半则支持现有的太子姚泓。
在所有的太子党中,右仆射梁喜、侍中任廉、京兆尹尹昭对姚兴说的话最为真切:
“父子之际,人所难言;然君臣之义,不薄于父子,故臣等不得默然。广平公弼,潜有夺嫡之志,陛下宠之太过,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徒辐凑附之。道路皆言陛下将有废立之计,信有之乎!”
说的很真切了,窗户纸都捅破了。姚兴你要是再这样纵容姚弼下去,那你的后宫是真的要起火了!你就说吧,你要不要废太子!
姚兴看见这封奏疏恰好切中了自己心中难以抉择的一块肉,自己既不能光明正大地答应,那么估计那一批太子党的反扑马上就可以把他烦死。要是说保姚泓的话,自己的宝贝儿子姚弼又对不住。
所以只能装傻。
姚兴大惊:怎有此事!(装的)
梁喜等人继续讲:
“苟无之,则陛下爱弼,适所以祸之;愿去其左右,损其威权,如此,非特安弼,乃所以安宗庙社稷。”
哎哎哎,我可说了,我今天的这番话,可是好心好意。你今天不夺了他的权,到时候你的儿子真的出事情了,可别再找我们的借口。
姚兴跟傻子一样,不回答。
梁喜等人退走后,大司农窦监、司徒左长史王弼进来了。他们扑通一下跪倒,大呼:请立广平公弼为太子!
姚兴心里高兴啊,可是却不能说。他招招手:你们走吧!
还是不表态。
五月中旬,姚兴病危。
姚弼在宅邸中聚集了几千人,随时打算杀进宫中夺取帝位。可是计划很完美,第一步就被宗室姚裕散布了出去。
姚裕将姚弼的不法行为传播到了后秦境内各地。当时其他宗室一下子就怒了。于是姚懿于蒲孤起兵、姚洸于洛阳起兵、姚谌于雍城起兵,三人联合,共赴长安。
这是清君侧!
姚兴勉强上朝接见群臣。征虏将军刘党以及梁喜、尹昭大声在朝堂上奔走,呼吁大家声讨姚弼。要将其杀于长安街市!并且撂下了狠话:如果不杀,也要把他的权力削得一干二净(贬为庶人)。
姚兴一看,事情坏了。要是再不说几句话,到时候姚弼死了,下一个也便是自己。
他显露出一副痛苦的便秘状,不得已地说:那行,那他尚书令别当了,亲信都放走!还有,外面起兵的宗室,都回去吧。
那是相当的“不得已”啊,处罚真的是太轻了!
但是起的兵就如泼出去的水,一时半会还真的回不去。姚懿、姚洸、姚谌、姚宣(后来加入的)四人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兵都到城下了,还不去长安威胁一下?兴许就可以把姚弼给干倒了?
姚懿、姚洸、姚谌、姚宣入朝,在朝中等候。姚裕进宫探视。姚兴一见到姚裕,马上明白了他的来意。烦死了,能不能清静一会儿!他又挥挥手:出去吧,我知道你要说姚弼的事情!
姚裕却是“不识好歹”,偏偏要和姚兴干到底:姚弼是真的有罪,希望您一定要听我们的话,用国法来处置他。如果在一昧的纵容他,那终将酿成大祸。
姚兴真的感觉要疯掉了。这几天来自己这样的话真的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他强撑着身子,再次开始对群臣的训斥:“我自己儿子姚弼的事情,一定会处理好的——这是我的家事,你们不要再烦我了!”
抚军东曹属姜虬偏偏还要装耳聋,向姚兴再上来一札奏疏:
“广平公弼,衅成逆著,道路皆知之。昔文王之化,刑于寡妻;今圣朝之乱,起自爱子,虽欲含忍掩蔽,而逆党扇惑不已,弼之乱心何由可革!宜斥散凶徒,以绝祸端。”
老掉牙的论点,老掉牙的举例,就是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说。这架势,看来是要让姚兴答应才罢休。
姚兴继续沉默。诶嘿!我就不听了,我管你们上来几个人在我身边炸来炸去。我儿子是我儿子,管他有多坏,都是我在爱他!要让我处置他,门都没有!
朝中大臣都呆了,姚兴居然这样没心没肺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姚懿、姚洸、姚谌、姚宣这四个人见没有戏唱了,只好收兵回去。
在这不久之后,姚兴从生病中缓了过来,并没有就此一命呜呼。
有了父亲的庇护,姚弼更加放纵不法,不久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了姚宣,令时人为之侧目。姚泓居然也对自己的弟弟心生仁慈,认为他的错并不过分,甚至对于他还多次说情(毕竟是兄弟)。这些举动的唯一后果就是:姚弼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可在不经意间,他触到了姚兴的底线。
义熙十二年(416)二月,姚兴巡游华阴。
姚兴这才感觉自己的儿子长大了,没错啊,朝臣的反抗、不尽的争吵已经让姚兴身心俱疲。他意识到,姚弼固然受自己宠爱,继承大位、维护国家稳定的,却不能是他。他让姚泓监国,在西宫摄政。
走到一半,义熙的多年病症突然发作。姚兴大叫一声,周围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已经是一头栽倒在了御榻之上。
侍卫们赶紧手忙脚乱地找太医,一路把姚兴往回抬,同时通知儿子姚泓:赶快出门,迎接你的父亲!
这个消息不仅仅只有姚泓知道,同时也传进了姚弼死党黄门侍郎尹冲的耳中。尹冲顿时觉得这是最后的机会,于是马上召集了几千人埋伏在长安城门外。只要姚泓一来,他就死定了。
可是姚泓如有神助,他刚要出门,就遭到了手下人的阻拦:皇帝病危了,却有小人在旁边。你现在出去,不仅见不到皇上,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
姚泓是个老实孩子:那可不行,我心里过意不去的。
手下人一把抓住他:臣下听闻保全自己就是保全社稷,这才是孝道。
姚泓终于不走了,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尹冲等了半天,一个人都没有等着,这才觉得自己以为姚泓很傻,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眼见着御驾都要临近了,尹冲束手无策,急得要死。
尚书姚沙弥此时站在路边,一见尹冲这个模样,马上上前大喊:“太子不出来迎接,应该把皇上的御驾挟持到广平公姚弼的府上。这样侍卫全部在皇宫外,太子姚泓的性命自然不保。我们干这事已经是逆贼,只有广平公登基,我们的罪过才能够洗清!”
尹冲生气了,我自己干事情,还需要你来指指点点。我要的就是在宫中进行政变,你说的又是什么东西!
尹冲急匆匆的走开,埋伏到了皇宫外边。
姚兴的御车缓缓地进入了宫中。姚兴突然恢复了意识,感觉到自己对之前对广平公的纵容可能要酿出一场大祸。他强撑着病体,发布了几条命令:
“命,太子泓录尚书事,东平公绍及右卫将军胡翼度典兵禁中,防制内外。
“遣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收弼等中甲仗,内之武库。”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在自己的儿子之间,选择了自己的太子姚泓。
好好地守住!不要让我们的江山不保了!
姚兴又晕倒在床上。
一个时辰之后,长安皇宫。姚兴真的病入膏肓了,他直直地躺在床上,这位昔日的北方霸主终究还是逃不过生老病死的结局。
但是此时的宫中,发生了更为精彩的一幕。
姚兴的妹妹南安长公主入宫侍奉姚兴,却是迟迟没能出来。
不久,南安长公主的幼子耕儿出来,对着兄长南阳公姚愔说:“皇上快死了,请速做决断!”
姚愔立马冲向宫门,与埋伏在门外的尹冲使了个眼色。尹冲立马跑出来喊:“各位壮士们,皇上驾崩了!现在有恶人在宫中作乱,请各位赶快随我到宫中清君侧!”
大家一听,立马开始与尹冲行动起来,这些人才不管造反是对还是不对,为了养活自己,大家还是去了。
尹冲与姚愔攻击端门。敛曼嵬、胡翼度等人纷纷组织兵力抵挡。居然把叛军还勉强挡在了门外。
尹冲再攻。这次是几个壮士登上大门,爬上屋顶,进入了马道。完了,这些人都翻到里面了,要是再趁乱把门打开,估计皇宫就失守了。
太子右卫率姚和都急忙召集东宫的卫兵,在马道旁边防守,把那几个敢于在大乱之中爬进来的人通通砍死了。
姚愔郁闷了,这个端门怎么就攻不进来呢?于是在盛怒之下,姚愔一把火把端门给烧了。
端门还是不动……
姚兴隐约听到了门外的的厮杀声。他知道,最后的时候快到了,自己必须马上作出决断了。他勉强来到了几乎成为前线的前殿,噙着泪下了命令:
“赐死姚弼。”
禁军一听闻姚弼必死,纷纷鼓舞起了士气,向门外的姚愔发动进攻。同时姚和都再次向门外的叛军发动了猛烈攻击。突然,城里的禁军都欢呼了起来!
原来尹冲与姚愔都已经跑了!
姚兴真的是不行了,刚刚那一次出行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他强忍着回到殿内休养。他要托付这个帝国的大事。
他的身边,跪着姚绍、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
姚兴说道:“朕马上要死了,请你等好好辅佐太子,保我大秦江山永固……”
姚兴死了。
一日之后,长安宫中。
姚弼、姚愔、吕隆、尹冲、尹元等人面色发白。
这些造反派战败之后,统统逃往了骊山。姚泓也不手软,把那群人从深山老林里拉了出来,即日拉上法场。
姚愔大叫——你怎么敢妄杀我等!如果圣上还有一口气的话,肯定会保住我等的性命!
刽子手冷笑:皇帝早死了!并且,他是亲自下命令杀掉你们的!
姚愔大惊失色,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直至死亡……
姚泓在正殿设坛登基,为姚兴发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永始。葬姚兴于偶陵,谥号文桓皇帝。
姚泓认为,这是新的一天,后秦必将在此后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那西北的落日,正缓缓隐落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