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说破,朋友才有得做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一句台词:朋友不济你难过,朋友发达你更难过。
这话简直说到所有人的心坎儿上了。
1、落差导致嫉妒。
所谓朋友,历来都是这么一种微妙的存在。看不得对方过得不好,但又不希望对方过得太好。
对方过得不好,我们情感上受不了,会替他感到难过。对方过得太好,我们心理上受不了,会内心失衡。
内心一旦失衡,嫉妒就随之而来。而嫉妒正是友情最大的克星。
嫉妒总是令人疯狂。疯狂到伤人而不自知。
这种悲催的戏码,无论是在故事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要见得太多。
最著名的当属战国时期的孙膑及庞涓。直接兵刃相见,够残酷、够令人唏嘘吧?
“相爱”是真,“相杀”更真。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会嫉妒自己的朋友、会见不得朋友比自己过得好呢?
因为朋友的好会令我们自卑,更因为朋友的好会带出太多现实的落差和尴尬。
一对好友去大学报到。其中一位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于是老人跟他们攀谈起来,问他们上哪所学校。
让座的朋友回答的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另一个回答的是一所985高校。于是老人将赞赏的目光尽数投向了985高校的那位朋友。
与此同时,那位普通院校的朋友却陷入了沉默。
从那以后,这位朋友在面对985的朋友时,便总是不自觉地掺杂着一种异样的心理。
比如她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不断打压985的朋友,借此抬高自己、平复内心的落差。
久而久之,985的朋友终于无法忍受,俩人从此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由此可见,面对周遭环境的态度反差,一个人要在比自己优秀的朋友面前保持平和友善往往是很有难度的。
当一个人开始嫉妒自己的朋友、开始看不得朋友比自己好,其实也就多半意味着他们已经不适合做朋友了。
除非——他们双方都能及时有所觉悟。
这种觉悟,用当下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双向奔赴”。
2、分工合作,看破不说破。
出现落差的两个人要继续做朋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个必须清醒,一个务必“糊涂”。
前提是,他们都要有看破却不说破的觉悟。
好歹别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给彼此都留下一点回旋的空间和余地。否则窗纸一破,四目惊惶,两个人都将顿陷友情的绝境。
首先是弱势的一方一定要悬崖勒马,及时遏制住内心嫉妒的苗头,防止内心负面情绪愈演愈烈。
他必须尽可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欣赏及自我提升上,而不是将产生落差的罪责归咎于处于强势一方的朋友。
归咎于朋友,除了暴露自己的软弱和狭隘,并不会有其他任何的好处。
他必须明白,自己哪怕再差,也总会有优于朋友的地方。而朋友再好,也总会有不如他之处。所以他大可不必“一叶障目”,全然看不见自己的任何好处。
在此基础上,他必须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从自身的长处着手,不断给予自己正向的反馈。
一旦得到的正向反馈多了,他内心失衡的天平才会逐渐平衡回来。然后才会以正常、平和而不是卑微的姿态与对方往来,双方的关系也才会由此呈现出健康良好的状态。
与此同时,处于优势的朋友则需要有相当的包容及体谅精神,能够及时觉察和照顾对方因为落差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他需要有意识地收敛锋芒,避免在言行中表现得过于自负或张扬,以免进一步放大落差、加深彼此之间的嫌隙。
并且如果他懂得发掘对方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并真诚地予以欣赏和赞美,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对方的自信,同时也将极大地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修复双方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
相反,如果处于优势的一方缺乏敏锐的洞察和相应的顾及,在劣势的朋友面前表现得没心没肺、大大咧咧,那么他们的关系必然将很快面临崩塌。
著名演员宋丹丹就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很多年前,她正经历人生的低谷,而她的朋友倪萍却处在顺境之中。
有一次她对别人介绍风头正劲的倪萍,说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结果倪萍却一本正经地开起了玩笑,问她:“我认识你吗?”
正是这样一句无心之语,让当时的宋丹丹瞬间心情跌到谷底,从此便疏远了倪萍。直到20年后,俩人才在节目中打开心结、解除了当初的误会。
然而人生又有多少个20年呢?又有多少友情经得起这样的折损呢?
所以要好好经营和维持一段友谊,终究需要一方包容体谅,一方自信自强,需要两个人都有双向奔赴的智慧和觉悟。
3、心态加持。
要实现双向奔赴,首先需要在一方心态失衡的时候赶紧做一个心态按摩,让双方通过心态的自洽为自己找到双向奔赴的勇气和依据。
这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捷径”。
对于优势的一方来说,他应该抱持这样的心态:既然在彼此有落差的情况下还能跟对方成为朋友,那就证明对方身上有我所欣赏或不具备的优点和价值,所以这个朋友是值得珍惜和挽留的。
对于劣势的一方来说,他则应该抱持这样的心态:既然能跟比我优秀的人成为朋友,那就证明我与他是具有某些共性的,甚至我很可能正好具备了他所不具备的优点。既然如此,我还在别扭些什么呢?
孤独盛行的年代,交个朋友实属不易,愿我们都能且行且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