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阴阳学说

2023-02-15 15:17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阴阳学说讲稿

0.课程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理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两组照片,同学们看第一组照片是什么季节?对了,这是一个夏天,可是为什么夏天有人吃西瓜,有人打赤膊,却有人穿的厚厚的衣服呢?那么我们今天呢,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人夏天会怕冷?

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张照片,这个产品,相信很多人都喝过,那为什么要喝?有人会回答说怕上火呀,那么我们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人会上火,上火之后呢,我们会选择喝凉茶,凉茶能不能像茶那样去喝呢。

0.1 阴阳学说提纲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用中医理论,阴阳学说,来回答我们的问题,阴阳学说,我们将从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阴阳的基本概念

首先是阴阳的基本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最早来源于《周易》这本书,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它是指的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为阳,而背日的为阴,以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以及运动状态的躁动和临近。由此我们看出来,阴阳的概念,其实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古代哲学家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的属性,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阴阳学说.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呢?它主要有四个方面: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及阴阳相互转化。

2.1阴阳对立

首先是阴阳对立,它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下、内外、寒热和男女等等,这种对立,它是相互的。

2.2阴阳互根

阴阳,虽然是对立,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够脱离另外一方而独立存在,比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男人,女人也将不存在。

2.3阴阳消长

阴阳的这种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并不是处于绝对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2.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指的是阴阳的这种平衡也能在一定条件下使阴阳对立双方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进行转化,而这种转换的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物极必反,阴阳是事物的相对属性的概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以及相互转化,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自从2300多年前,黄帝内经这本书首先把阴阳学说引入到医学以后啊,阴阳学说就始终贯穿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我们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间的应用,可以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同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下面我们将从这4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3.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首先阴阳,它能够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比如说人身可以分阴阳。胸腹部属阴,而腰背部属阳,五脏六腑可以分阴阳,五脏属阴,而六腑属阳。人体的物质我们称为正气,可以分为阴阳其中,血液和津液属于阴液,而气呢,属于阳,我们称为阳气,引起人致病的邪气呢,也可以分阴阳,其中寒湿之邪为阴邪,风暑燥火之邪属于阳邪。


3.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其中生理就是指的正常,它是指的阴阳平衡,而病理呢,通常是指的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里面包括4种病理变化,它是指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和低水平的阴阳平衡。


3.2.1阴阳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看阴阳平衡,当我们顺应四时的变化,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的时候,那我们人体内属阴的寒性物质,比如血、津液等,与属阳的热性物质比如阳气,均可以充足平衡。不仅人体的体温维持正常的动态平衡,而且人体的抗病康复的能力也非常强,这样人们既不会怕冷,也不会怕热,既能够吃凉的食物,也能够吃热的食物,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2.2 阴阳失调

而如果我们不能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起居失常,饮食偏盛,就会导致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阴阳失调。其中正气不足,我们称为虚证。邪气亢盛呢,我们称为实证。


阴阳偏盛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阴阳偏盛的实证。其中盛是指的太过多余的意思,阴阳偏盛呢,有两种病理变化,阳盛和阴盛。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阳盛,阳盛是指的当阳邪过于亢盛,比如说火热之邪,或者是暑热太过,以及吃了太多燥热的食物等等,都会使我们人体的阳气绝对亢盛,当超过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表现出实热证。由于热能损伤津液,所以实热证常常容易表现出口干、咽干、鼻干、小便黄,大便干的症状,就是相当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病症,上火。



那我们再看看阴盛,阴盛是指的阴邪过于亢盛,比如寒冷的天气或吃了太多寒冷的食物,都可以使人体内阴寒绝对亢盛。(当阴寒)超过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表现出怕冷,脘腹冷痛或者拉肚子的实寒证。阳盛和阴盛都是感受了人体内不需要的多出来的邪气,病变在平衡线以上,我们中医称之为实证,


实证的治疗原则:应该采取用泻的方法来恢复平衡。实热呢,我们通常采取清热,实寒采取散寒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3.2.2.1阴阳偏衰

下面我们来再学习一下阴阳偏衰的虚证,衰就是虚弱不足的意思。它也有两种病理变化,阳虚和阴虚。

首先我们来看看阳虚,阳虚是人体体内属阳的热性物质不足,而阴寒相对偏盛所导致的,这也会表现出来怕冷。不过这种怕冷,不是因为感受了寒邪,而是因为阳气不足所导致的怕冷,所以我们称之为是虚寒证。


而阴虚是人体内属阴的寒性物质不足,而阳热相对亢盛,同样也会表现出来口干、咽干、鼻干、小便黄、大便干的上火的症状。而这种上火,并不是因为感受热邪所导致的,而是因为阴虚不能够制约亢阳 ,所以我们称之为是虚热证。或者是虚火证。


阳虚和阴虚都是人体内正常的物质不足所导致的,所以中医称之为是虚证。

这种不足的虚证如何去治疗呢?恢复平衡就是其治疗原则,那如何恢复平衡 ?虚证,我们当然应该采取补的方法来恢复平衡,比如补阴阳,我们通常称之为是温阳或者是滋阴。


3.2.2.2阴阳互损

阳虚或者阴虚,如果不能自身调节,或者也没有经过治疗,这种虚损会怎么样变化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阳虚,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则,当阳不足的时候阴无所依靠,所以它也只能够消损。同样的道理,当阴不足的时候,阳无所依靠,同样也会导致阳逐渐的耗损,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阳虚或者阴虚如果持续发展,会导致阴阳两虚证。

3.2.2.3低水平阴阳平衡

阳虚或者阴虚,持续虚弱的话,它自身也会寻求一个平衡点,这种平衡它正常吗?这种低水平的平衡,相对于高水平的平衡而言,它依然是不正常的状态,高水平的阴阳平衡,自我的调节能力很强,平衡不容易被打破,稍微冷一点,稍微热一点都不怕,而低水平的阴阳平衡却不容易维持,很容易被打破,这种人既怕冷也怕热,既不能够吃热的食物,也不能吃凉的食物,吃热的时候呢,他会容易上火。而吃凉的时候呢,他容易出现,胃痛,或者是拉肚子的表现,这种人在不冷不热的环境里面似乎是没有病的。但是,这又不是属于正常的状态,很容易出现不舒服的表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况。这种亚健康的实质仍然是阴阳两虚的虚证,所以在治疗上面呢,我们仍然需要采取用补的原则去进行治疗.


3.2.2.4阴阳平衡及阴阳失调回顾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讲到的内容,当我们顺应四时变化,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就会阴阳平衡,人就不会怕冷,怕热,而当我们不适应四时变化,就会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也就会表现出来,怕冷或者是上火的症状。


3.3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学习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那么我们今天可以回答我们先前提出来两个问题。

3.4首先是为什么有人夏天会怕冷?

怕冷呢,其实有两个机理,我们刚才也学过,第一个呢,就是阳虚,第二个就是寒邪所导致的,而炎热的夏天有没有寒邪呢?当然没有,所以夏天怕冷,并不是因为寒邪所引起的,而是因为阳虚所导致的,这种阳虚的人,不仅夏天怕冷,冬天会更冷,他一年四季都会觉得特别的冷。

对于阳虚,我们要采取温补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用红参、鹿茸、附子、干姜、桂皮,茴香和八角,我们看看后面的像干姜、桂皮、茴香、八角、这通常就是卤味中用的一些食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人,一年四季都觉得怕冷的人,他吃卤味,他会觉得特别的舒服。

3.4.1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上火?

上火呢,也有两个机理 ,一个是实火,我们称为实热证,另外一个就是虚火,我们称为虚热证,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自身的物质的多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体质的好坏。上实火的人,我们称为实热证,通常体质会比较好,所以他是感受了火热之邪所导致的。而上虚火的人,通常体质不够健康,比如劳累或者经常熬夜等等,这种虚火是与阴虚不足有关,而与热邪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实火我们采取泻的原则,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虚火,我们就采取补的原则,我们可以用滋阴的方法去恢复平衡,


比如下面这个凉茶店,我们看看,大部分的药物都有清热解毒、清热去湿的作用,还包括我们生活中间比较常见到的菊花、金银花或者夏桑菊,这都是针对于实热进行治疗的,而罗汉果、枸菊清肝茶、西洋参,麦冬或者是清补凉,它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以针对于虚热进行调理治疗。然而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凉茶中间泻实火的我们比较多见,再加上广告的宣传,如果不问实火和虚火,而直接选择泻实火的凉茶喝,就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

3.4.2下面我们看看凉茶能不能像茶那样去喝呢?

比如说,阳盛的实热证,如果我们喝清热泻火的凉茶自然可以恢复平衡,这个可以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广告词去走,怕上火,就喝凉茶。那继续喝凉茶,就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阳气虚弱。原来的阳盛实热证就会变成阳虚的虚寒证,而对虚火证,如果我们也喝清热泻火的凉茶,它的确也可以把多余的火卸下去,但是这样会导致人体的阴阳更加虚损。喝凉茶其实是需要根据人体的体质去选择的,不能够用凉茶太过,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阴阳学说的平衡的原则。

4. 阴阳学说小结

最后我们小结一下,阴阳学说,也就是二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始终贯穿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当阴阳平衡的时候,人体就维持正常的生理的功能,但阴阳失调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的变化。当阴或者是阳偏盛,我们采取的治疗原则是以泻恢复平衡,而阴或者是阳偏衰,治疗原则就是用补来恢复平衡,只有阴阳平衡,人才不会容易生病,也才能够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从零开始学中医:阴阳学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