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欢迎 席地而坐。

2022-09-19 03:08 作者:MnikKong  | 我要投稿

你好。现在我正席地而坐,靠着衣柜打字。对于坐着的我来说,小茶几稍微有点高。倾斜的窗户洒进来经过层云过滤的日光,冷静的白天。我的“白色地毯”正散发着洗衣液的香气,我的电脑正在播放MoodDiary里BEOMGYU分享的歌单。我刚从肩上取下披着的羽绒服,我的头顶还在因为刚刚在角落里撞到了墙而隐隐作痛,轻微的眩晕。

这一周的天气一直频繁变换,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局部阵雨”,阴晴云雨之间不息也不可预知的幻化持续教导人顺其自然,放弃无谓的抵抗。

我写了三遍也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头。关键词是“欢迎”,但是有很多琐碎缤纷的感受。比如午餐后散落在草坪上的阳光与交谈,比如兜转寻找却总是不得其法的房间编号,比如穿越密林的旅行大巴,比如扬起沙粒的强劲海风,比如在古堡顶层眺望错落红色黑色砖瓦屋顶时云间的丁达尔效应,比如咖啡店里温暖明亮的烛台,比如巨大风车下垂首吃草的牛群,比如摇曳着逆风飞过桅杆的海鸥,比如摘下隐形眼镜前偶然看窗外发现的彩虹,比如闭上眼睛时格外清晰的关于各种语言的听觉。这么多这么多的感受,我实在没法很好的用一个叙述的顺序来将它们一一捧出。因此只好“席地而坐”,一种“乘兴而来”的意象。

又开始下雨了,喜欢在屋内听敲打在窗上的雨声。忽然想起了去年国庆在北京的记忆,和朋友见面的那一天,我们去了书店,喝了咖啡,逛了胡同,晚上分别的时候也在下雨。我觉得雨天的地铁挺温暖的,陌生人相会于此也会多一些温情。

不知道是不是撞了头的缘故,书写的兴趣总是缺缺,感受到一种表达的重复性,总是打完一段又把它删除。但为了未来可以更方便的回忆飞逝的时光,我还是再尝试一次描述这些水波。

欢迎日那一天,我晕乎乎地顺利地找到了教室,也跟着别人顺利地坐上了颇具年代感的电梯,说明会之后是和本组(按照国家分)的学术联络员交流,负责中国组的老师能讲很流利的甚至带着中国南方口音的中文。会后参加了语言课的分组考试。中午在食堂晕乎乎地吃了当日的套餐,居然是米饭。这是我来比一个月第一次吃到米饭。饭后往食堂后面的区域走,于是便见到了给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幕,也就是阳光灿烂的草坪,丰盛的语言四处散落,俯拾皆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由景象。不知道何时我也会成为其中谈天说地的一员。下午去秘书办公室领学生卡。作为具有较强时间观念的中国人,我们提前半小时就到达了U楼,结果因为教学楼的结构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来说过于错综复杂,我们还是没能在两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我们到的时候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交谈着等待,虽然没有清晰的队伍,但也自发地形成了某种秩序。意大利人(也可能是西班牙人)围成圆圈席地而坐,但对于我们来说等待的时候好像更习惯于站立。学校的欢迎信写的动人,也有可能只是出于盲目而形成的语言之美。但愿我会始终牢记着“保持好奇和开放”,“毫不犹豫地投身各种冒险”,在这里完成“自我实现”,“享受大学难忘而珍贵的时光”。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抓住从校名就开始强调的“自由”。

周五是院系组织的集体郊游,一路向西游览了根特的城堡和奥斯坦德的港口。在海边我第一次经受如此强劲的大风,寒冷而不容置疑。海鸥在风里摇晃着降落在房顶,不知道是乘风顺意还是被风遣返。反正我们一行人是被赶进了咖啡店,在身体逐渐暖和起来之后,我们和老师讨论了很久当代畸形的社会竞争和资源分配。这是两代人互相了解的对话,结合前一晚我和Justine关于小学的对谈,便更加深感成长环境对于个体人类的强大影响。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又看着窗外发呆,车上有些同学始终精力旺盛的交谈,但我只是在想,未来我会不会无比怀念这偷来的一年时光。

草场,牛群,长坡,风车。这些都是我未曾见过的图景,但他们许多次在我的想象中诞生,也或许会更多次重生在我的回忆中。

当然说不定,未来可能就长久身处其中。

昨天研究了很久选课,明天就要开始高强度试课的一周了,有一点期待,昨天还有一点恐惧。不过我想还是可以抱着更多乐观去生活的。至于结果到底是如何的,那就下周再见啦!

昨天早上警察终于在我邮件的催询下来核验了我们的地址,意味着居留卡的获得指日可待,银行卡的办理也可以纳入日程。那时在下雨,他的头盔滴着水,和蔼微笑着查看我们的护照,翻阅文件记录信息。告别的时候Justine让他雨天当心骑车,他笑着回复我们谢谢。我在回忆他有没有跟我们说“欢迎你们来到比利时”。

雨声又响起来了,天已经完全黑了,白昼越来越短。我结束了这长达两小时的席地而坐。


欢迎 席地而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