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

2020-02-19 10:36 作者:行测喜哥  | 我要投稿

01 基期与现期

基期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

现期相对基期而言的时期。

 

举例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比2019年12月招生人数多200人,2020年1月是现期,2019年12月是基期。

2019年12月招生人数比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少200人,2019年12月是现期,2020年1月是基期。

 

02 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增速=增幅=增长率;增来率可为正也可为负;变化幅度通常取增长率的绝对值。


举例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1000人,2019年12月招生人数为800人,则相比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增长量为(200人),2020年1月的增长率(增幅、增速)为(25%)。

 

03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与上个统计周期相比。

 

A比B多10元,B是基期,A是现期;

B比A少10元,A是基期,B是现期。

 

举例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5%,则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比2019年1月增长(20%);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比2019年12月增长(5%)。

 

04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点: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一般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

 

举例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5%,则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比2019年12月增长(B)。

A.15%        B.15个百分点

 

05 比重

比重:表示某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一般都是百分数形式。

举例

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800人,2019年全年总招生人数为10000人,则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占2019年招生人数的比重为(A)。

A.8%        B.8个百分点

 

06 倍数

倍数:A是B的倍。

 

举例

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800人,2019年全年总招生人数为10000人,则2019年1-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是2019年12月招生人数的(A)倍。

A.12.5        B.12.5%

 

07 平均数

平均=总量/总数。

 

举例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1000人,2020年1月逸学公考共收学费10000元,则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的平均学费为(A)。

A.10元/人    B.10元     C.10     D.无法确定

 

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1000人,2020年12月逸学公考共收学费10000元,则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的平均每个人的学费为(B)。

A.10元/人    B.10元     C.10     D.无法确定

 

08 指数

指数:用来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对得出的数值。

 

: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举例

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800人,以2019年12月为基期,2020年1月的指数为125,则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A)。

A.1000人      B.1000      C.无法确定

 

09 成数与翻番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举例

2014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为100人,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800人,2020年1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1000人,则2019年12月逸学公考招生人数相比2014年12月翻了(B)番,2010年1月相比2019年12月人数上涨了(C)成。

A.8      B.3     C.2.5    D.2    


10 顺差与逆差

顺差=出口额-进口额。(出口>进口;出超)

逆差=进口额-出口额。(出口<进口;入超)

 

举例

2015年前5个月,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A)1.33万亿元,扩大2倍。

A.顺差       B.逆差      

 

11 人数与人次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举例:2005年,某市常住人口出生13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7.1‰左右,自然增长率0.8‰左右。则2005年,该市平均人口是(A)万人;2005年,该市人口死亡率是(B)。

A13÷7.1‰      B.7.1‰-0.8‰=6.3‰

 

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次:重点指次数,可重复统计。

人数:指人的数量,不可累计计算。

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允许对同一人做重复计算。

 

举例:今天共有500人到某旅游景点游玩,其中50人出来后又进去了一次,那么今天该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为(A),游客人次为(B)。

A500       B.550

 

13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分配状况的指标,其值越大,贫富差距越大。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困难。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比经济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低,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低。

 

14 三大(次)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15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

 

16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大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17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缩写为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国民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包括本国国民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这一点与GDP有所区别。

 

18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为CPI),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19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缩写为PPI),其主要的目的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做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20 增加值

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超过这一过程中间投入的价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之和。

 

2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照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按建设性质分类,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等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等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于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社会商品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的规模所决定,是研究居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资料。

 

23 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4 港口货物吞吐量

港口货物吞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由水运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通常以“吨”为单位。吞吐量分为进口、出口。


25 集装箱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是指某港口一段时间内进口和出口集装箱数量的总和,通常以“TEU”为单位。

 

26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27 运输周转量

运输周转量是运输量和平均运距的乘积。分为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两种。货物周转量(Q)是货运量(A)和货物运输距离(τ)的乘积,即:Q=Aτ,单位为吨公里。由于货运量(A)是货物产量(P)与其运输系数(Kt)的乘积,故Q=Aτ=PKtτ。它受工农业产品产量及其运输系数和平均运距的影响,并反映出工农业发展规模及其布局、以及运输联系与运输组织水平等状况。旅客周转量是客运量和旅客运距之乘积,单位为人公里。它取决于人们出行次数与平均运距。无论是货物还是旅客周转量,都是说明运输部门或运输企业一定时期内运输工作量的指标,是考核运输任务完成情况、计算运输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根据,同时也是制定运输计划和规划的一个基础数据与基本指标。

 

28 景气指数

1.景气指数概念

景气指数又称景气度,它是对企业景气调查中的定性指标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

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负责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

企业景气指数(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其他景气指数(具体指标景气指数):一般由指标名称之后加景气指数四个字组成。如由产品订货指标综合而成的景气指数称之为“产品订货景气指数”。

2景气指数的表示形式

景气指数的表示形式一般有三种;

(1)用正负百分数形式表示,以“0”作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其数值范围在-100%~100%之间。

(2)用正负小数形式表示,以“0”作为景气指数临界值,其数值范围在-1~1之间。

(3)用纯正数形式表示,以“100”作为景气指数临界值,其数值范围在0~200之间。

当景气指数大于临界值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小于临界值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

 

29 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人们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或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指标分类: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30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目前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31 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能耗越多,国民生产总值就越大,社会也就越富裕。

 

32 采购经理人指数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缩写为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33 专利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34 国际储备、黄金储备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国际储备主要由四种形式的资产构成: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黄金储备的管理意义在于实现黄金储备最大可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