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症结,俄狄浦斯症结,阉割症结,力比多,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

2023-07-20 02:28 作者:Nakano-Yui  | 我要投稿

驱力现在还没完全弄懂..只懂点拉康的,不太懂弗洛伊德的

我先申明一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两大假设前提,因果性,每一个心理事件(我们的行为,情绪,思维)都是由前一事件导致的

二就是存在一种个人并不知道的心理历程,即潜意识同时潜意识站我们心理的绝大部分

所以不可能有某些什么神神鬼鬼把范进逼疯,而只是中举的快乐能把范进逼疯,同时也不存在偶然事件,我们的口误等等绝不是偶然的,他都存在一个解释

在上期视频我们留下了一些问题:我们既然有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东西是怎么出现的呢?

我们就要引入不少概念了.先来说生命本能也与死亡本能的对立(这两者都是力比多).首先按照弗洛伊德晚年的理论,本能(力比多)分为两种-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

他们都是力比多,按照弗洛伊德的定义力比多是包含在爱里的本能力量,他们需要获得伸展,同时爱这个字比大多数人理解的意思还要广泛,所以力比多包含和很多不同的不仅仅是本能的东西,性爱的本能,对自我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国家的爱,或者说对某个抽象概念罗格斯的爱?这些爱都是由一个来源而来的,就是力比多,力比多的特征在于转移性,他可以很快的转移到亲人身上,也可以转移到艺术作品上,或者转移到宗教上.

这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弗洛伊德给生命本能取名厄罗斯就是希腊的爱神,也就是丘比特,他直接被包含进力比多里,是一种创造性的肯定性的力量,包含所有自足和自卫的欲望,也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就比如说在绝望的情况下的反抗(在大海上漂流,在沙漠中流浪等等)他也常常表现在快乐野心亲人感和乐观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上,不过这些都不太明显.

与他对立的就是弗洛伊德万年提出的死本能,这一点是较为难理解的,死本能是弗洛伊德经由二战反思是不是人所有行为都出自生本能呢?为什么士兵在战场上的一刻愿意堵上姓名去浴血奋战呢?答案是国家意志花了40点指挥点数开了强攻(呸.弗洛伊德由此发现了死本能,他发现某种意义上我们为死而生,这种本能设法让我们死亡,因为那才是永恒平静,脱离了现实的痛苦,回归圆满的状态.只有在死亡里,人才能完全解除挣扎.这是自毁行为,他受着生本能的压制减弱,亦或是改转方向投射到外界等等,但当生命本能丧失了压制力,死本能就会要求我们自杀.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剧本里有局台词,TObeornotTObe,死亡和生同样对人类很有吸引力,而哈姆雷特对不想寻死提出的那些不太吸引人的理由就是那维护着生命保卫他的生本能

生本能迫使死本能伪装起来,比如突然自杀的念头变得无可抗拒的时候,那就是遇到了极大的挫折.这是受虐狂的姿态,同时他可能把死本能投射到外界,毕竟他也是一种力比多可以投射,他会成为虐待狂,亦或是谋杀者,在压力下,人可能沉迷于酒精和毒品,这有点过了,还有广泛平淡的一种方式就是咬指甲(多咬指甲减少自杀概率()

大部分人也会承认死亡是很诱人的,可以摆脱一切烦恼,这样大多是在不好的情况下才会这么去想,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普通情况下死亡一样值得追求,比如莎士比亚

死的震鸡好像爱人的撮挟

它伤害着,也被渴求着

等等等等

现在大部分经典精神分析家都偏于接受人有自毁或者毁灭他人的冲动去理解死亡本能的,大概这样就够了


现在我们来讲症结,在上期视频我们举了个例子,0-6岁的生活体验下沉到潜意识里影响行为,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限于幼年时期,人类成长后仍有部分个人情绪经验大多是重大的伤害也会下沉到潜意识中-具体如下

一个人在过去曾经受到了某一件事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伤害深深刺痛了意识,导致患者抑制了他,把他埋到了潜意识里,我觉得有一部番就是学园孤岛,它里面的女主就是很好的例子,属于退行这种防御机制(当然奥还有很多其他方式,不过我觉得这比较直观)有这种情况(一般人都有)很少会发现这些伤害对我们每时每刻造成的观念的影响,他甚至会在分析师快触及到的时候产生拒斥的现象,比如说回到来访第一天的状态,而他对此所作的解释基本都是不合逻辑的.

其中有一个古老的解释,也是弗洛伊德理论中很重要也争议颇大的故事--俄狄浦斯

先给不熟悉这个神话的人讲一遍这个神话

有预言说希腊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母亲结婚,就是弑父恋母,而父亲因此把这个孩子丢在山上等他饿死,而有人捡到了这个孩子并取名俄狄浦斯,送给了邻国的王和后当王子,俄狄浦斯此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父母是谁,长大以后,他创下了很多英雄事例,并且娶了底比斯王的遗孀为妻,而后来他才知道他曾今无意杀掉了自己的父亲,同时发现那名遗孀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预言成真了,于是俄狄浦斯戳瞎自己双眼,离开底比斯流浪去了

这是神话故事,而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心理病症的基本故事

首先,在我们还是婴儿和童年的时候,最早开始我们仅仅是一个二元关系,一个力比多的双向投射,即儿子与母亲,女儿与父亲的双元性欲投射,就是每个孩子都与自己异性的父亲和母亲身上满足性欲,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和母亲,,原始社会到今天的文明社会都反对乱伦,是一种严厉的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但这些渴望在我们心里暗暗地被感觉到,但是却永远埋藏在潜意识里

一般人可能一生都不晓得自己有这种感觉,因为他的意识在抗拒,这种认知对一般人的打击很大,常会让她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当恋母的感觉出现的时候,他早就被伪装过了.我们会恐惧别人会怎么想,这种恐惧导致我们会把社会不允许的感觉封藏在潜意识里,而这些感觉十分想要上升,造成心理症状的就是想要和不想要的挣扎,有时候,俄狄浦斯症结会突破潜意识到意识中去,这种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激烈的反对.俄狄浦斯症结以各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在生活里,同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表达在人类艺术文学歌曲的方方面面,比较戏剧化的就是报纸上某个女孩子因为某些原因杀掉了母亲,或者某些人畏惧结婚或者想要结婚,这都是社会提供我们的俄狄浦斯症结的表现方式.这些例子很少..不过这种症结越强,越容易被自己发现,此时你也能发现自己情绪不太健康了.

很显然,俄狄浦斯暗示着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多数人来说这种存在对他们的道德简直是侮辱,他们也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既是有人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字,他们也会感到非常嫌恶,所以有些人会拒绝精神分析.

与俄狄浦斯对立的就是阉割症结,他也是思想和感觉,集中在恐惧上,比如某些男人会无缘无故的害怕自己的性器官被切掉,这种恐惧比其他器官被切断带来的恐惧厉害的多.这种畏惧就是心理症状,并且精神分析家相信在正常人之中也能发现这种症状,不过比较弱不容易发现.这通常是由长久的恐惧造成的,比如说我们觉得会因为禁止恋爱欲望而遭到惩罚,父母亲告诉孩子手淫产生什么后果得到什么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幻想,不知所措,这种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成人了也不会消失,同时,小男孩也会意识到对母亲的性的感觉是坏的不好的,他一定会隐藏他,于是孩子的潜意识里有了被察觉到,被处罚的恐惧,这就是阉割情节的推力

这种症结来源于人类儿童时期这种感觉往往潜伏在某个对女人有伤害态度的男性的身上,畏惧女人认为女人是诱惑者,甚至憎恨女人,这也是部分同性恋和寡居的原因,女人同样如此,具体我不想讲反正就是前面忘了中间忘了后面忘了.嗯大概就这样了..后面就准备开始讲上百种临床了


症结,俄狄浦斯症结,阉割症结,力比多,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