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剪不断,理还乱(2019年研究荟萃)

2019-08-11 20:48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 首要的是凝聚共识, 特别是在日本接受中国与中国接受日本上凝聚共识。在东北亚、东亚, 近代以来一直是日本一家独大, 如今, 中国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日本对此感到担心, 加上日美同盟的因素, 日本对如何与“一个不一样的中国”相处似乎感到困惑, 对中国的许多行动难以接受。从中国的角度, 如何看待日本和与一个过去曾加害过自己的国家发展关系, 也存在不少纠结。以往, 曾担心日本会“再军国主义化”, 如今这样的担心少了, 但对一个与美国为伍、执意与中国相争的日本, 总是感到不舒服。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山东大学特聘人文一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01):1-11+133.

中日关系走势
中日国民好感度
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旅游互动关系图 

——李中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旅游经济运行研究:李中建,孙根年.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46(04):493-502.

作为日本首相, 安倍曾于2006年10月访华, 开启了中日关系中的“破冰之旅”。时隔12年之后, 2018年10月安倍首相第二次正式访华, 同时这也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后再次访华。这期间, 中日关系跌宕起伏, 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 中日关系终于止跌企稳, 逐渐回归理性务实发展轨道。2019年新年伊始, 安倍表示要将中日关系推向新阶段。可以说, 这一局面来之不易, 需要双方精细呵护和加倍珍惜。

——王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日本政治外交及中日关系研究;孟晓旭,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主要从事日本内政与对外关系研究:王珊,孟晓旭.安倍执政后期日本政治走势与中日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19(02):35-41+9.

2009年至2018年中国赴日游客数量

虽然中国赴日游客数量自2009年起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其仍然于2011年与2013年间出现了两次下滑。结合该时段内的重大突发事件, 可以发现2011年赴日游客数量下滑的原因主要与日本“3.11”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有关;而2013年的下滑则是受到了2012年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国有化”事件的影响。28比较两次下滑的原因及幅度可以发现, 2011年的游客数量下滑主要是由安全原因导致的, 下降幅度为 26.2%;2013年的游客数量下滑则更多是由于政治原因导致的, 下降幅度为7.8%。可见, 对于赴日的中国游客而言, 安全因素比政治因素的影响更显著。


2012年至2018年中国游客在日旅行消费额

——蔡亮 (1980—) , 男, 江苏阜宁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 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问题研究、中日关系;; 俞东阳 (1993—) , 男, 河北石家庄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外交与中日关系。蔡亮,俞东阳.日本对华“观光外交”的模式、成效及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9,27(03):22-36.

日本出口中国商品的价值变化

图刻画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额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我们看到, 冲突之后的贸易表现并不一致。“撞船”事件发生以后, 日本出口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并无明显下降;“国有化”事件对贸易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参拜”事件发生之后, 日本出口我国的商品总额在当期显著下降。

——周泳宏,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 副教授;;王璐, 福建银监局永泰监管办事处科员,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硕士研究生:周泳宏,王璐.国际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分析——以中日关系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19(03):54-67.

......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剪不断,理还乱(2019年研究荟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