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季覆药,清初·唐甄《潜书》
石季覆药 明末清初·唐甄《潜书》 【原文】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 其季女病痞,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 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不病除?” 他日,窃窥之,见其举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乃复迎医,进而前药,三饮之而疾已。 【今译】 会稽的东部(会稽之东),有一户姓石的人家(有石氏者)。 他家的小女儿(其季女)得了病,在她的腹中生了痞块,闷塞淤结(病痞)。 请高明的医生(迎良医)治疗(治之),治疗了很久还没有消除(久而不除),请来的好医生给治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治愈,便辞谢医生(谢医),给了钱打发他走了(使去)。 石季的父亲(其父)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思之),他仔细一想认为:“这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是,良医也。为什么治不好这个痞块(奈何疗之),治疗后病却没消除呢(而不病除)呢?” 有一天(他日),便暗中偷看,他偷偷的观看女儿(窃窥之),只见她端着药(见其举药)没有喝(不饮),便将药倒在床下了(而覆于床下也)。 于是,再请来先前那位医生(乃复迎医),仍然使用前次的方剂(药方和剂量),石季吃了三剂(三饮之),病就好了(疾已),她喝了药没几次便痊愈了。 【赏析】 寓言“季石覆药”讲的是,石家小女儿患了病,其父特请了一位有名的良医为她诊断开方,可是治疗了很久而病仍不愈,不见好转,其父只好把良医送走,但他对此产生疑虑,不相信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治不好女儿的病,心里嘀咕着为什么好医生治常见病也不见效果呢,于是检查了女儿的闺房,发现良医所开的药物全被女儿抛掷扔弃在床底下去了,“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其父又要女儿把良药一连服了三剂,终于药到病除。 这则寓言的原意是讲政治措施必须落实:“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于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犹石季之饮药也(国家有好的政策而好政策的恩惠不施加到民众的身上,政策虽好,没有实施于民众,就如同石家的小女孩不喝药啊)。” 它说明,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用的措施必须落到实处,才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