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的喜欢,我爱你十二分 2

我从不避讳谈论死亡。
相反,我常常思考它,从四年级,曾祖母去世开始。
可是,随着毕业、工作,生活被其他的烦恼占据,好像这件事也不常在我内心深处出现,只是逢到左邻右舍、熟悉的人去世时,才会冒出来作个提醒。
突然想谈一谈大概是因为离开家了吧,和家人朋友有了空间上的距离,也就有了心灵上的挂碍。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父母或者他们没有很好,我大概会做个大多人眼中没什么出息的闲人,随心所欲不求大富大贵但能得过且过,足矣,走到哪里就死在哪里,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人果然还是群居生物,就算再孤僻的人,一个人大概也不是很能活得下去,不论感情深浅,得有羁绊才行吧。
刚来北京那两个月,甚至再往前倒半年,我总是时时有种恐慌感,感觉自己的圈子越缩越小,自己对人情也越来越淡薄,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也排斥和人结交,但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又闷反而处在喧闹的人群中窝在角落里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会生出隐秘的安稳感受,那时候我的状态大概是:想要热闹但不想社交。
好朋友也陆续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有了更多的烦恼,群视频的时候再不能整整齐齐,就算聊天也逐渐偏移到了孩子、丈夫,这一领域我好像无话可聊。刚来时,家乡的三月末已经花意渐满,而北京举目荒凉,下飞机坐在网约车上,沿路都是光秃秃的大树和总是蒙着层黄沙的远景,宽阔的车道、陌生的街景和带着口音的北方话,完全陌生的一切让我带着朦胧的不真实感,那段时间新的工作环境加之三年舒适圈的驯化让我每天都陷入了焦虑和想要逃跑的冲动之中,午饭后我总是在外面闲逛,和高中好友开群聊,但四个人的群聊最后总是只剩两个人的闲话,以前侃天侃地、聊七聊八的日子再也没有,也是在那某一刻,我突然明白,没有人会为你而活,而你也不是为别人活着。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尝试让自己转变思想,让自己变得简单不去过多的设想未来和悲观性质的结局,努力活在此时此刻的真实里。
这两年母亲时不时会旁敲侧击地和我说成家的事,都被我婉拒,前几年会焦虑一点,因为事业未成、能力不足和年龄渐长而焦虑,导致每每母亲提及恋爱,我总是很不耐烦,到祖父祖母说的时候,我更是烦不胜烦,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和他们吵架。
可是随着时间的洗礼、心境上的变化,我好像能比较坦然接受自己,学习着如何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不去与别人比较也接纳自己的虚荣和嫉妒,能把更多内心凝视放在自己身上也开始试着学习平和淡然,只是还未能完全坚定自己的方向。
家人近来的催婚之言我也不再厌烦,反而内心更坚定一点:明天的我会如何决定我不知道,你若每日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当下是什么回答便按此做就行。现在我对恋爱结婚毫无兴趣,做好想做的事即可,明天我是否还是如此想法,那明天再说。
大概是想明白这一点,对人际关系和理想追求,我也越来越佛,不给自己那么高的要求,反而轻松自在些。
但是,人,我完全不懂。我以为自己这些时日算得上有所长进,但是破防只是一瞬间。
与往常无二的微信聊天,母亲突然来了条消息:“有些事(指成家)自己要去想想了,父母一天天的老去了。”
当时是哭了的,现在也很想哭。
仔细想想,我还是很任性的,而从来,母亲对我是包容的。填志愿、选专业、工作、成家···她都是迁就我的,她和同一代的女性是有细微差别的,虽然不那么好但完全不差。母亲每次点到即止,也接受新时代一些新观念,也知道我想什么,正是因为如此,她会担心。关于相亲,她会说要挑好人不要随便结婚,说不谈个三年五载她是不允许结婚的,但是她也操心我迟迟不谈恋爱、起了不结婚的念头。我知道她担心什么,比起旁人的风言风语,她更担心他们老了之后,我一个人晚年过得凄惨,没人照顾会很孤单。因为独生子女,也没兄弟姐妹帮衬,她一直觉得我以后生孩子,最好是两个,同我一样独生的,家里大多都是这个想法。
其实我是无所谓,婚姻于我是选修课而非必修课,何况大多数人走到最后不过也是搭伙过日子,若没有其他要求,要找个人互相搭伙也不算很难。现在的时代还是好的,无论哪种选择,至少不会全无后路。
对人来说,成家是永远跨不去的话题,父母和子女之间关于这件事的拉扯也从未结束。我若坚持做自己,便有自私自利之嫌;可是换个角度,父母坚持要让儿女成家,不也是自私自利吗?这个难题,无解。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从己出发,从自己角度做决定,谁也不比谁高贵。所以,做自己,在一件事上你再三思考而做出了决定,然后为此买单,就好。
母亲担心我不能安度晚年,我又何尝不是?
担心成家之后,如果不是自己愿意的,会埋怨他们;担心以后真有一天结婚生子了,自己的重心会转移,而不能及时照料他们;也担心他们会感到孤单,没办法回报他们同等的爱。而且我这个性格,很难全心全意接受一个陌生人,和他一起经营一个家,迄今为止,我毫无保留信任、爱的人也就我母亲一个,父亲······都还差那么一点。
人思虑过多,易生执念。我想我也会有,但是又好像不会,周围的人最终都会离开,包括自己,在那天到来之前,我想学会好好告别。
对死亡的恐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卷土重来,但在那之前,“珍惜”是我现在正在学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