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2023届高三好教育联盟重庆金太阳联考重庆九校联盟语文试卷答案

2023-05-06 23:44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应选择哪种元素的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2.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噬菌体的标记方式

3.通过模型建构掌握两组实验的实验过程并能对实验误差作出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噬菌体的标记方式

2.通过模型建构掌握两组实验的实验过程并能对实验误差作出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实验设计思路:赫尔希和蔡斯延用了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单独观察他们的作用。他们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巧妙探究得出: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从教材相关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蛋白质和DNA组成。T2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是将DNA注入大肠杆菌内部,并在该DNA的指导下合成、组装了子代T2噬菌体,很显然DNA是它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就是通过实验的宏观现象探究得出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被注入到了大肠杆菌内部。

3、实验方法:利用什么方法可以追踪到DNA、蛋白质的去向呢?联系必修一的内容我们不难猜测到两位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在组成T2噬菌体的6种元素中应该选择哪种元素放的同位素来进行标记呢?通过对T2噬菌体蛋白质及DNA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若用C H O N的同位素,DNA及蛋白质将同时被标记,用P的同位素将只能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的同位素将只能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是为了通过检测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放射性出现的位置来探究是哪种物质被注入了大肠杆菌内部。(模型1)通过模型不难看出,如果同时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被侵染后大肠杆菌内外都具有放射性,无法追踪哪种物质指导了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因此,应当选择T2噬菌体DNA及蛋白质特有的P和S元素的同位素分别对大肠杆菌进行标记。

4、T2噬菌体标记方法:能直接用含放射性元素的营养物质培养T2噬菌体吗?从病毒的繁殖方式来看,显然不能。首先应在分别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5、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首先我们来观察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将蛋白质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待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将大肠杆菌与残留在其表面的结构分离,然后离心,离心后较重的大肠杆菌会与噬菌体出现分层现象,接下来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果显示: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该组实验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内部。(模型4演示)我们再来观察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将DNA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同上组实验一样依次进行:保温、搅拌、离心以及放射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该组实验证明: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部。

6、实验结论:赫尔希、蔡斯的该实验充分证明了DNA 进入了大肠杆菌内部,DNA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误差分析:就赫尔希、蔡斯的实验结果大家还应注意这两个细节:当用35S标记噬菌体时离心后检测结果中沉淀物仍有较低放射性,根据实验过程我们应当分析得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1)搅拌不充分;(2)离心时间过短。当用32P标记噬菌体时离心后检测结果中沉淀物仍有较低放射性,根据实验过程我们应当分析得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8、小结:本节微课我们通过模型建构的方式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材料、方法、过程、结论、误差分析六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本实验有更清晰的理解。谢谢大家!

重庆市2023届高三好教育联盟重庆金太阳联考重庆九校联盟语文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