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野战将陈奇涵,60岁与许世友切磋武艺,武功各有千秋惺惺相惜

2021-10-26 10:34 作者:战旗红  | 我要投稿

在解放军中有着无数传奇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从小师从前清武举人习武,练就一身过硬的南拳,连练过少林功夫的许世友也慕名切磋,只是打了个平手。而论起革命履历,他甚至比许世友资格都要老得多高得多。他还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陈赓林彪都是他的学生。蒋氏十分器重他,想聘请他作为自己侍从室主任,却碰了一鼻子灰。这位人生经历极富有传奇将领,就是开国上将陈奇涵。


陈奇涵,1897年出生,江西兴国人,自幼拜师前清武举人学习南拳,又上过小学和中学,受到近代爱国思想启蒙,素有报国之志。

青年陈奇涵报考了著名的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军校毕业后进入赣军。

但是陈奇涵厌恶军阀混战,1924年弃职南下广州,被任命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等职。

桂军军官学校的情况和当时桂系军阀一样,有着“新桂系”“旧桂系”之分,鱼龙混杂,相互拉帮结派,明争暗斗。

当时桂系军校有个教官是拳师出身,最爱用“以武会友”方式拉拢人或者恐吓人。由于陈奇涵过人的军事素养在教官和学员中威信很高,他感觉陈奇涵势头压住自己,就想打击一下陈奇涵,听说陈奇涵会武功,于是就上门要求“切磋切磋”。

陈奇涵起初不想和他纠缠就拒接了,谁知此人竟到处散播谣言,说陈奇涵是个懦夫,是胆小鬼,不配做军人,更不配当教官。学员和其他教官都替陈奇涵不平,陈奇涵一看不比不行了,也有意杀杀学校中一些恶势力,于是就接受了这名教官的挑战。

比武之日,学校的教官和学生都来观战,这个狂妄的家伙,一看来了这么多人,气焰更是嚣张,头脑也发热,根本不考虑什么战术,上来就是一阵猛烈的拳脚进攻。

陈奇涵没有在其开头气焰最盛之时接招,先是灵活躲避,待几招过后,这家伙破绽也出来了,陈奇涵一计重拳打中这家伙腮帮子,一下子把他打昏过去!半天后才醒过来的这名桂系教官,从此再不敢挑衅。


【陈奇涵(右一)、粟裕、张鼎丞】

后来,孙中山成立了黄埔军校。消息传来,正为桂军校浓厚的军阀习气失望透顶的陈奇涵看到希望,于是又回到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的教官,负责学生队教训工作。林总、刘志丹、伍中豪等学员成为他的学生,并跟着陈奇涵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


此时正是共同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奇涵开始四处寻找组织。恰好陈奇涵经常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当听到主席的精彩讲演后,顿时茅塞顿开,第一次有了真正找到人生方向的感觉,在黄埔军校学员陈赓和许继慎的介绍下,加入了组织

当时蒋氏也非常器重陈奇涵,在军校中就拉拢他,但陈奇涵不在当官,而在于追寻革命理想。他带着一批农民讲习所学员回到家乡江西开展农运,在赣南搞得红红火火。

可是就在革命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蒋汪先后背叛,举起屠刀杀害革命志士。蒋氏还不知道陈奇涵加入了我方,写信给陈奇涵,想让他担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这个侍从室可谓是蒋氏最信赖的心腹班底,而主任之职更是蒋氏最信赖的人才可以担任,由此可见蒋氏对陈奇涵的器重。

蒋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奇涵对此却嗤之以鼻,根本不予回复。他此时正受组织委派,协助朱德在南昌创建第三军军官教导团,担任支和参谋长,同时负责管理珍贵的电台和密码,正是靠着这部电台,南昌起义部队和武汉才取得联系。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选择南下广东举行城市暴动结果失败,陈奇涵在掩护主力南下中,也由于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陈奇涵并不气馁,带着为数不多的人回到江西开展农民运动并举行了赣南暴动,他意识到,革命要优先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动,才有胜利的把握,于是带着队伍在兴国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屡次打败实力远比他们强大的敌军。

敌人恼羞成怒,派兵直扑陈奇涵家乡,杀害他的两个弟弟,并烧毁他家房屋。敌人的屠杀没有吓倒陈奇涵,反而更坚定他的斗争信念,在他的领导下,赣南红色根据地越来越大,甚至被远在井冈山的主席和朱总司令所熟知。

主席决心走出狭窄的天地,开辟更广阔的根据地,于是率领红军第四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来到陈奇涵的赣南根据地。当朱毛红军来到兴国,立即被这里的崭新气象吸引住了,主席不禁称赞“陈奇涵是赣南革命的一面旗帜”。赣南后来成为苏区的核心地区,与陈奇涵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陈奇涵后来陆续担任红四军和红三军参谋长,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1933年,王明上位,主席被排挤,陈奇涵也一并受排挤。长征开始后,经过遵义会议,主席才重新掌兵,陈奇涵也恢复了指挥职务。

红军抵达陕北后,蒋军又组织重兵围剿,企图趁红军在长征中元气大伤在陕北立足未稳之机,将其彻底歼灭。当时陕北红军主力实力保存较好的是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主席派陈奇涵担任徐海东的红十五团军参谋长,协助红十五军团东征和西征,巩固了陕北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陈奇涵担任绥德警备区司令,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东大门,他指挥辖下五个团在黄河沿岸布防,防范日

华北日军将八路军视作头等大敌,陕北延安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19384月至19396月这一年时间,侵华日军多次企图渡过黄河,向陕甘宁延安进犯。

而延安担任保卫任务的兵力十分有限,情况非常危,陈奇涵沉着应战,亲自率部在黄河西岸阻击,有赖黄河湍急的河流,他看到日寇只能乘着无数小型橡皮艇渡河,重型武器完全发挥不了作用,于是信心倍增,决心采取“半渡而击”战术,集中火力,打击试图渡河的日军,日遭受重挫。


陈奇涵并不盲目依赖黄河天险,他主动出击,派部队迂回日军侧后,发起突袭,切断敌人补给线,前后夹击日军,最后胜利了粉碎日军的渡河行动,保卫了陕北延安,使之成为抗战时期稳定的大后方。

在中国战场一向骄横狂妄的日军,在整个抗战时期却始终望河兴叹,不能前进一步,这与日在国统区往往轻而易举跨越数省的军事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蒋氏就筹划起了新一轮的战争,战争阴云再度笼罩中国。

东北作为旧中国最发达的重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双方都明白,谁先抢占东北,谁就在日后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占尽天机。陈奇涵林总急速开赴东北,开辟新的根据地,先后在冀热辽军区、东满军区、辽宁军区和东北军区担任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几乎重大战事,为东北解放做出贡献。


19493月,陈奇涵随四野大军南下。6陈奇涵出任家乡江西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初期,有很多蒋军的残兵败将沦为土匪,剿匪是一场艰苦的斗争,陈奇涵亲自率领部队进行剿匪,消灭和清理了5万多土匪,江西匪患被清除。

随着人民军队逐渐正规化,1953军事法院成立,主席点名陈奇涵担任院长。1955年授衔,陈奇涵高风亮节,要求只授予中将军衔,最后授上将陈奇涵并不看重功名,1957年刚满60就主动要求退休,让位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陈奇涵退休后,却迎来一个新的挑战挑战者却让他格外开心

原来,有人早就知道陈奇涵是一个身怀武功的高手,想和他比武切磋一番,但过去各自奋战在不同岗位不同战线,始终难得有机会。

陈奇涵退休了,终于有时间了,这个挑战者便找上了门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少林学武多年,最后凭过硬武功打出山门的“许和尚”——许世友。


陈奇涵虽然有一把年纪了,但也经常练练世友有意切磋,他也欣然场,打了一套南拳南拳讲求架势扎实有力,陈奇涵一套南拳打得虎虎生风,许世友看了,不住喝彩,也打了一路少林拳,同样让陈奇涵称赞不已两个老将把酒言欢,练武切磋,成为一段佳话

四野战将陈奇涵,60岁与许世友切磋武艺,武功各有千秋惺惺相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