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一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物理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反思】
今天的学生对《复活》这样厚重的批判现实主义名著有畏难情绪是真实的学情。如何将名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呢?我作了以下努力:
从学生的课前提问中,梳理归纳本堂课的主问题,探讨《复活》的内涵;以学生朗读、讨论和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实发生;根据学情和课堂需要,引入整本书阅读内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是让人惊喜的。男女主人公曾产生的真挚感情,在少男少女中是能引起共鸣的,人物的命运结局也激发了他们很大的关注热情。我和学生通过两节课管窥了《复活》真容,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正如钱谷融先生在他的《当代文艺问题十讲》一书的《托尔斯泰创作的具体性》这一章节中所说,无论你打开《复活》的哪一页,都可以读下去。但是,学生毕竟才十七八岁,要真正读懂名著,恐怕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生经历的。
温故而知新能帮助我们拓宽有限的认知边界,我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进一步的研习拓展和深化:
1.比较《雷雨(节选)》和《复活(节选)》。两者都是讲少爷和女仆间发生的感情纠葛,但其不同点更能引人深思:同类故事,每个讲故事的人讲法不一样。因地域、环境、历史、民族、文化、思想、信仰不同,即便是相似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命运也不相同,故事的走向自然也不同。这就可以为学有余力并有艺术感受力的孩子留下继续梳理拓展探究的课题。
2.进一步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世界文学的谱系里,看中国的鲁侍萍、俄国的玛丝洛娃、法国的芳汀、英国的苔丝的悲剧命运和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梳理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和时代、社会的关系。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有一个任务就是探究人物和环境的共生关系。也可把聂赫留朵夫与周朴园放在一起,进行人物形象比较。如此宏大的课题,也能成为有兴趣的学生今后一段时间的研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