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5章:法国渔民送我超大蜘蛛蟹,做一蟹三吃!

2022-11-17 14:30 作者:韩船长漂流记  | 我要投稿


在法国最西边美丽的小城滨海卡马雷,我和尼克遇见了超级淳朴的法国捕蟹人米歇尔和佐伊。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天后,两人居然送给我们一只脸盆大的蜘蛛蟹,这可是这一路以来遇到最奢侈的食材了。

正好我们马上要跨越无比凶险的比斯开湾,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在等着我们。出发前好好吃顿大餐吧。


前往集结点


2019年6月5日早上7点,我和尼克从法国第二大港勒阿弗尔(Le Havre)出发,一同完成英吉利海峡最后的穿越。

尼克和我

尼克是我从网上招募的帆船体验者,也是大白自开航以来的第二波“深蓝行者”。因为接下来马上要跨越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至少要连续航行3-4天,我无法独自完成。正好尼克之前在学校学过一点帆船,时间也跟我匹配,我们就一拍即合。

“深蓝行者”尼克

准备跨越比斯开湾的船只,基本上会在法国西部一个叫滨海卡马雷的小城集结,那里相当于是湾区起点。

从勒阿弗尔到滨海卡马雷有300多海里(600公里),我们决定先跑到航程中点圣米歇尔山(150海里左右),稍作休整后一鼓作气航至滨海卡马雷。

原定航线,从勒阿弗尔到圣米歇尔山

手机查到后天有个较强的低压气旋,所以我们行程比较赶。

一边航行,我一边教给尼克一些基础的帆船实操——即便只是到圣米歇尔山也会花上两天一夜,航行任务并不轻松。这几天的航行就算是我俩为跨越比斯开湾做热身了。

快速上手之后,我和尼克便执行3小时轮班制。昼夜兼程,预计明早10点能完成英吉利海峡的全部穿越。


* * *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英吉利海峡一个较窄的峡口处。由于受两块陆地挤压,海水在这里骤然湍急,大白船速本来不到0.8节,乘上水流后迅速升至4.7-4.8节。

屏幕上的黑色小点就是我们的船

早听闻大西洋的洋流不一般,一路航行到此我更是深有体会。所以说为什么在各项帆船比赛中英法选手总是特别厉害,因为他们对水流的嗅觉,那种机敏的身体记忆,是无与伦比的。

由于附近临时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暴,我们无法继续赶往圣米歇尔山,只能就近驶入英属格恩西岛暂避。

停靠格恩西岛

这场风暴来得突然。在格恩西岛第二天,气温从20多度骤降到只有8度,內港风速达到6级,码头上的船晃动得非常厉害,可想而知眼下外海有多恐怖。

我这下子明白英国人为啥一见面就爱讨论天气了。

码头晃动非常厉害

我和尼克手上只有申根签证。英国不是申根国,所以我俩算是偷渡客。不过依照航海条例,通常驾驶自家船只抵达一个不具有签证的国家,是可以申请临时签的,一般签证官都不会为难。不过只停一两天,我们就懒得去办了。

码头上风越来越大,我下船检查大白的缆绳是否松动,周围的船主们也都纷纷出来加固绳索。这风都还只是个“前菜”,真正的暴风雨还没到呢。

翻出船上所有绳索,把大白五花大绑起来。船头拉出一条主绳控制住船的摇摆度,从船首到船尾打了整整5个结。希望可以安然度过今晚的坏天气。

固定船只


* * *

风暴平息后,我们继续第二段航程,顺利的话明晚就能抵达集结点滨海卡马雷附近。跨越比斯开湾会花3-4天,需要在集结点补全物料,并做足一切准备工作。

从格恩西岛到滨海卡马雷

经过前半段航行,尼克已经熟练多了。驾驶帆船最考技术的就是控帆,船里一堆堆绳索都是各种帆索。

大白装有一面主帆(Main sail)和一面前帆(Jib),通常情况下都是配合使用;遇到强风时会只用前帆或只用主帆。一般遇到七级以上的风就酌情缩帆。

尼克控帆

风况非常理想,我们目标西南一路狂奔。脱离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凄风苦雨,大西洋的航行舒服太多了。海水是清澈的蔚蓝色,我们把音乐放起来。

突然,左舷水面有东西一跃而过,海豚?几秒后又是一跃——还真是海豚。

我一个箭步奔到船头往下张望,船锚正下方竟然有三四条海豚无比欢脱地跟大白竞速!这些小精灵近在咫尺,好像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它们是来庆祝我们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吗?

海豚领航

我知道为什么水手都超级爱海豚了,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通人性了。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你、为你伴航,这真的能让每一个航海人打从心底感受到温馨和幸福。

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和我的大白将继续向前!


* * *

下午6点过,我们抵达法国城镇朗代达,这里离集结点已经非常近了。花了整整4天,终于完成英吉利海峡的全部穿越。今晚有大风,我们在码头稍微休整一下,明天下午直接赶往滨海卡马雷。

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完整航线

朗代达港口有一所UCPA,这是法国最受欢迎的户外运动机构,专门面向年轻人组织如滑雪、皮划艇、帆船、骑马等各种户外项目,夏令营期间很多学生报名参加。我大致了解了这个校区的课程安排,主要有皮划艇、帆船和帆板运动,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UCPA课表

户外这块不得不说欧洲孩子确实比我们国内幸福,机会多太多了。真希望中国孩子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些户外运动,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要是我读书的时候遇到这种机会,肯定第一个报名参加。

UCPA的帆船教学


抵达滨海卡马雷


2019年6月12日,我和尼克抵达滨海卡马雷。这里是法国的最西边,属于布列塔尼大区,离法国著名军港城市布雷斯特很近。

从朗代达到滨海卡马雷

沿着海岸散步,海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十分梦幻。等跨越比斯开湾到西班牙后,海水都会是这样的状态。

岸上不是沙滩,而是不规则的白色石块,有不少人为堆起的小石堆,跟我们藏区的玛尼堆很像。这是用来祈祷的?

石堆

继续往前走,发现堤坝上刻着一块石板,上面是一位法国贵族的肖像和沿海布防图。石板上的人叫沃邦,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将领。

石板

沃邦生活在波旁王朝时期,在修筑防御工事方面非常有才能。他一生共修建了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旧要塞,最厉害的是他的工事全部因地制宜,没有两处雷同。此外,沃邦还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之一,在经济学领域也有所建树。

果然天才都是通才。


* * *

提起比斯开湾其实颇有恶名,主要是因为这片海湾多风暴,而且一年中随时可能发生雷飑,对航海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两三百年前的船只没有引擎,全靠风帆行驶,不少船在跨越途中失事沉没。一些发生故障勉强回港的,也因遭受重创无法再度航行。我所在的这片岸边就停放着一些当年遭遇事故的船只残骸。

船只残骸

所以跨越比斯开湾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不仅要下非常大的决心,还要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对我和尼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急于出发,我们在耐心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窗——航海中,好天气不一定指晴天。良好的风况、短期内不会形成较大雷暴等,都是重要考量因素。我们需要尽最大可能保障生命安全,同时相对快速地跨越湾区。

跨过这片险海就到西班牙了,那可是我期待已久的美食天堂!

跨越比斯开湾航线


捕蟹人


在滨海卡马雷的第三天,我发现码头边停进一艘渔船,船上有两个人正在收网卸货。我问他们能不能上船看看,两个人点点头。

捕蟹船

这是一艘捕蟹船,船上两人一老一少,年轻人叫米歇尔,年长者叫佐伊,他们抓的是蜘蛛蟹。随着渔网不断被机器绞上来,螃蟹接二连三被兜进船里。两人用小刀把纠缠的渔网刮开,取出螃蟹扔进一旁的大箱子,一箱已经装满了。

满满一箱蜘蛛蟹

米歇尔28岁,做捕蟹人已经4年了,他英语说得比我溜。难得碰到一个英语说得好的法国人,我猜他是大学生。一个大学生来海上抓螃蟹?这还挺少见的。

我问米歇尔在捕蟹之前是做什么的,英语说得这么好。他说他在澳大利亚呆过几年,以前是个车手。

“那你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吗?”

“这不叫工作,它是我的爱好。”

米歇尔和佐伊

我对捕鱼捞虾之类一直很感兴趣,问他们能不能带我出海观摩,我愿意出船费。米歇尔说很困难,因为欧洲对捕捞规定很严格,渔人都需要取得执照。海上随时有海警巡逻,被发现私自带人会罚得很惨。

米歇尔和佐伊人都特别好,我跟他们聊了很多。临走前,他们让我挑一只蟹带回去,不要钱。

这螃蟹在市场里至少要卖二三十欧一只,总不能白拿。既然他们不肯收钱,我想起船上还有一只头灯,他们应该用得上。

两人送我的蜘蛛蟹

头灯是我从国内背来的,在航海中派上过不小用场。之前在波罗的海遭遇雷暴,大白那时还没装雷达。为了避免跟别的船只相撞,我就在船两侧挂这种灯爆闪示意。

灯虽然不大但光特别强,有白光和红蓝光两种模式,既能照明又能爆闪警示,而且还防水。我一共买了5只,一路过来送得只剩最后一个了。

米歇尔很开心地收下了,他们肯定用得上。

国内带来的头灯

遇见的人越多,我就越发现给予与得到其实就是一回事。只要能友好地面对这个世界,就总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 *

天气特别好,码头上很多人在钓鱼。一对老夫妇也捕到了两只不小螃蟹,也说要送我一只。做人不能贪心,再说我已经没有头灯送了哈哈。

我陪这对老夫妇钓了一会儿螃蟹,然后回船上料理那只大家伙。

捕蟹的老夫妇


老夫妇捕到的蜘蛛蟹

米歇尔和佐伊送我们的这只蟹起码有三四斤。为了物尽其用,我和尼克决定做个一蟹四吃。

螃蟹洗净宰成四份。肉多的蟹腿用清水一煮,什么调料都不放味道就很鲜甜。我和尼克站在锅边上边煮边捞来吃。

剩下的一份用火锅料爆炒,另一份做黄油蒜香。最后蟹壳里打两个鸡蛋,做个蟹壳蒸蛋。

火锅川味版


黄油蒜香版


蟹壳蒸蛋

一只螃蟹做了一大桌子菜,我们开了一瓶香槟。两个大男人在甲板上搞得这么有情调,也不知道隔壁船会作何感想啊。

废话不多说。预祝我们接下来的比斯开湾之行,一帆风顺!


下回预告


在滨海卡马雷停留5天后,我和尼克终于等到了理想时机,正式开启跨越比斯开湾的航程。在这片凶险无比的海湾连续航行4天3夜,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第15章:法国渔民送我超大蜘蛛蟹,做一蟹三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