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毕业(一)
当我上交了最后一份重修试卷时,我知道,我短暂的四年土木水利学习生活结束了,两门重修考试也顺利通过,即将面临的是终身学习的物理学——粒子核物理专业。
大学四年时间,前三年疫情,后两年跨考学习,最后一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也正如今天给老师写的那封信一样:如果不是侥幸跨考上岸,我或许是真正意义的不进反退——体重相比高考完增加了接近百分之15,好习惯没怎么养成;本想借助年级长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并且在大三顺利成为学生会主席,但因为大二的些许懈怠与无意中透露出跨考物理的想法,辅导员借此机会顺手就下了我的年级长一职,瞬间跌落谷底——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班长,虽没有什么“官架子”,但我很享受这种既能协助老师又能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满足感。这是我头一次认识到什么叫“人走茶凉”,以至于失落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在室友、几个不离不弃的好兄弟以及一个关系很好的学妹鼓励下走了出来(我甚至成功瞒住了家里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学着去自己承担痛苦)
但是刚从谷底出来,“分手”的痛苦再次爬上心头。没错,2020年底一场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吹散了我和她,我们共同挨过了高考,却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最终分开。那半个月丢了魂魄,不知所措,每天呆望着日出日落。这件事直到2021年四月才最终释怀,那是另一个夕阳西下的淇河畔,家中的风景区旁,迎着吹来的晚风,我才意识到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好,为什么要执着于已经不存在的感情呢?至此我对感情的认识跨过了一个大台阶,我也对男女情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然后就沉迷于战舰世界与碧蓝航线了)
本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结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了一次挂科,但那个时候似乎很不在意呢,抱着“老子学物理的,就是不学你们土木水利”的幼稚思想——这也最终导致了大四学期的两门重修,如此惨痛的教训.jpg
(好在这一切都瞒得很好,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啊你说延毕一个月?那我就说是两门校选修课好了)
时间来到了2021年暑假,成为预备党员几个月。
“暑期实习”令我对土木水利专业有了更多的不满,但实际下来还挺不错——趁着可以随便摸鱼的测量实习好好玩了玩战舰世界那莱,以及学了点量子力学;出游性质的地质实习让我再游登封,利用半天时间攀登峻极峰、再临嵩阳书院、游任长霞同志纪念馆、品登封美食、入住登封最好的酒店并与五个好同学共享一间超大家庭套房....快乐就是如此简单,被封控许久后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但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席卷郑州,那天我去省迎宾馆参加活动,早晨七点半犹如黑夜,雨水铺天盖地,炸雷时不时惊醒略有睡意的我。下午两点降水达到峰值,路过某一路口时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象——积水无情地淹没了一般轿车的车窗,我们的车如大洋风浪中的一叶孤舟,外面的天色越来越暗,像极了世界末日。破浪前行,我们最终艰难地回到了学校门口,而校内已经是汪洋大海:眉湖水倒灌校园,两条主干道水深一米以上,院办门口尤甚。关键时刻我寻至一条木棍,摸索着做第一个出发的人,带领同学们回到宿舍。
我也终于实现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那就是在洪水退去后参与了家乡的抗洪、抗疫志愿者活动;曾在酷热无比的仓库中搬运安置物资,又在炎日下搬运粮食,还在半夜的灾民安置点干过活。我冲锋在前,也不会因为汗水和泥土而抱怨,这是生我养我的城市,在她受难时我也终于有机会站出来奉献自我。
2021的暑假,丰富多彩。
升入大三,学习物理开始加速,而专业课的量也陡增。
很荣幸认识了学院的一位老教授,他对我大学后两年帮助很大。
终于,在2021年12月25号后,我也踏上了考研的一周年跑道上。而我也最终确定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目标——我知道很难,但是已无退路。寒假在家努力学习,开始复习。
而从现在来看,如果当时依旧选定中国科学院的目标,但是选择难度较低的非京所,上岸概率就是百分百了;今年非京所一志愿很容易就上岸了,而京所却卷的你死我活。
大三下,最痛苦的一学期,造就了四门考试三门补考两门重修一门60的恶果。
暑假继续考研复习。
最后百天,回到学校,本以为可以安心在自习室快乐学习,结果天谴的疫情再次出现——我很幸运,躲过了初期感染,躲过了整栋楼被转运隔离,躲过了书本被困在自习室。那段在宿舍学习的时光还是很难忘的,保研、工作的兄弟昼夜颠倒,我们四个考研的大冤种苦中作乐,早上我背完书就挨个领早饭,每天九点准时下楼的核酸是一天中唯一一次接触地面的好时光,我努力地呼吸新鲜空气,总想多抓住一丝清新;中午总会在徐涛老师的课中对着两菜一汤狼吞虎咽,然后在暖阳中睡去;傍晚放下书本,先期待可口的晚饭,再期待小小的加餐。饭后自然也是保持“万步走”,在一楼到六楼的楼道里走来走去,爬楼梯,一边还背着书。晚上睡前在日记里记录“流水账”,顺便期待漫无缥缈的解封。
但这一切都逐渐恶化,最终只有考研人留校,并几乎难逃一劫。我很不幸地中招了,而第二天父亲就托人送来了一部分救急的布洛芬,第三天他亲自开车来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在家也全部中招。
所幸考前退烧,顶着昏昏沉沉的大脑考完了两天,数学物理全部发挥失常。最后落了个不高不低的304分——出分前的那个晚上我异常的崩溃,反复进行自我否定,认为与国家线无缘;最后却高了25分。总之准备调剂吧,但是出了分以后还是和兄弟们一起吃了一顿好的。
调剂过程中分别认识了来自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疆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三个科研院所的几位老师,但最终由于应物所调剂开始的很早,不得已先做选择,而这也影响了我后来的走向。以初试分数的丝毫差距错失国科大学籍——那天春雨刚停,父母安慰了我一个白天,最终我不愿意让他们再看到我的颓势而回到学校,躺在床上双眼无光,而招办的电话重燃斗志,我仍然可以通过联培“曲线救国”,而后两年也是在应物所做科研并完成论文。最终,2023年4月4日21:26分,经过与家长和招办的联系,我确定了联培录取。
至此,两年跨考,落下帷幕。我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上,继续追求心心念念的物理学。那一刻我的心中毫无波澜,甚至还想继续寻找调剂院校。
而后续新疆天文台的保录取也因为系统关闭而不得不放弃。
为寻物理,放弃国科大学籍,转进浦东,进而寻梦。
五一回家,重游高中初中,倍感唏嘘。
再次回校,拍毕业照,与关系还好的女同学留下了美好的一刻留影,与好兄弟们留下了难忘的瞬间,完成论文,完成答辩,完成重修,完成校选修。
至此本科四年学习结束。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只剩十几天,寥寥无几。
酸甜苦辣,人生百态,未来仍可期,扬帆起航。
没有收获什么爱情,我也并不后悔。校内有几位关系很好的女同学,其中一位无所不言,畅所欲言,聊的天马行空;校外有一名关系很好的学妹,我们互相鼓励,自她高三开始我们结识,经历了四年,俨然如亲兄妹,我倍加珍惜和她的关系(不仅因为我是独生子)把她当做家人,互相倾诉一些不想告诉父母从而让他们白白焦虑的事情。
收获了很多兄弟关系,有一个宿舍的,有一个学院的,也有跨学院的。我们因爱好兴趣而结识,在逐渐的接触与磨合中深化友谊,并最终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当然也交了很多表面朋友、酒肉朋友,不过是匆匆过客,逢场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