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糟粕那么多,年轻人凭什么要服从?【懂点儿啥】
【本文为观察者网视频栏目《懂点儿啥》的图文版本。作者:@肝帝董佳宁 陈辰 柳叶刀 大包。主讲:@肝帝董佳宁 视频地址:BV1vK4y1e7DT】
最近沈逸老师更新比较多,很多人都在说他把我“肝帝”的名号给篡位了。我知道沈逸老师水平很高,很有货,有料,我也经常学习他的文章,但是我没有想到,他这么急。我还没退呢!开玩笑啊开玩笑,今天我也更一期,碰到了我比较有感觉的话题,我就加更一期,也希望大家能给我点一个赞。
上期节目和大家聊了聊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其中谈到了茅台,没有展开。游戏和酒都伤肝,我当然要连在一起讲,所以本期我就讲一讲酒文化的问题。

最近,贵州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说,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这位季克良的说法,并不新鲜,之前马云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有了人生阅历,品尝过酸甜苦辣,就开始喜欢茅台了。前几年有一篇文章,叫《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那么以上的说法,似乎在强调这样一个意思:不喝茅台,成功就在抛弃你。或者说,你就是在主动远离成功。
这个说法,每个人的体验,我无从证实,也无从证伪,但我知道,季克良董事长,以前宣传过茅台能够保肝,不伤肝,还有专家签名,研究论文支持。这个我必须澄清一下,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非但如此,我不是针对茅台,我说的是所有的酒精,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世卫组织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全球5.5%的癌症由酒精引起,每18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特别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都与酒关系密切。饮酒是不健康的,这我们都知道,所谓软化血管也是不存在的。不仅损害自己,也常常催生事故和暴力。但更让年轻人对酒敬而远之的,还是被视为腐朽的酒桌文化。
酒关乎权力。在酒桌文化的权力场域中,拼酒和敬酒,变成了忠诚度测试,饮用剧烈伤身的白酒,更是一种投名状,表明利益的结盟和对权力的效忠。这里面故事就太多了。
西晋首富石崇,总让美人劝酒,如果宾客一杯酒没有喝完,就会把美人杀掉。宰相叫王导,于心不忍,只能喝了。但大将军王敦却不买账,就是不喝完,你杀美女我也不喝。石崇说我还就不信了,就真杀了,怒斩三个美人,王敦却对王导说,石崇杀他自己家的人,关你啥事?这是中国酒桌文化糟粕的典型,简直就是对客人的恐吓,也说明服从测试是老传统了。王敦不服从这种恐吓,可是也对杀美人无动于衷,这也是很恐怖的。
三国的刘表,在宴会宾客时,会准备一根长木棍,头部带针的,要是客人喝多了昏昏欲睡,不好意思,扎屁股。《三国演义》里也有类似情节,张飞一喝酒就打人,打下属,打那些不愿意陪他好好喝的下属,用棍子打。《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恐怕也是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酒桌上,从来都不乏一个个低配版的张飞,只不过胁迫的方式变得更温柔和隐性。你比如我,一回到家,跟同学们吃饭。有一个人就会出来说:你好久没回来了,你得表示表示,先打一圈。打一圈什么意思呢?就是跟桌上所有人都干一杯。我们喝的不是烈酒,就是啤酒,那也受不了啊,醉不醉先不说,我肚子首先装不下呀。
法国哲学家福柯,把人们的身体也视为权力塑造的结果,人类社会从酷刑到相对温柔的暴力,但无论怎么演化,目的都是要使被统治者臣服,使他们自觉接受“规训”。
几年前有一件事闹的挺大,冯小刚在家里请客,席间让《芳华》的女一号苗苗跳段舞,苗苗面露难色,说今天没有准备。在场的陈道明还指责冯小刚,说你没看过跳舞啊?这段描述把冯小刚与陈道明对立了起来,但实际上,为了让大家都下得来台,苗苗把舞也跳了,陈道明还做了钢琴伴奏,冯小刚这个面子,算是从地上给拣起来了。
这段故事,多少体现了标准的“中国式酒局”,网上早有人分析过了这种酒局,标配的角色是做东者、帮闲儿、和事佬。有人炫耀,就有人捧哏、控制场面,而在场的女性,就成了老男人权力场域中的被侵犯者。
茅台的权力门槛远离年轻人,茅台的资金门槛也远离年轻人,这恐怕才是年轻人不喝茅台的主要原因,当然,如果茅台真的对大家口味,我相信即使有这些门槛,年轻人也会追求。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游戏,买鞋,买电子产品,不亚于你这个。

对很多人来说,茅台好不好喝先放在一边,它代表的社会地位是不用说的。贪官被查,家里必然是要查出茅台的。贵州以前一位副省长,家里茅台4000多瓶,落马前要往自家马桶里倒,把他给累的。那个也不容易,都是成箱的,开了箱再逐瓶打开倒掉。反倒是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家里放的是黄金做的鼎。
茅台股票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了,中国股市第一,大家都很清楚茅台和可口可乐不能对比,茅台永远不会成为大众接受的“肥宅快乐水”,但总会有人说,茅台不会衰落,理由呢,诸如什么白酒是男人的成人礼,什么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喜欢白酒,变成了一种很神秘的玄学,好像是人经历质变的一个标志,像是有一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机制,会自然起作用。
如果年纪大的人向年轻人这么解释茅台,也不好反驳什么,就和品茶一样,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不管感受多么玄妙,白酒的香型,是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和标准的。
茅台镇,在贵州省遵义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仁怀市,这个地方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了一个盆地,地层全由沉积岩组成,质地松软,土壤渗透性好,水质酸碱度适中,使用当地糯性高粱,再加上气候冬暖夏热降水少,很适宜发酵。100多种微生物,都会影响茅台的品质。这些天然条件,没办法的。
当年红军长征时,也路过了茅台镇,还出现了红军用茅台洗脚的传闻。这个传闻1937年就出现了,来自于朱笠夫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说红军发现了很多酒坊,于是就用茅台开始洗。可是据耿飚、萧劲光的回忆,红军们知道茅台,当时已经驰名中外了,从老乡那里买来的茅台,会喝的就装起来,不会喝的就在行军途中擦擦脚。当时行军赶路,脚上的伤非常多,不是口子就是大泡,用酒涂在伤口上可以消毒。罗元发将军回忆,也有用茅台酒洗脚消毒的,盛小半脸盆酒,大家轮流泡一泡。我们想想,当时红军脚上那种情况,泡在酒里,肯定也是很痛苦的。
茅台属于酱香型,这个分类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1952年和1963年,我国搞了两次评酒大会。1965年,四川泸州召开一次酒行业的技术交流大会,叫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茅台的代表念了一篇文章,叫《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的,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呢?就是刚才说过的前董事长季克良。
他说呀,他们那里有一个叫李兴发的人,领导了一个科研小组。通过他的反复研究,把不同的酒按照轮次、年份、味道进行区分鉴别,然后进行勾兑,最终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种。他确定了三种香气比较典型的酒样,把它们命名为“酱香”、“醇甜”、“窖底”,这三种兑在一起就是茅台。其中又以酱香味最为突出,也最独特。当然,茅台据说有200种香气,最主要的有三种,这三种里格外有特色的就是酱香。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开启了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时代。到了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把白酒的四种类型确定,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种。
这就是一个茅台香气的小故事,茅台的故事讲不完的。故事这个东西,有了权力,才会好玩。你比如赵本山的小品,总会设置一个权力关系,乡长对农民,你们想得出来是哪个吗?请把答案打出来。主持人对农民,主持人对农民,再加上一个服务员。这个就更复杂一些了,主持人对农民有权力,上节目的权力,农民对服务员有权力,因为给了小费,权力关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三方有话都要遮着说,这才有笑料。所以那句:“有还是没有啊?”这样一句平常的话,才会有那么强的爆炸效应。
酒桌上的权力关系,往往都比较单调。强势的人会发难,弱势的人接受还是拒绝呢?接受了自己难受,但是可能潜在的收益更大,这里面就要权衡。《三十而已》里面的主角之一王漫妮,加入了一家公司之后,要用喝酒来证明自己融入了大家,融入了企业文化,这也是大量存在的。大家注意过没有,往往酒桌上多数人,都是乐于看到这种场面的,因为这里面元素很多:有财,还可能有色,有义薄云天,也有精巧的算计,有顺从,也可能有对抗。这是一个情感释放的规定情景,这里面就有戏,所以人们喜欢看。

酒桌上也可能丑态毕现,谁喝桌子底下去了,谁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会是长久的谈资。有些地方谈生意,喝完酒还要泡澡,大家要的就是这种“原型毕露”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互相才能信任,才能有可能达成什么交易,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是上下级,或者是客户关系。这里不限于某种酒,什么酒都可以作为宣誓效忠的试纸,茅台只不过是最高级的试纸而已。
可是年轻人对这一套越来越不吃了,不愿意陪你演戏。这里面的深层恐怕还不是口味的转变,而是途径更清晰,规则更透明,要谈生意,要一起做更大的事,要晋升,不需要再用这种伤害身体的方式来进行了。
茅台前董事长的发话,也算是一种PUA,暗含了一种对“顶级规则”的认知。这种认知从他的角度来说没错,只不过传统规则在慢慢失去效力,酒桌上的效忠,能量会越来越小。
我们《懂点儿啥》团队,也需要有共同兴趣的人,与我们一起去开创更大的事业。有兴趣的给我们发送简历。观察员,是观察者网的付费课程频道,8月购买,本来就是有礼品的。一是《如何创造可信的AI》。二是陈平老师的《代谢增长论》,三是温铁军老师的书《去依附》。使用我的专属码666,可以立减10元。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号,那里会更轻松,更活跃,话题更广。希望大家点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