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贾琏与多姑娘
(文章转载自蒋勋《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贾琏是《红楼梦》里出场次数极多的角色,贾府玉字辈的富二代,和宝玉是堂兄弟,吃喝玩乐,斗鸡走狗,典型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也不事生产,守着祖宗创立的富贵基业,坐享其成,日日淫乐。
贾琏二十岁上下,娶了娘家背景有权有势的王熙凤,大约新婚一年多,刚有了一个女儿巧姐。王熙凤精明泼辣凶悍,贾琏相较之下,显得窝囊不堪。家里的奴婢仆佣都惧惮王熙凤的厉害威严,逐渐成为“夫人派”,贾琏人单势孤,要做一点儿坏事,也都有眼线向王熙凤打报告。贾琏不时忍不住要拈花惹草,却被王熙凤盯得死死的。找不到一点儿空隙越轨。

性的欲望非常奇妙,越轨的欲望也非常奇妙,贾琏是不是性欲太强,是不是越轨做非分之事的欲望太强,不得而知。在整部《红楼梦》小说里,贾琏总是在王熙凤严密的防范中不时越轨偷吃一下,接二连三发生这样的事,使人不禁怀疑,好像贾琏真正偷吃的快乐也不一定是性欲本身,而是他在滴水不漏的严密防范里,终于可以犯了一点儿规。他的快乐,是背叛了悍妇妻子严密看管的快乐吗?
我常常用贾琏的模式观看身边一些惧内男性的行为,也使我想到中学时,校规严格苛刻,东管西管,什么都不准,最后同学们总是要想尽方法,做一点儿违反校规的事,好像犯规本身就够快乐了。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小小犯了一点儿规,没被抓到,他乐极了。
二十一回写贾琏女儿巧姐发热,请医生诊脉,结果不是病,是出疹子,家里就忙着供奉痘疹娘娘,准备桑虫猪尾,同时怕传染,就要贾琏搬出去分房睡。

贾琏得到一个可以犯规的机会了。作者有趣,轻描淡写,三两句话说出贾琏的快乐——“那个贾琏,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
这有点儿像管教太严的孩子,一旦父亲不在家,就要造反了。
贾琏一人独睡了两个晚上,就熬不住了,他还是惧惮王熙凤。不敢太放肆,所以他最初的犯规只是试探了一下,“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

这是解决性欲问题了,性别也不重要,就在身边书童、车夫里寻找长相清秀好看的,用来在晚上发泄性欲。
《红楼梦》写情,也写性欲,只看其中一面,都不容易懂这部小说的真正动人之处。
二十一回上半段才写过史湘云给宝玉梳头,写情如此之深;下半段就是贾琏的“出火”,全写性欲如动物本能一般,看来不堪,但也正是作者对“情”“性”深刻的了解和悲悯吧。

选清俊男孩“出火”,好像没有出事,贾琏胆子就更大了,越轨的行为也更嚣张起来。
作者笔锋一转,写起贾府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十个字,活生生一个极形象化的、每天喝得昏昏醉醉的男人就在眼前了。“破烂酒头”文字没有什么逻辑,但真传神。
这个厨子本名“多官”,因为没出息,昏醉糊涂,就被人取了一个绰号叫“多浑虫”。

《红楼梦》考证家当然对多浑虫这样的角色没兴趣,文学评论也很少重视他。这么难看卑微无能的小人物,不成器,好像一个捏坏了的陶瓮,丢在墙角,没人理会。
可是这小人物有一个老婆,“生得有几分人才”,二十几岁,“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每天喝得烂醉,什么事都不管,所以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跟这破烂酒头厨子的老婆有一手。

世俗喜好说“大众情人”,这因为不成器的多浑虫衬托出来的老婆,却颇有“大众”的缘分,但好像也不是“情人”,任何人都可以跟她有一腿,也许称“性人”恰当一点儿,但不好听,还是《红楼梦》众人给她取的名号合适——“多姑娘”。
贾琏对这人人可以上手的“多姑娘”也觊觎已久,只是害怕王熙凤,始终不敢有动静。
这多姑娘有趣,她听说贾琏搬到外书房睡,没有王熙凤管着。就三天两头走来,在贾琏不远处晃晃荡荡,“惹得贾琏似饥鼠一般”。

贾琏看女儿出疹子还有几天,就要小厮们去设计安排好了,趁多浑虫喝醉昏睡,贾琏就半夜溜进厨子房内。
《红楼梦》的作者太懂性欲了,因此贾琏一进屋,“也不用情谈款叙,便宽衣动作起来”,这很像今天美国的超级A片了。
作者写情如此之深,写性欲也一点儿不含糊,下面一段是文学家不太引用的,却是《红楼梦》的好文字:“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这是儒家教养文化不容易鼓励的事,连夫妻间也只是“敦伦”,完成伦理生男育女,不可以“如卧绵上”。

贾琏在悍妻严厉管教下,得到了人生最享乐的解放,“淫态浪言、压倒娼妓……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她身上”。
男子或许是需要娼妓的吧,主流的文化避之唯恐不及,或者可偷偷做,却不可说,好的文学却一一写到,只为见证真实的人性。
多姑娘在贾琏下面,淫言浪语,“贾琏一面大动,一面喘吁吁……”,“大动”二字用得简洁准确,“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
巧姐出疹子,养了十二天,这十二天是贾琏最难忘的假日吧。十二天后搬铺盖回家,王熙凤就下令翻看被窝里留下什么没有。幸好枕套里一绺女人头发被机警好心的丫头平儿藏起,遮掩过关,但是贾琏已经吓得“脸都黄了”。

贾琏很典型,现实生活里这样随时准备“出火”的男人其实不少。
截图来源于1987央视版《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