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张雪峰被批
第一 私以为张雪峰并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的网红,传统意义上的网红,其输出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带货、擦边、游戏、卖艺(耍宝搞怪pk等等),基本都属于娱乐的范畴,并无实际上的用处。 但是张雪峰输出的内容却是实用的,或者说是基于他的人生阅历,他从业(研究生班)这些年以来,对考研这件事、对大学各专业的了解以及各专业就业前景的统计。(什么专业的学生本科不好就业,需要考研,什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研等等,在这一问题上,我相信他比许多所谓的专家、媒体有更详实的数据,并且更有发言权) 所以把他定位在一个网红的身份,进而批评,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够严谨,难以服众。 第二 私以为目前所有关于张雪峰报考建议被批的讨论都属于流于表面,没看到事情的本质。从本质上来看,张雪峰是在劝导学子们要努力,是在指导学子有一个符合个人自身条件的学业规划。 这件事的意义远远大于表象当中的具体专业的选择,在盛行“躺平”的当下,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其本质都是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不抱希望。 但是张雪峰所做的事,是给一些上进要强学子们构建一块“阵地”,让一些相信现在、并且憧憬未来的学子步履能够更坚定一些。这比一些有这个心,缺没这种专业技能,只会写鸡汤(比如我自己的鸡汤填词视频[笑哭])的做法更实用。 第三 对他所谓的极端利己主义,完全从就业角度选专业的批评更是无稽之谈。人的梦想可以宏观,但行动一定是从微观(根据自身条件)开始的。 不切实际的理想,在其破灭时带给一个青年人的伤害无异于重新构建一次三观,经历这种程度的精神动荡,想要走出来,轻则一年两载,重则三年四年。甚至从此躺平,也犹未可知。 试想一个辛苦读书十几年的学生,等到大学毕业才发现就业前景不理想,甚至无法就业。在此基础上,再颓废个三年两载,或者等毕业之后,再脱产被迫考研考公,其个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其家庭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又会有多大。 第四 大学阶段的教育本就不属于义务教育,本就是个人为了将来就业,自主选择的高等教育,本就应该以专业就业情况为最优先。 不知道“不该以就业为优先条件”的结论,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得出的? 最后 报对专业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一个人选对了专业,当他毕业时,在就业问题上被企业认可,在身份问题上从被供养者到生产者身份的顺利转变,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上,一定有着更好的体验。那么也一定会更快、更积极的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结果,对于个人,对于社会整体,都是有着积极正向作用的。 最后的最后 说给今年刚高考完小伙伴,好好享受假期,然后以最好的状态迈进大学。 青春是要不留遗憾的玩,不留遗憾的闹,要不留遗憾的结识朋友,要不留遗憾的遇见爱情。 在幸福时要不留遗憾的珍惜,不留遗憾的笑,在伤心时要不畏惧的面对,可以放肆的哭。 青春是还要不留遗憾的努力,不留遗憾的奋斗,在学业和爱情上,无论结果如何,最后得到的都是不留遗憾,而不是“假如…如果…” 青春,没有固定单一的颜色,但喜怒哀乐都要充满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