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帝国兴亡史(二)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谢伊寇马克
欧洲人地图上的非洲君主
在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谈一幅地图。这幅地图被称为卡塔兰地图。专业人士认为,这是中世纪绘制的最美丽的地图,也是制图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我们将视线投向最左侧的地图底部——这里是非洲。在西边、一个颌下戴着面纱的白人骑在一个动物上,可能是一匹骆驼,虽然制图者未必见过骆驼。骑骆驼的是一个柏柏尔游牧人。在东边,另一个身着藏青色的白人头上系着头巾,手上拿着一把弯形长刀,他是欧尔加纳的国王,欧尔加纳可能是今天阿尔及利亚的城市瓦尔格拉。两人的视线交汇于位于两者之间的人。他正坐在王位上,脸侧向一边。他的皮肤是黑色的,髯须修剪得当,小臂与脚裸露在外,穿着金色的宽大衣衫,头戴金冠,一只手拿着百合花的权杖,另一只手拿着一个黄金球。他举起这只球,仿佛要给世人观看。
国王统治的地区名叫几尼亚(Ginyia)。地图中,国王被四个地名簇拥着:塔加扎(Tagaza)、廷巴克图(Tonbuch)、加奥(Gougou )以及位于阿尔及利亚图瓦特绿洲之中的布达(Buda)。偏左的两个地名也是国王的领地,虽然领地级别不同:苏丹(Sudam,源于阿拉伯语的"Sûdân",指黑色人种)和马里(Melly)。图上配有一段说明文字,用加泰罗尼亚语写道: “这位黑人君主名为穆萨马里(Musse Melly),是几内亚的黑人国王。他的领地中有大量黄金,因此他是这里最为富裕尊贵的君主。”
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马里帝国史上最具盛名的曼萨之一,曼萨穆萨。

曼萨穆萨的威光
1312年阿布•贝克尔二世扬帆远航一去不返后,曼萨穆萨开始统治马里,直到1337年去世。他统治马里的这25年被公认为是马里帝国的黄金时代。
穆萨扩疆拓土,盛极一时。马里的疆域西到达冈比亚河和塞内加尔河下游谷地,臣服了沃尔夫王国。北至瓦格拉以北沙漠地区,控制了陶代尼产盐区,游牧民族桑哈贾也向马里进贡。东达塔德麦卡产铜区,但在南部马里的行政权力一直没有越过马林凯人居住区。在十四世纪中叶,从国土面积和国家财富来看,马里均可居当时的世界大国之列。
当曼萨穆萨骑马外出时,红地镶黄的王室旗帜在他头上飘扬。曼萨正式会见人民时,他随身携带着黄金武器,包括象征王权的一张弓和箭。曼萨坐在一个巨大的由乌木制成的王位上,王座安放在一个台子上,旁边立着象牙。曼萨身后站着大约30名奴隶。在曼萨的头上,一名奴隶举着一把丝质的红色遮阳伞,上面还有一只黄金打造的猎鹰。

臣属于曼萨的小国国王们分两排坐在两旁,他们的身后是骑兵将领。曼萨的身前站着持刀护卫,还有一名被称为杰利的主要发言人。曼萨从不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只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告诉杰利,杰利再向其他人大声通告。
曼萨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总是伴随着音乐,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鼓,象牙制成的号,还有被称为巴巴的一种木琴,这种琴以琴声美丽著称。

朝圣之旅
在所有去麦加朝觐过的古代西非统治者中,曼萨穆萨无疑是最出名的。1324-1326年,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觐,让北非尤其是埃及开始注意到这个遥远的西非国家。这也是非洲中古史上的重大事件。
当他在准备前往麦加的旅行时,占卜者建议他等到一个星期六出发,并且那一天刚好是那一个月的第十二天。这意味着他要等九个月才出发,但他依此行事。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旅行耗费了一年时间。据说共有数千人陪同曼萨·穆萨,其中有他最年长的妻子——带有数百名随身侍者和奴隶的伊纳丽•卡努特。随行人员还有马里官员和商人社区中的穆斯林、保护团队的士兵、赶骆驼的人、侍者和奴隶。数干头骆驼和驴子用来运食物、水和其他用品。除了牲畜外,还有奴隶帮着运这些砂金。据记载,他带领的随从至少有8000人。
当曼萨穆萨于1324年7月抵达埃及时,他们在开罗大金字塔附近安营扎寨。因为他带了巨量的黄金,他的埃及之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据记载,他的8000名随从中有500名为奴隶,每人手执一根重4斤的金杖, 100头骆驼各驮300磅黄金。他挥金如土,送给埃及纳西尔苏丹4万金第纳尔。他也送给苏丹的助理1万金第纳尔,对埃及王宫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大方。他布施和花费的黄金充斥开罗市场,使当地金价跌落12%,长达12年之久未能恢复原价。
穆萨一行人在开罗住了三个月,随后继续访问阿拉伯半岛,前往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圣地朝觐。
朝觐之后,曼萨•穆萨的财富轰动遐迩,马里帝国名噪一时。马里曼萨被称为“金矿之王”,是全非“最富裕最高贵的国王”。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还在谈论这件事。一位埃及作者记录道:“穆萨•伊本•阿布•贝克尔国王到达埃及境内,前来朝拜安拉的古老寺庙并拜访世人敬仰的先知之墓。穆萨是一位年轻男子,浅黑色的皮肤,面容英俊,风度翩翩。他在一群衣着华丽的骑着马的士兵之中,随行人员超过1万人。他带着精美万分、华丽非常的礼物和馈赠。人们说他领土的长度是走3年的路程,而且还有14个属地,其中有国王和统治者。”阿尔•尤马里记录道:“在我第一次前往开罗并在这座城市中停留时,我听说穆萨苏丹因朝圣前来此地。我看到开罗当地群众在提到这些人奢侈挥霍时兴奋不已。”还有一位收集史料的传记作者,当时的米赫曼达尔(Mihmandâr,即在埃及素丹宫廷中负责陪同外国使团的马穆鲁克官员)他这样描绘马里的统治者:“他身份尊贵,生活奢华,信仰宗教。 当我代表纳西尔丁·穆罕默德(当时马穆鲁克的苏丹)同他见面时,他用最周到的方式迎接我,并用最细致入微的礼遇对待我。王子宫廷内侍的儿子这样记录道: “他高贵而大方,慷慨施舍、善行无数。他带着100头骆驼负载的黄金离开马里。穆萨在朝圣路上的任何地方都挥霍黄金,无论是在马里到开罗之间经过的部落中、开罗还是开罗与汉志之间,在去程和回程的路上都在挥霍黄金,以至最后需要向开罗借钱。他以高昂的利润作担保,向商人们借贷。”聪慧、虔诚、富裕,这就是马里统治者留给开罗的印象。

马里的文化发展
这次朝圣过后,马里与北非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1337年,马里与摩洛哥哈桑苏丹互换使节 建立外交关系。马里国王热诚倡导吸收伊斯兰文化,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当时应聘前来的西班牙籍穆斯林建筑师阿布•伊萨克•萨希利,曾在廷巴克图、加奥等城市设计修建清真寺和宫殿。他帮穆萨盖了一座带有圆顶的矩形房屋。这开创了马里著名的“苏丹式”的建筑风格。这座房屋用五颜六色的石膏装饰着。廷巴克图著名的简格雷贝尔清真寺就是他奉穆萨之命建造的。

摩洛哥和埃及学者纷纷旅居马里讲学,培养了许多黑人学者,通过他们又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各地推广教育。一些商业城市逐渐发展为伊斯兰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负盛名。桑科雷清真寺收藏浩如烟海的书籍手稿,成为驰名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大学。历史悠久的西苏丹学术文化在廷巴克图开出绚丽的花朵,开辟了西非黑人文化光辉灿烂的新时期。马里帝国文化的特色是,它既吸收了北非伊斯兰文化的精华,又保存了西苏丹黑人文化的特色,而融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哺育了西非广大地区许多民族,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伊本白图泰1353年访问马里帝国时曾绘声绘色地描述帝国的繁荣和帝王礼仪的隆重,他对马里人民赞不绝口:“这些黑人具有很好的品质,这里很少有不正直的人;在所有民族中,他们是最少发生不公正的事的。他们的苏丹不宽恕任何行为不端的人。国内外到处均感安宁,行旅和当地居民都不担心盗贱偷抢和暴徒行凶”。显然,马里当时的经济文化正在向上发展,社会安定。

1337年穆萨去世后,他的儿子马加继位。但曼萨马加统治了四年就去世了。之后的王位由马加的叔叔,即穆萨的弟弟苏莱曼继承。苏莱曼在位期间,马里依旧繁荣,但巨大的危机正在马里帝国内部酝酿着。

参考资料
(1)郑家馨:烜赫非洲中古史的马里帝国
(2)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3)戴维•C•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
(4)F. 富威尔-艾马尔: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