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慢慢寻子路》简评

2021-11-09 23:08 作者:sepstar  | 我要投稿

电影《慢慢寻子路》是一部塞尔维亚出品的,以塞尔维亚为背景的现代批判主义电影,一部比较悲情的电影。

原来的南斯拉夫电影曾经在我国火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都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电影。只是当南斯拉夫不存在了,当塞尔维亚近二三十年急剧变迁,谁还知道有塞尔维亚电影,过去的荣光永远属于过去,不属于现在。这样的一部《慢慢寻子路》应该是这近30年多年来,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新的塞尔维亚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背景大概就是近些年。然而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电影中所展现出的塞尔维亚则是一个凋敝的,破败,过去的景象——当然首都贝尔格莱德之光鲜的,现代的。这种反差是十分强烈的。曾经,南斯拉夫也是一个欧洲的二流国家,有种当时超越我国的生活水准和发展水平。如果电影里的确实是当下塞尔维亚的真实,那么这种反差确实是让我有些唏嘘、同情。对于这30多年的历史我是知道的,对于南斯拉夫的消亡和塞尔维亚的悲情我也是明白,而且我还在18年的时候去过塞尔维亚——当然是去的贝尔格莱德,但是电影中多描绘呈现的乡村的景象,小城市的景象还是让人伤感。

电影让人伤感的不仅仅是在对于现实的呈现(如果确实真实的),而且更在于剧情,或者说故事。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悲情的故事,一个悲剧。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失业的爸爸,因为一些变故失去了两个孩子的监护权,然后他决定一路步行300千米去往首都贝尔格莱德向部长亲手提交申述信。故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父亲的独角戏,是他前往首都的艰辛历程。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好人,他也拿到了部长的批复,只是最终故事没有大团圆,他依旧没有带回孩子,而且他曾经的家唯一一点的财产也被周围的邻居瓜分了。故事在父亲的孤独中,无助中结束了。没人知道他是否后来带回了孩子。

看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前几个月上映了一部捷克的电影《小小港湾》。两部都是前东欧的国家制作的,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都是批判性的,都是家庭伦理中折射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故事。这两部电影都反映出了这些前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痛——底层民众的伤痛——破败的城镇,凋敝的经济,以及人情的冷漠。这些东西都是两部电影共通的。

相对来说,捷克的电影因为是孩子的视角,所以带有一些童话的,浪漫的色彩。而这部完全是大人视角,完全是冷冰冰的,惨淡的。这个男人失去了工作,差一点失去妻子,就因为这些他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最后他连他那个没有水电的家都要失去。他是多么的失望乃至于绝望。面对这,他有反抗——他去首都讲理,去首都申诉,去福利中心坚持。只是这样的反抗显得是无力和无助的。或许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正是这部影片要表达的。

这部电影看着让人伤心,怜悯。演员很好地把那种无力和无助表现了出来,这点来说,这部电影是不错的。只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太显得凄凉和悲伤了。个人评分7.5-8分。


《慢慢寻子路》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