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彭士禄”,祖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2022-03-05 16:56 作者:探索宇宙科普  | 我要投稿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顾诵芬、彭士禄两位投身大国工程铸造“国之利器”的科学家行稳致远、遨游星海的中国航天人用敬业、无私和奉献感动了全中国。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3岁丧母,4岁丧父,8岁被捕入狱,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幼年颠沛流离的经历让彭士禄超乎寻常地懂事与努力,他深怀感恩之心,立誓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和人民。他一生做了两件事,作为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研发设计了“深海利器”核潜艇,作为总指挥为中国建起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这两件事都掀起“核巨浪”,改变了中国核动力的发展格局。“彭士禄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一位正直、无私、善良、光明磊落且幽默风趣的人;一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任的人。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第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1928年,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父亲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他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为了躲避追捕,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抓进监狱。阴森恐怖的牢房里,到处都是虫子和虱子,不仅如此,敌人还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在监狱待了一年的彭士禄出狱了。出来后不久,灾难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未满11岁的彭士禄再次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将他安排在香港和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经历过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童年,彭士禄超乎寻常地懂事与努力,劳动的同时不忘刻苦学习,心中立下誓言,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在彭士禄苏联学习期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潜入太平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美国东海岸,在下水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总航程达到6万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仅有几千克,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样重大的战略武器让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慑,也迅速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1956年,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把彭士禄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与“核”结缘,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祖国核事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58年底,祖国组建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开始核动力装置预研。这一年,彭士禄刚好从前苏联学成回国,并被安排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前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主席豪迈地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成功之路是那样的崎岖、曲折。1962年,祖国决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弹和导弹。核潜艇项目下马,只保留一个50多人的核动力研究室。这时的彭士禄已经是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该室大多数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基本都不是“核”专业。于是,彭士禄和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老师,给他们开了反应堆物理等五门专业课。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隔年3月,搁置多时的核潜艇项目重新启动。彭士禄告别家人,只身入川,参与筹建我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试验基地。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1970年12月26日,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缓缓驶向碧波深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彭士禄他们用6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核潜艇成功了,跟核动力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彭士禄又有了新的使命。这一次国家交给他的,又是一次极为艰难地开拓垦荒。中国发展核电,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年近花甲,他再一次踏上了共和国核电事业的拓荒之路。此时的大亚湾核电工程,既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也缺乏足够的人才和技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攀登核电领域的“高精尖”,无异于建“空中楼阁”。尽管如此,在彭士禄等人的艰苦努力下,大亚湾核电工程于1987年顺利开工。同年,他又被国家委以新的重任,担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负责建设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建造成功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由彭士禄担任首任董事长的秦山二期,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的时间里,彭士禄带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电领域的拓荒之战。2021年3月22日,为祖国“深潜”一生的彭士禄院士走了,遵照他的嘱托,他将永远与大海相伴,永远守望祖国的海洋。从烈士遗孤到杰出的中国核动力科学家,彭士禄历经风霜雨雪的嬗变,坚忍不拔,为世人所赞赏。历史是多情的,中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与核相伴一生的彭士禄院士。他的故事,我们始终铭记,他的精神,我们去传承。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彭士禄”,祖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