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道具篇(5)——【胭脂水粉】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1、胭脂膏子
说起来,文中的宝玉乃是此中高手,调配胭脂膏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来更是不慌不忙。最精彩的情节当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一节里的交代了。
来看原文:
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象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况且又是他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倒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梳妆情节也不过如此了!
世间竟有这等奇男子,将紫茉莉碾而为粉,蒸花露而和胭脂,更能达到润肤与美颜兼顾,连不少见大世面的平儿(江南王家也是皇商名流,她是凤姐的跟班,自小深受器重。)也深为称赞。宝玉啊宝玉,你可真是生错了时候,若是能够活在当下,只怕安娜苏.艾杜纱、CD之流全要退避三舍了,天下彩妆界教主,舍我绛洞花王其谁?
而87版留给我的又一个遗憾就是,平儿理妆这样精彩的好戏竟然也删去了!大概是觉得宝玉向姑娘们献殷勤的例子多不胜数,不在此一节。也可能是那“宣窑瓷盒”,“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的花粉及"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倒膏子一样"的胭脂实在是难煞人也,竟至于无从下手,也未可知。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们没有看到平儿的新妆,倒是在探春远嫁的时候,交代了一场调制胭脂膏子的戏。特截图如下:
这个调制的办法倒还真是中国民间的古法,周汝昌先生考证了来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采集各色新鲜花瓣,按需要加以清洗,晾干,准备好小石臼,也洗净备用。
2.将花瓣陆续加入石臼中,以小石杵轻捣至汁液渗出,再倒入细纱布里拧出精华的花汁。根据需要加入少许香料,羊毛脂,蜂蜜,甘油等具有润肤功效的原料。
3.将上好丝绵剪成圆形小片,层层铺于胭脂盒中,再将沥好的花汁倒入,务必使之深入浸透,静晾两到三天即可使用,用时只须揭起棉膏一张,按需要搽于颊、等处即可。故此原文中才说"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可见最早的胭脂恰恰是成张的,而且是唇膏与腮红通用。
有意的姐姐妹妹们不妨一试。纯手工DIY,安全无刺激,用料天然,效果持久,秉承中华传统彩妆之理念,推陈出新...........

2、胭脂盒
下面也让大家看一下漂亮的古代胭脂盒们吧:
这是唐代青玉凤鸟纹胭脂盒,玉质油润丰满,光泽稣滑,好生美丽:

这是珐琅瓜形胭脂盒,也是慈禧的爱物之一。绝对是同类事物中的精品。
盒圆形,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并锤錾出等距的凹线条纹,使盒体呈现出丰满的瓜瓣形。盖顶部饰瓜蒂 、瓜叶形盖钮,与盒之造型相呼应。盒体为银镀金质,局部施以透明珐琅彩,主要颜色为水粉、水绿,又以蓝、藕荷、红等色加以点缀,绘制竹、兰等图案。粉盒造型别致,花纹布局疏朗,色彩淡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不失原貌,反映出清晚期手工艺品精湛的制作水平。

这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和田羊脂玉胭脂盒------羊脂美玉,细腻洁白,名满天下。这个胭脂盒子本身倒也没有什么长处,最难得的是里面的胭脂膏子竟然还在!昨天老公问我还能不能用?我想起金庸在<神雕侠侣>里写小龙女和杨过二人成亲之时的情形来。
首先是杨过发现了些胭脂水粉: "杨过把一件件衣衫从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只珠钿镶嵌的梳妆盒子,一只翡翠雕的首饰盒子,梳妆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干了,香油还剩着半瓶。"
这本是林朝英为自己预备的嫁妆,至此至少已经有百年以上历史了。
再看小龙女的做法:
"小龙女拿起胭脂,调了些蜜水,对着镜子,着意打扮起来。她一生之中,这是第一次调脂抹粉,她脸色本白,实不须再搽水粉,只是重伤后全无血色,双颊上淡淡搽了一层胭脂,果然大增娇艳。"
由此可见,在密闭的类似古墓的地区,这些东西的保质期估计很长的说。爱美的姑娘们大胆试一下吧,新疆不是出过香妃那样的美人吗?为了美丽,正须勇往直前!

3、桂花油
近两百年历史的扬州谢馥春桂花油——记不记得湘云念过:“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
桂花油首先是用到了桂花香料。桂花是百宝树,叶子常青可观赏,花香馥郁可怡性,花朵可以提取香精,糖腌后可以食。桂花油和刨花油的不同处在于后者是属于民间的,前者则是经过精心配制的,一般原料有甘油、白油、香料,有的有天麻子油,或者芝麻油!

4、茉莉粉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除了上文提到的胭脂膏子,还有茉莉粉,《红楼梦》第44回,“宝玉忙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红楼梦》第60回,宝钗的丫环蕊官让春燕捎给好友芳官一包蔷薇硝,恰贾环在宝玉这里,也想要一些回去给彩云,芳官因为是朋友所赠,便从屋里取自己的蔷薇硝,发现用完后就以茉莉粉代替。贾环高兴地回家给彩云献殷勤,结果被彩云发现受骗了。赵姨娘趁机在旁添火,说趁现在贾母去宫里“撞尸”,凤姐有病“挺床”,要大闹一场“报仇”,贾环不敢去,又用“三姐姐”激了赵姨娘,赵姨娘便气狠狠自己去怡红院,宝玉不在家,赵姨娘把茉莉粉照着芳官脸上撒来,并指着芳官破口大骂,芳官反唇相讥:“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赵姨娘便打了芳官两个耳刮子,芳官便泼哭泼闹,与赵姨娘身体纠缠。

第六十回的回目里出现了四样东西: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和茯苓霜作者用四种不同的保养品来串联小说的回目。好的小说作者特别善于穿针引线,这么大的家族,人事复杂到理不出头绪,可是作者就用小小的蔷薇硝跟茉莉粉把事件串在一起,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组织起来,构成这么有趣的故事。其实这四种东西都是空的,只是起穿针跟引线的作用,那些唱戏的小孩跟赵姨娘的关系,贾环跟彩云的关系,芳官和柳五儿的关系……全部借着这个蔷嶶硝、茉莉粉、玫瑰露和茯苓霜串在了一起。

据《本草纲目·拾遗》载:“紫茉莉,二、三月发苗,茎逢节则粗如骨节状。叶长尖光绿,前锐后大。小暑后开花,有紫、白、黄三色,又有一本五色者,花朝暮合。结实外有苞,内含青子或簇,大如豌豆,久则黑,子内有白粉。”美容时可采取成熟种子若干,研成粉末可清热和解毒,取粉擦脸可除面斑等,使面部光洁、白皙,有美容之功效。

5、蔷薇硝
《红楼梦》第59回:“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斑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

蔷薇硝是一种对症的药用化妆品,其成分可能由蔷薇露和银硝合成。从药用角度看,野生灌木蔷薇的根枝叶花均可作药,其性凉、甘、苦涩,可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医书记载蔷薇枝可治秃发;叶外敷可生肌收口;花则能清暑、和胃、止血,小量外用可治疗口疮及消渴,还能润泽肌肤,去发腻脂。这里说的“硝”,是某些矿物盐的总称,一般具有消散、拔脓、祛腐的功效。


6、洗发护发类
仔细看,袭人手中拿得不正是些"花露油并些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吗?-------一丝不错啊。青润的芭蕉叶下,一个如此可人的姐姐这么毫无私心的关怀着小丫头子,怎么由得宝玉不打心眼里感叹:能同生共死者,不过袭人、黛玉两个罢了。
最著名的洗护产品应该是袭人姐姐为芳官准备的那一系列了.....
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袭人道:“我要照看他那里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几个钱才照看他?没的讨人骂去了。”说着,便起身至那屋里取了一瓶花露油并些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叫一个婆子来送给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