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博泰上市在即,发力ADC赛道,一文回顾科伦的转型之路
声明:不构成投资指导建议
——科伦博泰快讯——
7月10日,科伦博泰早间披露全球发售情况,最终发售价为每股60.6港元,预计于7月11日上市。公司此次IPO所得款项净额约12.6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若悉数行使超额配售权,公司募资将增加2亿港元。
公告显示,科伦博泰的香港发售股份获轻微超额认购,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的H股总数224.47万股的约1.27倍;国际发售股份已获适度超额认购,相当于国际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的约3.4倍。
科伦博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尚无药品成功获批上市。2021-2022年,公司分别收入3232.2万元和8.04亿元,对应亏损8.9亿元和6.16亿元,同期研发开支为7.28亿元和8.46亿元。不过,科伦博泰的母公司科伦药业在不断“输血”,截至2021年及2022年末,来自科伦药业的资金分别为23.58亿元和27.9亿元。与此同时,科伦博泰也在不断的融资,在外部投资者中,默沙东投资1亿美元,拿到6.95%的股权。
作为科伦创新药转型的子公司,上市的动作,从我看来,外界关注度肯定是相较于前两年,是减少非常明显的。对于在旧有赛道深耕多年的大药企,我自始至终是怀有审慎态度的。简单说来就是臭毛病太多,压抑个性,培养职场坏习惯,我非常不适应。科伦转型创新药,最为外界关注的肯定是ADC赛道,以下面的消息管中窥豹:
SKB264(Trop2 ADC)去年5月已由科伦博泰有偿许可默沙东中国以外区域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首付款为4700万美元和不超过13.6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的净销售额提成。不过,科伦博泰在交易中获得的首付款比例并不高,这也引发了市场争议。作为对比,2023年2月,康诺亚子公司KYM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订立独家许可协议,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及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
所以,不能只看BD总额。还是看合作首付款的诚意,以及各个研究节点披露的研究数据:
Trop2 ADC丨第一三共/AZ股价大跌,科伦能否逆袭
续写为何第一三共的Trop2 ADC肺癌坎坷,科伦可能逆袭?
创新药的研究成功与否代表着转型是否成功,而大药企的基本盘还是既往时代积攒下的产品能否成为现金奶牛。
——国家集采中标情况——
作为老牌药企,众多仿制药是否能够顺利进入集采目录,对于企业的存续发展尤为重要。去年,第五批国家集采结果陆续公布,科伦药业可谓是大赢家,11个产品,18个品规,全部中选。


来源:科伦官方公众号
从一致性评价的历史来看,早期阶段是非常严格的,也导致一致性评价的研究试验费用水涨船高。现在在创新药赛道已经工作四年,所以,一致性评价和集采的信息,本人关注寥寥。是否由于企业参与度不高,后面存在灵活处理,单纯成为拼价格的犹豫,各人有不同的观点。毫无疑问的是,集采为了防止出现小厂中标后续供应不足的尴尬,也会对科伦为代表的大药企一定的灵活度。
——两位老将的握手——


对于科伦药业,算是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当年由垄断大输液企业转型成为研发型药企,老董事长刘革新引进前齐鲁研发老将王晶翼,两位叱咤药圈的老将,开启了科伦研发的长期巨额投入。
2012年底开始,科伦药业全面启动创新转型,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科伦药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维持在5%~8%之间,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制图:金融界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根据3月11日的投资调研会议纪要,2021年计划投入15-16亿,较2020年增长1亿左右。
——发力ADC领域——
根据会议纪要,整理如下:
科伦的治疗领域:肿瘤为核心研发领域,会开展大小分子协同战略布局,乙肝、疼痛等重大领域也会持续跟进,同时也会立项好靶点,建设具有增长性和抗风险能力的管线,未来有好的靶点也会进行布局。
科伦的项目技术类型以 ADC 为主,继续重点推进已有 ADC 项目, 2021 年 Claudin 18.2 ADC 进入临床。除已有管线,会基于生物学系统布局临床前靶点,以提升整个 ADC 管线实力。
A166(靶向 HER2 的 ADC) 已向 CDE 提交关键Ⅱ期申请,就 166 的数据表现而言在 HER2 ADC 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A264(靶向 TROP2 ADC )已获得一期临床数据,就目前看来具有 me-better 潜力,同时 A264 在对外授权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于当下火热的ADC赛道,荣昌,恒瑞等也都在加速布局,与其相比,竞争优势在何处?
回答:回顾公司ADC平台建设,可以说是不断持续丰富深化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生物学评价能力,能够承接更多靶点的研发。因为靶点生物机制不同对于毒素linker的配比也会有所差距,就不能用套用固定模板,就需要ADC平台能够针对不同靶点系统性科学配比。此外,研究院对平台也做了技术控制,逐步产生成本优势。研究院是着眼于建设成体系、稳定的ADC平台。截至现在公司的ADC临床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由此汇总来看,科伦还是非常看好ADC赛道的,也全速推进A166、A264的研发进程。


本小编看重的倒是其在集采扩围和常态化之下的应对之策,近期也有看到其在官网的医药代表备案制公开信息可查,且在探索CDMO、CSO、CMO等多种合作模式,是否会走出一条新的药企转型之路,拭目以待,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