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能活下来吗?希望渺茫。
最近华为大嘴余承东又出来放炮了:“除了华为和比亚迪,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厂商都熬不过激烈的竞争”。比亚迪肯定是没问题的。比亚迪现在年销售汽车数量已经超过200万辆,今年将会冲刺300万辆。在这样的规模下,比亚迪的财务状况已经彻底健康,汽车业务进入正循环,加上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位置上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可以说只要比亚迪他自己不犯战略性错误,他必然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活下来那个。那华为也能活下来吗? 机会渺茫。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极度内卷的红海行业,每一家车企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要成为六边形战士,就是不能有明显的缺陷,要在主要领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华为目前的ICT模式天然没办法生产出具备全领域竞争优势的产品。 首先,强竞争优势的汽车公司不会跟你合作,用上汽的话来说,我们怎么可能将灵魂交给华为呢?即便是比亚迪,跟华为的合作都是浅度的,核心领域根本不想给华为染指。这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不具备强竞争优势的汽车才会跟华为合作,例如小康股份。 在ICT模式下,华为只会做汽车的几个核心领域,例如说软件和电机等系统,那么其他华为不做的领域,就必然要交给这些不具备强竞争优势的小车企来负责。这些小车企负责的领域,很可能就会成为产品的核心缺陷。举个例子,例如像问界M7,就是用小康类似车型魔改而来的,整个产品力很差,所以销量也很差。即便是目前的拳头产品M5,这段时间以来销量也一直不好。华为可以凭借他的品牌效应,凭借他的渠道优势,凭借他的情怀,让客户在一开始的时候买单。但是客户都不是傻子,你产品有明确竞争劣势,客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是会感知到的,最终还是会抛弃你的产品。 华为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困境吗?他是知道的,例如说之前余承东就因为要不要下场造车这个事情跟华为高层闹起来。但是任正非仍然毫无犹豫地按住余承东想自主造车的心。为什么呢?因为华为缺钱呀。自从美国制裁华为以来,华为就丢掉了利润最大的C端消费品业务,要不是政府支持和广阔的中国市场,华为就危险了。造车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领域,投下去,500亿都不是事,君不见蔚小理这几年亏了多少钱。 不亲自下场造车,华为很难赢得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