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停滞中的剧场人|夏天到了,剧场关门了

2022-05-11 21:24 作者:聲視Voisual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的标题在选题之初便取好了——“夏天到了,剧场会开门吗?”那时,北京还没爆发疫情,这个标题是我们对剧场的期待,也是我们对上海的期待。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北京的疫情愈发严重。节气永远准时到来,但北京的演出却延迟了。夏天到了,剧场关门了。

 ——聲視Voisual

从2020年的那个春节开始,这已经是新冠肆虐的第三年,三年前的今天,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口罩与消毒酒精竟成为日常出门的必需品。

日子向阻滞中慢慢下滑,期许与希望开始变得谨慎。呆在家中的时间飞快,生活被按下了倍速,一眨眼春日已尽,夏天到了,一年四季交替如常,然而所有人心中都明白:有些东西再也回不来了。

空无一人的上海杨浦滨江 (来源:新华社)


后疫情时代,戏剧舞台成为了薛定谔的盒子——谁也不知道下次的演出会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下次剧院开门是什么时候,不确定的等待中,我们好像已经错过了一整个春天,现在又要错过这个夏天吗?

因为城市文化的关系,剧院人大多集中在上海与北京两地。上海首先爆发了大规模的疫情,为了实时了解戏剧人的现状,我们采取了电话联线的方式,然而随着采访的进行,北京的疫情也日趋严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沪对话”——我们身在两地,却拥有相似的境遇。

剧场关门的日子里,那些剧场人还好吗?


- 寻求出路的出品人-

孙吉顺  北京  制片人、剧作家


孙吉顺大学学的是新闻,但他出品的原创儿童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口碑爆棚,豆瓣开分9.7分,现在8.9,依然是国产儿童剧评分最高的。

《体育场的流浪猫王》部分豆瓣评价


时逢假期,孙吉顺还忙着安排工作。《滑雪场的流浪猫王》作为《流浪猫王》系列的第二部,本来安排在五一档期演出,这是他们特别争取到的。在定下档期时,他也考虑到了疫情的风险,想着五一黄金档总该会好一些。但没想到五一将近,北京的疫情来势汹汹,文娱场所不得不歇业。在首演的四天前,孙吉顺收到了通知。

演出的事情也只能延期到六月。六月会好起来吗?孙吉顺心里也没有底,但眼下先把东西预备好,到时候如果延期,就再想别的办法,总不能因为“可能”而停滞不前。

截图来自孙吉顺朋友圈


路堵住了,总要从其他路上想办法。孙吉顺是个灵活的人。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新京报》、搜狐、凤凰以及唐人影视,而后又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在这十多年中,他做过编剧,写过小说,还参与营销过近百个文娱项目。虽然主业是电影,但因为喜欢,2017年,孙吉顺决定也投身儿童剧市场。

在儿童剧投资上孙吉顺自认还是个新人,虽然早在2003年,他就开始编剧导演《忏悔的绳子》等多部实验话剧作品,2009年又编导了《你在红楼我在西游》等商业话剧,但真正接触戏剧投资出品,已经是2017年的事情了。在戏剧领域,儿童剧市场相对成熟,但仍然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戏,有的三四十万就做成一个大型儿童剧,巡演剧院采购也只需一两万,很多项目更是互相比价压价。而孙吉顺在2019年的《体育场的流浪猫王》前后花了两百多万,想起当时的投入,他多少感觉有些后怕。但其后《滑雪场的流浪猫王》还是花费了近两百万的成本,孙吉顺不想做那些看起来敷衍低幼的故事,他想要做原创,想要做一个纯粹儿童视角的好故事,他坚信这些在儿童成长期时观看的文艺作品,一定能为他们日后的人格塑造产生正面的影响。


《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工作人员合影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小时候我能看到这些,我应该会变成更好的人吧,更有勇气。”童话作家是孙吉顺一直以来的崇高梦想,而出版过一本“半童话”《遇见信天翁》的他,现在还在路上。他坦然做儿童剧不赚钱,但就是喜欢。

当然,他也在尝试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盈利:他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影视行业,手上还有几个正在开发的体育电影项目;最近他还了解到数字藏品这一新概念,正在着手将流浪猫王和山海经做一个联名。他一直很喜欢《体育场的流浪猫王》的一句歌词:“信心就像数学题,一开始不会也没关系,要坚持努力练习,一定不要放弃。

由于疫情的影响,文娱产业这两年并不景气,剧院更是。但孙吉顺几乎不去想转行的事情。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太远,想不到自己除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没办法,千金难买我乐意,做戏剧是挺难但又有意思的事情的,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戏剧获取人生给养。”最后这句话孙吉顺引用了戏剧制作人王可然在《一切为戏剧》里说的,他一直很佩服后者。


-等待中的剧院人-

王胜男 北京 剧院工作人员

王胜男已经在北京保利剧院工作了十多年,平日里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剧院的档期填满。疫情开始后,外国的剧团不能进入国内,这意外着一半的戏不能上演,只能另寻他法。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剧场空下来的档期为国产戏剧提供了更多机会。对于大部分民营公司来说,只有制作出更好口碑的作品才能吸引到观众,从而实现盈利。明星在戏剧上的吸引力并不绝对,比如上海一出好戏制作的中文版《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没有任何明星却场场爆满。


从三月开始,保利剧院的演出就陆续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除了被困在上海的剧团,位于北京周边的舞美工厂被困在原地,道具进不来,北京本土的剧目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因此出现不少空窗。

而为了填补空白的档期,剧院联系到了同样因为疫情而不能全国巡演的舞剧《只此青绿》,临时安排了一周的演出,但没料到前后两周原本的戏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演,《只此青绿》就顶上了三周的戏——先是中间的一周,再是前后两周,反常的开售时间让不少想看首演的观众对剧院不满。在三周的时间里,《只此青绿》在保利剧院连续驻演了18场,打破了舞团此前的纪录,几乎场场售罄。


在北京的疫情开始后,保利也接到了通知要求关闭剧院,原本安排的《唐朝诡实录》《人间失格》以及《伤心咖啡馆》等演出不得不再次延期。虽然演出不再,但王胜男等工作人员还需要每日上班,好处理演出的相关退票事宜以及接下来的演出安排。“我们现在都戏称为闭环流程”王胜男笑道,“签演出合同,开票售票,取消退票,签退场合同”。


采访当天,王胜男的朋友圈图片


武汉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所有人对舞台的现状充满了不确定,大家都在互相打听情况,大年二十九的深夜,剧院接到了政府的电话通知要求停演,连夜发布推文开放退票。王胜男还记得,在2021年7月,南京疫情再次大爆发,当时他们正在为当晚《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演出装台,中午就接到了政府通知不得不停演。而在接到通知之前,为了避免不能演出,剧团避开了回到南京的预定行程,每日做核酸。但眼下大家只得收拾东西回去,虽然表面风平浪静,但每个人心中都汹涌着别样的情绪。好在一段时间后,疫情趋于平稳,戏还是如愿登台了。

三年来不断发生的延期退票,让王胜男对如今的状况早有心理准备。仅在2021年,保利剧院就有三次停演,三个月没有戏上,而在这个月中,为了保证剧院的正常运转,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仍需要支付,而对于一个拥有上百位员工的企业,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往年一年,剧院演出总场次约在250场左右,而受疫情影响,这个数字削减为150场。保利剧院最近也在尝试拓展一些新的业务,比如线上APP的云剧院转播,不过目前为止,这些视频还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并不能达成盈利条件。


空荡荡的吊杆 截图来自王胜男朋友圈


剧院总会再次开放,想要看戏的观众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几年随着观众素质的整体提高,剧院已经很难有淡旺季之分,只要有优秀的戏剧登台,观众一定会买账。这和戏剧的观众群体脱不开关系,与电影不同,看一场戏剧需要花费的不仅是相对高昂的票价,还有精力上的付出——不管是交通还是看一场戏的时间,都要比电影长得多。走进剧院的观众大多对自己要看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期待。再加上多年来保利剧院对戏剧的专业选择,让观众早已对其产生了品牌信赖。


疫情期间的剧院观众席


聊起疫情后的打算,王胜男告诉我们,她很久没有带还在上学的女儿出去旅行,严苛的防疫政策以及时不时爆发的疫情让人们对旅行望而却步。在采访的最后,王胜男提醒我们要记得去做核酸——彼时北京朝阳区刚刚颁布文件,要求全区居民在居家办公之外,连做三天的核酸。



-没有舞台的演员们-

刘令飞 上海 音乐剧演员


被业界称为“行走CD机”的刘令飞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上一次的公开演出还是在去年年末的《人间失格》。从刘令飞不定期更新的直播中很明显能看到,当初他为演出剃短的头发已经变长了许多。

舞台上的刘令飞 vs 直播间里的刘令飞


上海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人间失格》的全国巡演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不过这也在刘令飞的心理预备中——在去年就已经有诸多项目因为零星爆发的疫情不得不延期,“做好打算”已经成为了一个剧场人的职业心理素养。

虽然隔离在家,但刘令飞的工作起居与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排练只能转到线上。尽管工作上有诸多不便,刘令飞言谈间也鲜见焦虑的情绪,在采访中他反复强调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他看来,焦虑是对抗现状最无用的一种情绪,与其抱怨,倒不如着眼于一些更实际的行动,比如在家阅读或者是健身,以等待新机会的到来。

采访时刘令飞发来的消息


疫情阻碍了一些项目的正常运行,但总有还能做的事情。作为舞台剧演员,刘令飞非常反对将自我约束在一个刻板印象中。2020年夏天,他就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JLbespoke”,制作自己设计的戏服或是日常穿着,为此他还为品牌设计了Logo——品牌名字构成了一个精巧的衣架形状。

刘令飞设计的品牌图标


即便演出被延期,也没有磨损他对当下的信心。等待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就像往常一样,做好演出前的等待吧。


桑可舟 上海 音乐剧演员

在上海疫情开始后,待在家里的桑可舟试着开始直播。不过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桑可舟选择了与粉丝连线的方式,自己反倒变成了听众,借此了解他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的粉丝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从业者等,还有身在澳门的粉丝带着整个直播间的人一起“云旅游”。桑可舟印象最深的还是一名来自儿童肿瘤医院的医生,在听完他的故事后,桑可舟萌生了去儿童医院做公益活动的想法,只不过这项活动也只能安排在上海解封后。

舞台上的桑可舟 vs 在直播间与粉丝连线的桑可舟


今年33岁的桑可舟此前在北京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去年6月为了一个音乐剧项目,桑可舟搬到上海,他很喜欢这座具有文化活力的城市,这里充斥的文化艺术氛围让他情不自禁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感受生活”,这是他之前未曾有过的体验。这次疫情开始后,桑可舟的一些工作也受到了影响——预定在四月份开始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他本打算前往北京进行面试,却因为疫情无法前往。

疫情封闭给桑可舟的上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本来在剧院与家两点一线的他突然多了许多接触左邻右舍的“机会”,现在他已经能够和社区的人熟练打成一片,调侃负责他们楼栋团购的上海老太是刀子嘴豆腐心。居民间的互助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突出作用,邻居间相互赠与或是交换物资,两边善意的拉扯,来来回回,像是吵架一样。为了让出珍贵的饮料,桑可舟不得不把东西扔下就跑。他居住的小区也是上海第一例确诊所在,地点离他的楼栋只有100米,因此预先囤积了一些物资,心态才相对从容一些。


截图来自桑可舟微博


封控在家的日子,桑可舟已经学会了给自己理发——两边的鬓角剃短,顶部的头发暂时还没有勇气处理,自嘲看起来有些像是非主流。在不直播的时间里,他开始慢慢填坑,忙碌时无暇顾及的阅读、练琴在居家的日子里都捡了起来,桑可舟将不得不困在家的这段时间形容为一名运动员寻找花朵的过程:原本的赛场消失了,他也因此能看到外面的花园,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花,这样等他再站到赛场的时候,人们就能看到他胸口的那些花,也许更能得到一些力量。对于眼下的情况,桑可舟希望自己能像他最喜欢的日本动画《海贼王》里的路飞那样,永远一往无前,永远有去面对生活的强大能量。

桑可舟的微博里,能见到不少《海贼王》的影子


陈恬 上海/北京 音乐剧专业在读生

作为音乐剧专业的学生,陈恬的大学生活开始于疫情后,城市时不时爆发的疫情让她的大学生活有一半都在网课中度过。为了准备《爱乐之都》的节目,陈恬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就一直守在上海,仅在春节时回家乡温州呆了几天。

陈恬参加的《爱乐之都》节目

随着上海疫情愈发严重,陈恬与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在酒店隔离。节目的录制暂缓下来,但还是大学二年级的陈恬还需要上学校的网课,课程从每天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下午的五六点,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类声乐选修课中度过。也有老师担忧陈恬一人隔离在上海的精神状况,不过得益于每日与同学的线上排练交流,陈恬自感状态不错。

图片来自陈恬微博@你没看错我是陈恬本人

《爱乐之都》偶尔会给选手们安排些工作,就在采访的前几天,参加节目的选手们一起在线上录制了一首歌,由于信号延迟的问题,让声部之间的配合变得艰难了很多,编曲不得不将节拍卡死好让和声变得和谐。聊起节目,陈恬语气中难掩兴奋与感激。本听说郑棋元也会参加节目,怀抱着“不可能选上”的念头一冲动就去试了镜,没想到就被节目组相中去了上海,也因此拥有了一批粉丝。陈恬时常在微博与粉丝互动,就连留言的每一条都会回复。“我能感觉到大家都很爱我”,陈恬的信念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身边的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他们的支持让陈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习音乐剧。


截图来自陈恬微博@你没看错我是陈恬本人

4月,陈恬在上海隔离的酒店内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在陈恬过去的设想中,自己的二十岁生日会在节目组或是校园中热闹度过,如今却不得不隔离在酒店,不过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还是想办法为过生日的陈恬定了蛋糕,蛋糕在这个时刻的上海,属于“生存物资以外的奢侈”。二十岁的生日注定是特别的,陈恬虔诚地许下愿望。

图片来自陈恬微博@你没看错我是陈恬本人

“等待剧场重开的日子像是等待一朵花开。”陈恬这么描述。趁着隔离的时间,陈恬也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好让自己的花到时开得更盛大一些。她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能以“音乐剧演员”的名义而不是“音乐剧专业的学生”自我介绍,对于未来,陈恬并没有过多的担心。她才刚刚二十岁,她还会有很多很多个夏天。她现在期盼的就是疫情解封后录制完节目,然后能回家一趟。


作  者

瓜瓜

十九线艰难揾食小编剧

朝阳区认证迟到大王

偶发性喜剧人


主编:栗子

排版:央央


停滞中的剧场人|夏天到了,剧场关门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