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宠喜忧参半,iRobot i7+和石头T7S+哪款扫地机更值得入手?
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最近一段时间可是愁坏了博主了,春末夏初,喵主子的毛还在掉个不停,真是一年掉毛就两次,一次掉半年,家里的扫地机器人都被它掉的毛“缠死”多次,我也是很无奈啊,但身为爱干净的新时代男青年不能这么坐以待毙,打算和“毛”死磕到底。为了挑选一款功能强大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最近不断在攻略,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海量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中挑中了两款——iRobot Roomba i7+和石头 T7S+扫地机器人,最终选择哪个却犯了难,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将两款产品同时购入,使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结合最近的体验经历,现在把客观的测评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将要从外观设计、硬件配置、软件技术和清洁力四个方面对这两款产品进行横评对比。
外观设计各有千秋
一般而言,我们挑选任何一个东西,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外观所带来的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购买结果,所以一般的生产厂商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iRobot Roomba i7+整体以黑色为主调,凸显稳重大气,而石头 T7S+则是黑白搭配,简约时尚。个人更喜欢i7+扫地机的外观,配色看上去更舒服,更有整体感。不过审美方面大家也见仁见智吧。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iRobot Roomba i7+的自动集尘底座是整装来的,拿来即用;而石头 T7S+的自动集尘底座需要用螺丝手动安装各个部件,操作复杂,繁琐麻烦,我坐地上对照说明书拧了半天螺丝才装好,对老年人群体来说更是不够友好。
硬件配置不尽相同
iRobot Roomba i7+和石头 T7S+都是4000档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接下来我将从主刷、尘盒、集尘底座三个主要硬件配置上进行对比。
两款扫地机器人都配备了胶刷设计,对于清理毛发和防缠绕都很有力,这也是我作为铲屎官选择这两款产品的原因。不同的是,iRobot Roomba i7+搭配有双效组合胶刷,而石头 T7S+配备的则只是单根胶刷。两款产品的胶刷都采用可拆卸的设计,取出以及安装都很方便。
(GIF)
(GIF)
iRobot Roomba i7+的两根胶刷均为橡胶材质,棒身上有不同花纹,好处是抓取垃圾的能力更强。且两根胶刷一根负责剥离垃圾,另一根负责卷入垃圾,相互协作效率更高。而石头T7S+虽然也是橡胶材质,但是相较于iRobot Roomba i7+的胶刷更软,对于粘在地上的垃圾的清洁力略有点弱了。
再来说说对我这个铲屎官格外有吸引力的不缠毛发的功能。相比于以前带毛刷的滚刷,这两款机子的胶刷更不容易缠绕毛发,多余的零星毛发都会被自动卷到一边,不会影响胶刷的正常运转,轻轻一拿都可以拿掉。这一点无论是iRobot Roomba i7+还是石头T7S+都做得很好。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石头T7S+只有一根胶刷“孤军作战”的原因,尽管胶刷表面没有太多的毛发缠绕,边刷上倒是有不少残留。
两款产品都有自动集尘的功能,石头T7S+采用气旋多锥分离集尘方式,而iRobot Roomba i7+则采用抽拉式集尘袋去抽取收集垃圾。
这两种集尘方式,究竟体验感有何不同呢?
首先说说iRobot Roomba i7+,它通过Clean base自动集尘底座,可将机身集尘盒内垃圾自主吸纳到底座内置集尘袋中。一个集尘袋约可容纳30个集尘盒体积的垃圾,实际容量并不小,可供普通家庭使用约2个月,无需频繁更换,每隔两个月拎起扔掉再换上新的即可。集尘袋是抽拉式设计,4层阻隔材料使得摸上去手感很厚实,可有效阻隔过敏源,防止灰尘跑出,用料细节上很用心。缺点是属于消耗品,需要用户定期购买,不过价格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接受。
(GIF)
而石头 T7S+的气旋多锥分离集尘方式,刚开始让我觉得很新奇,结果用了几次之后感觉比较鸡肋,不仅需要在集尘桶满了之后手动清理,比较麻烦,每次倾倒的时候都会有扬尘情况导致二次污染,远不如i7+的密封的集尘袋更方便。
(GIF)
并且它的垃圾进、出口是同一个,由于进、出口处有胶刷的存在,体积较大的垃圾容易残留在胶刷处,不易进入集尘盒。自动集尘时,风力从侧边的“集尘进风口”进入,再将垃圾从集尘盒内吹出去,使其进入自动集尘通道。而在垃圾出入的过程中,机身内部也容易残留大量垃圾,时间一久就需要清理,清理起来也比较麻烦,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我要是有这个时间去手动清理,我为什么要买自动集尘版本的呢?
而大家比较关注的集尘中产生的噪音情况,实际体验中,两者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石头T7S+的自动集尘时间要比i7+略长,这也就意味着要忍受更长时间的集尘声。
(GIF)
在充电方式上,两款产品都可以实现自动回充,可以确保两者不会因续航问题而中断打扫。
软件配置各有千秋
在导航系统方面,iRobot Roomba i7+是采用iAdapt 3.0智能导航搭配vSLAM技术,并且通过ImprintTM智能规划功能,智能学习家居环境,优化全屋清扫路径,以此来构建家居地图,实现高效清洁。实际使用中,iRobot Roomba i7+需要一定的清洁时间去探测、认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几次跑图后,生成的家中平面图精确度很高,地图边缘也较为清晰。
而石头 T7S+配置有RR mason8.0系统,通过LDS激光导航规划家中地图布局。石头T7S+生成的平面地图同样很完整,但它的激光测距在面对玻璃门窗时,容易出现误判,出现绘图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对比下面两张同屋地图,可以看到石头T7S+在左上角的部分有明显放射状,那里正是我家书房的落地窗所在。本来以为是我设置有误的原因,结果在网上发现其他人在使用中也有这个问题,这个算是激光测距的一个小弊端。
(左侧为iRobot i7+,右侧为石头T7S+)
再说说两台机子的脱困能力,首先是iRobot i7+,它采用视觉导航,在遇到复杂的地形如桌底、床底等时可以较为耐心地进行识别,从而实现脱困,目前还没发现有卡住的情况。
(GIF)
其次是石头T7S+,它号称拥有6000多种脱困方案,可以实现智能避障,使用下来避障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对于数据线识别方面表现较差,依旧会吞线,而iRobot i7+在遇到拦路线缆时则可以轻松越过。
(GIF)
在App体验方面,iRobot Roomba i7+需要下载iRobot App,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看到App的主界面就是扫地机器人的设置界面,我们可以在上边查看扫地机器人的电量情况,查看绘制完成的地图,也可以对地图进行规划,比如对不同的区域添加房间标签,设置清洁禁区或者添加清洁区域。同时它也是支持动态更新地图,不用担心家中布局变化导致扫地机器人出现“智障”的情况。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iRobot支持双机互联,可通过imprint互联技术将i7+扫地机与他家的m6擦地机互联,实现先扫后拖的智能联动,有预算的朋友可以试试。
(GIF)
而石头 T7S+连接APP 成功后,同样可以在其设置界面上查看电量和清扫时间,可以查看绘制完成的地图,它工作时的清扫路径也是一目了然。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房间进行清扫顺序、清扫吸力、擦地强度、定时清扫的个性化设计。
相比较而言,iRobot的界面要来得更简洁,使用时一目了然;石头T7S+的APP界面则更加紧凑,两种风格不好说哪种更优,但是我让家中长辈选了一下,他们却大多更偏向iRobot的简洁风。
(GIF)
清洁力是关注核心,iRobot Roomba i7+略胜一筹
除了建图和导航之外,清洁力更是衡量扫地机器人器人好坏的重要标准。介绍完两款扫地机器人器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情况,其在配置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两者实际清洁效果的不同。我们分别进行了大块垃圾、颗粒物、主动清扫等的实际测验。在大块垃圾(用碎纸块代替)测验中,iRobot Roomba i7+快速通过,很好地通过边刷、双胶刷的高效配合,将纸块一块不落地“收入囊中”,但是反观石头 T7S+,同样的情况,却在扫过的路径中有纸屑遗留,不知是否是因为只有一根胶刷导致的 。
(GIF)
(GIF)
在清洁颗粒物(用绿豆代替)的测试中,石头 T7S+高速通过,但是通过动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颗粒物没有很好地打扫干净,有很多也都被打飞。而iRobot Roomba i7+虽然在测试的过程中也有颗粒物清洁残留,但是相较石头 T7S+的实际清洁效果表现要好太多。另外,测试的时候石头 T7S+因为大量吸入纸块和绿豆,集尘时直接宕机,只能手动倾倒垃圾,但是iRobot Roomba i7+并没有出现此情况。
(GIF)
(GIF)
而在主动清扫垃圾方面,iRobot Roomba i7+相较于石头 T7S+表现更加优异,通过动图可以看到iRobot Roomba i7+在没有清扫到毛发的情况下,有一个折返的动作,很好将毛发清洁,而石头 T7S+在清扫错过的垃圾时选择了径直离开和无视。
(GIF)
(GIF)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石头官方宣称AI智能升降模式当初让我很心动,但实际体验很差,因为常规家中地毯都高于5mm,但其实只能升起5mm,往往是没办法越过的。
选购扫地机器人还是要从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
任何家电的选购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当然,扫地机器人也不例外,性能的强大永远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体验中,iRobot Roomba i7+在导航、绘制地图、APP智能操作以及清洁效果上,相较于石头 T7S+有着略微的优势。对比下来,我个人更加倾向于选择iRobot Roomba i7+,但是也因人而异,如果你对防缠绕能力要求不高,同时需要具有扫拖一体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那么石头 T7S+会比较适合。你更加喜欢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