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神经调节:大脑,竟是护肝卫士?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生命科学煲汤人”。

生命科学煲汤人是浙江大学团队创建的生命科学趣味科普公众号,聚焦解读生物医学领域时事热点和前沿进展,用脑思考生命演化的历史,用心记录科学前进的时代。将生命奥秘熬成易于消化的汤,在清晨和黄昏为你端上。
原文题目:
肝脏的神经调节:大脑,竟是“护肝卫士”?
“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的锅需要肝!”
“今晚我要爆肝!”
高强度投入网络直播事业或其他兴趣爱好的人,常被誉为“肝帝”。

一张网图甚至试图说明,“肝帝”与常人的差异源于解剖学结构的不同。
当代打工人、上学人经常会使用“肝”来描述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可能是苦中作乐,可能是调侃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肝脏还能撑多久表示怀疑。

对此,笔者一直有一个疑惑:“肝帝”多是脑力劳动者,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们费的是肝?

经历一番皓首穷经的探索,从古典文献中,笔者似乎找到了一个解释。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古籍,《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目。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一句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原来传统中医认为,肝才是负责思考的器官!
时至今日,“肝”在网络流行语中又成了思考的中枢,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理论的复兴......
--------------------------------------------------------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大脑是人体的思考中枢。然而,肝真的和思考中枢没有关系了么?
非也!
多项研究成果证明,肝和大脑的联系非常紧密,受到大脑的精细调控。
肝脏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器官。它能够分泌胆汁,帮助我们消化摄入的食物。
肝脏还能解毒。在胃肠道中吸收的有毒物质或者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毒物都需要被肝脏转化为无毒的物质或者是毒性较小的物质,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肝脏也是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核心器官。肝脏糖脂代谢异常是疾病的病因:肝脏的脂代谢的异常可能会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糖代谢的异常与糖尿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肝脏一直在努力工作。在完成常规任务后,还要加班加点帮它们的主人们处理外界摄入的和人体产生的“垃圾”。
但是单凭肝脏,没有办法感知到其他器官的状态,无法和其他器官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工作效率。
这时,就需要统摄全局的神经系统下场了!

神经系统对于人体维持健康十分必要,人体中的不同器官、组织都需要神经元以及特定的信号来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并且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及时自我调整,帮助人体中的各种物质维持相对的稳态,从而保障人体能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调节肝脏已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不少研究都在探索自主神经与肝脏代谢的相关性。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能传递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影响肝脏的代谢。
副交感神经中,对肝脏起调控作用的主要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为广泛的一对,能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迷走神经对维持肝脏健康起重要的作用。它在接收到不同的信息后随机应变,让肝脏及时对人体的异常做出反应,以保证体内的各种代谢物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
-------------------------------------------

啊!有好吃的耶!
在进食过程中,人体的神经系统最先感知到食物,会为肝脏提前“通风报信”,让肝脏做好准备。
进食时,一种名为POMC的神经元能够整合大量的信号,传递营养物质即将到来的信息。
随后肝脏交感神经被激活,将“有食物”的信号从下丘脑传递到肝脏。
肝脏收到信号后,会调节自身的基因表达,诱导与内质网稳态调节相关的mTOR和xbp1等基因表达量上升,使肝脏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做出顺应时势的改变。
-------------------------------------------

不管什么食物,好像一旦经过油锅的洗礼,就会变得格外好吃。
当这些携带有更多脂肪酸的高热量食物进入体内,就会悄无声息地变成脂肪。我们的体重也会蹭蹭蹭上升。
但是,我们的身体其实在努力对抗这样的变化。
脂肪组织能够分泌瘦素(leptin)。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时,瘦素的分泌也会增加。
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抑制食欲,加速新陈代谢;总而言之是让人变瘦。

瘦素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室,与迷走神经输出神经元所在的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DVC)中的受体结合,将脂肪增多的消息传递给迷走神经。
接收到信号后,迷走神经被激活,将信息传达给肝脏中,让肝脏意识到大量脂肪酸正在逼近,从而及时做出反应。
肝脏在得到指令后,将把肝脏中已有的甘油三酯排出,减少对脂质的吸收,并且叫停部分新生脂肪的合成工作。
在经过这一系列过程,肝脏能够有效避免脂肪在其中不断堆积,从而避免变成油腻腻的脂肪肝。
-------------------------------------------
血糖高不好,血糖低也不好。

有过低血糖经历的读者大概也记不清楚低血糖是什么感觉。因为那时可能已经不省人事了......
除了抗高血糖,大脑还能指挥肝脏抵抗低血糖!
糖类物质能够为人体的正常活动提供能量,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维持葡萄糖的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但当胰岛细胞分泌激素的能力受到影响或者药物使用不当,就有一定几率引发低血糖。此时,肝脏能起到升血糖作用,对抗低血糖。这种作用也离不开大脑的指挥。
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过量胰岛素使小鼠低血糖。此时,下丘脑弓状核中的原黑色素皮质素(POMC)神经元会被激活,刺激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V)的神经节前副交感乙酰胆碱(ACh)能神经元。
DMVACh向肝脏传递信息,肝细胞调整蛋白的表达,与糖异生相关的酶的表达增加。
这样,肝脏中将快速进行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的反应,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
生物体内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都在为生物体的正常生存而竭尽全力。
想起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他们在为你而负重前行”。
在我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我们的肝脏在神经系统的帮助下为我们抵挡了许多可能存在的风险。
但是,我们的肝脏虽然皮实,但也不是无坚不摧。我们长期紊乱的作息和不健康的饮食会让肝脏的努力功亏一篑。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伤害肝脏,使它慢慢变成脂肪肝,然后是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
高油高脂饮食、酗酒、过量服药、作息不规律......这些现代人身上常有的不良习惯,天长日久都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你的肝好一点吧!

生命科学煲汤人浙江大学团队创建的生命科学趣味科普公众号,聚焦解读生物医学领域时事热点和前沿进展,用脑思考生命演化的历史,用心记录科学前进的时代。将生命奥秘熬成易于消化的汤,在清晨和黄昏为你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