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让学习变得相对愉悦。我会详细介绍几个实用的思路。
01
在讲第一个思路之前,我希望你先记住两个概念:峰值和终值。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 2002 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提出了峰终定律(Peak-EndRule):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
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大家知道的,学习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大多数知识都是枯燥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常常是艰难的。我们总是觉得不想学、学不会。
说实话,要想在学习的时候,体验到正向的峰值和终值,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这个基本原理,使学习变得相对愉悦。怎么做到呢?

虽然学习在总体上是枯燥的,但总有某个科目,是你比较喜欢的;或者,总有某种任务,
是你相对较为擅长的,比如,可能你会觉得背单词蛮轻松的。那么,你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打颗栗子,我写文章需要做的两件主要的事情,是输入和输出。我非常喜欢输入,看书、
看文章、跟人探讨、学习一些付费课程等等,无论内容多枯燥多抽象,我都觉得很有意
思。
但是,输出比输入难多了,写得不顺畅,我会觉得烦躁;写的时间久一点,我会感到疲
倦,没有思路。所以,我规定自己每次只写 25 分钟,时间一到,即使还没完成,也立刻收
手,去做我喜欢的输入。
两种任务来回切换,整个过程基本不会出现负向的峰值,而且输入和输出都能及时高效地
完成。但是,如果让我花连续 3 小时,死磕一篇文章,我很难坚持到完成的那一刻。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25 分钟只是我个人在写作方法论相关的文章时,所选择的适用于
自己的时间标准。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变通。
总之,艰难和轻松的任务穿插着去完成,避免负向峰值的出现,是让自己在学习和工作
中,保持愉悦和高效的重要方法。

02
另外,我们每天结束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较为糟糕的状态,比如没完成当天的计划,比
如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也就是说,我们的终值体验,常常是负向的。
避免负向终值的出现,也是让学习变得相对愉悦的重要一环。
该怎么做呢?
主要有两点。首先,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划;其次,详细记
录自己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一天结束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自己完成了哪些
学习任务。
大脑是善于遗忘的,你要写下来,把成果具像化,让自己看到清晰明确的正反馈,从当天
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会给我们一个正向的终值体验,有助于养成我们对学习的积极
态度。
另外,大家应该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自己明明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可每天学习的时
候,总是动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远大理想的实现,是很久之后才能得到的奖赏,而人的大脑,只喜欢看眼前利
益。这和我们大脑中存在的奖励系统有关,它更愿意选择立刻就能得到的好处,而非延迟
满足。
所以,让自己每天都能从学习上得到正面的反馈,拥有足够的收获感,不仅仅是为了终值
体验,也是为了遵循我们的本性,以便更好地把努力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

03
假设你在图书馆认真学习了一上午,吃完午饭并且午休之后,不是很能重新进入状态,你
可以换一个地方学习,比如教学楼的自习室。你会发现,疲累之后,新的环境能让你重新
恢复活力。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常常在家里办公小半天之后,转战书店,就是为了更
久地保持高效的状态。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大家可以
参考我的做法,在感到疲倦时,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建议,那就是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比如,你平时可能会
这样要求自己:今天我要背单词、读书、做数学题、练习英语口语、学习插画课等等等
等。
但是,同样是学习 10 小时,安排 3 件事,和安排 10 件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完全不
同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决定每天的任务总数量。总之,要尽可能少安
排,而不是多安排。
04
如果你对自己吃饭的速度、效率、营养等,进行打分,吃饭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
你很纠结自己的睡眠,想着,我一定要在 10 分钟之内睡着,我一定要以仰卧的姿势入睡。
那完了,你很可能睡不着了,你会发现睡觉成了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正是因为我们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不需要刻意满足某种标准,或者得到某种结果,所以,
它们才会是自发自由自觉的事情。那么,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习变得相
对自发自由且自觉呢?
一个很关键的思路是,学着不用某种标准框住自己,也别总对自己的表现评头论足,更不
必急着追求某种结果,而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专注于做事本身。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说到底,学习和吃饭、睡觉是不一样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件纯粹的
快乐的事情。但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习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变得相
对愉悦。
其实,心理学界对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的差异,也有相应的研究和理论。20 世纪 80 年
代,心理学家尼科尔斯、德韦克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这个概念。“成就目标”包
括“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后者是
指“好名次和好成绩”。
一个定位于过程中的成长,一个定位于结果的优异。
如果一个人把“掌握目标”作为努力的重心,TA 会明白,遇到问题和遭受失败,是很正常
的,它们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任何事情、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
自己,对事情,你要有足够的容错空间。
以“掌握目标”为导向,才能真正达成“成绩目标”。也就是说,专注于耕耘,会让你在
心理上更愉悦,也会有更好的收获。

总结
要想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路。
1、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
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峰值,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
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终值,一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
划;二是,详细记录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具像化,借以获得正反
馈和成就感。
2、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在感到疲倦时,可
以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3、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
4、学习的时候,不用某种标准框住自己,也别总对自己的表现评头论足,更不必急着追求
某种结果,而是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