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体

第二次吐槽。
随手打开,都是让人无法直视的问题。
“如何评价演员XX?”这样的问题,本身就非常不尊重对方。因为特定事件而起疑惑,应该去对细节提出疑问。对演员本身,从职业素养,个人追求,性格,爱好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去评析的。臃肿的提问,就会有千奇百怪的回答,且多是牢骚之语。
“为什么美国确诊已经突破150万了,医疗系统还没被击穿?”会上网的年轻人,不应该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怎么会问出“医疗系统被击穿”这样的问题。
“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男生是什么性格?”提问者不思考问题本身是否有价值,胡思乱想的,痴人说梦的,构不成问题的,都要来发问。长着一双眼不去观察实际的对方,跑来问不明就里的众人,到底是想表达人家不喜欢你还是你不喜欢人家呢?
“如果华为被打倒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不是在传递知识见解,而是在散布愚昧。
“大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无谓的争吵?” 你好好学习就可以天天向上,大人可没那么容易。
“你与异性同桌发生过最越界的行为是什么?”这是想听小黄文了。类似的问题一大堆:“你做过最出格的事是什么?”“你心里最讨厌的人是谁?”
这三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描述了。“佛与老子哪个厉害?”“你为什么不追女生?”“吃狗肉的都是些什么人?”
批量的傻瓜问题生成机。我不清楚知乎花了多少精力在后台,或人工或AI来生成海量的弱智问题。自己回答了一个《死亡搁浅》的问题,随之而来很多邀请回答“如何看待游戏大结局” “如何一句话惹怒此游戏玩家” “你最喜欢游戏中的哪段CG?” “网速不好能玩这个游戏吗?” “这个游戏会让人上瘾吗,为什么?” 刚刚蹦出来一个“这个游戏的初始游玩体验如何?” 作为玩家,看到这样的问题,直冒火。如果游玩体验能用文字描述得出,那玩家为什么要玩呢?太多内容,都是为提问而提问。(或许调查调查这些虚假内容,我也能弄个做空报告出来了)
不对问题做筛选,就没有界限。知乎明显故意放宽了限制,八卦吹水等的内容蜂拥而入。最开始严谨的知识问答社区,现在已经成了菜市场。
严苛的知识范围不好界定,但回答者的态度应该是端正的。问题能否胜任,该怎么回答,如何传递知识,这些基本操守被用户一脚踢开。
打开问题,它分散人精力的时间要远远大于获取知识的时间。回答者用尽浑身解数吸引观者,一个问题获赞高的,多抖机灵,顾左右言他。这人看到这么个报告,那人看到那样的数据,激动得端上来,夸张解释,声泪俱下,博得满堂喝彩。风气慢慢形成,本该专业回答的问题,被闻讯赶来的江湖郎中,赤脚大仙所霸占。内容偏向猎奇,知识型“故事会”开张了。
作为一个以分享知识为基准的社区,应该去努力维护理性交流的氛围。但知乎忙着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失掉了应该有的基准。知识成了一种廉价的获利工具,靠知识出身,赚到钱踢开它便是。
标榜知识社区,最后却发展成了知识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