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青春的反叛和挑战
由于官方的宣传,观众带着能看到又一部《你的名字。》的希望去看了《烟花》,结果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当然,即使抛开《你的名字。》的名气,《烟花》也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好电影,所以豆瓣上只有5.3分。
但是它真的除了音乐能听以外就一无是处吗?
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部颇具实验性的作品。

之所以放日本的海报,是因为这要从电影的名字说起。《烟花》只是图方便好记的缩写,电影全名为《升空的烟花,是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这源于片中几个小伙伴的讨论:从侧面看烟花,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
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问题。我们凭常识和经验就知道,烟花从中心爆开,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的。然而他们依然要去侧面检验一下。
这已然是一种反叛和挑战。
烟花是圆的,这是世界的法则,就像大人给他们定下的规矩。奈砂的母亲不断重婚和搬家,理所当然地要求奈砂跟随着她。“这是为你好”、“听我的没错”,这是大人们的口头禅。当奈砂又有了一个新爸爸、被迫离开茂下镇时,她决定进行反抗。可惜祐介不陪她玩,就像他认为烟花是圆的、没必要跟小伙伴们去疯一样。奈砂就这样被母亲抓了回去,于是本就喜欢奈砂的典道不能忍了。
这种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本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但新房用他那实验性的叙事技巧把故事变得有趣了起来。
随着一次次扔出的烟花球,典道和奈砂经历了几遍“what if”的轮回。我们可以察觉到,随着次数的增多,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他们坐上不可思议的列车,随迪士尼动画一样的幻象唱歌跳舞,看到形状奇怪的烟花。到最后,出现一个玻璃似的罩子围着他们的空间,或许这就是那个透明的烟花球吧——他们终于见到了幻想世界的边界,同时暗示着将要回归现实了。

如果你看过《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应该会把两者轻易地联系到一起。楚门从一出生就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演员,为外面的观众上演一出真人秀,只有楚门被蒙在鼓里。
除了隐秘摄像机拍摄画面特有的暗角,和楚门身边的人们的异样,《楚门的世界》的导演彼得·威尔还给出了这一真人秀的导演和观众的视角,让我们能比较容易意识到:楚门正在被他们操控和消费着。

《烟花》则不然,我们看到的就是典道和奈砂看到的。再加上每一次轮回的层次感不足,我在电影后半段才明确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世界,甚至不是类似《命运石之门》中不同的世界线,只是他们在反抗过程中具现化的幻想世界。片中那些荒诞的现象,不仅仅是他们经历的,更是新房直接跟观众的一种对话/暗示。不管是有意的还是被动的,在典道和奈砂挑战大人权威的同时,导演也在挑战着我们观众。
这也是本片实验性和meta感的所在。
楚门真人秀的导演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与这里一样虚假。其实,典道和奈砂在电影中既是挑战,也可以说是逃避,逃避现实的虚假和压力。但是我们终究不能一辈子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烟花稍纵即逝,青春也是。所以电影的最后回到现实,典道和奈砂在教室里不见踪影。
他们到底去哪了?可能真私奔去了,可能奈砂搬家、典道死了,也可能只是忘了起床。结局有无限的可能性,任君想象。而祐介和那几个“怎样都无所谓了”的小伙伴,只能跟以前一样乖乖地坐在教室里。
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可这无限的可能性,正是他们经历了反抗之后才得到的结果。而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青春时的这种反抗能力。
《烟花》的制作很粗糙,人物塑造几乎没有,种种缺点决定了它不是一部好电影。这篇文章并不是想为电影开脱,只是想提醒大家:升空的烟花,可以从下面看,也可以从侧面看。
——你甚至还可以从上面看,万一烟花不是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