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坏狐狸的故事:玩形式的幽默治愈故事

2018-09-07 09:32 作者:耳边蚊  | 我要投稿


2018年前三个月,《大坏狐狸的故事》绝对是目前为止在国内上映的最好的动画电影。


观众对它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清新的水彩速写画风吧。角色形象很简洁,各自的特点却十分突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这些小动物的神态动作,给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电影分为三幕,即三个故事——“送宝宝”、“狐狸与鸡”、“圣诞老人”(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它们互相独立,但都始于那个农场。还有些不知道算不算联系的联系,比如第三幕的圣诞老人说的“麋鹿有时也会送快递”,就对应了第一幕中送快递的大鸟。

它们又都是搞笑而治愈的。只会搞事的鸭子和兔子、不断为它们擦屁股的正常猪、毫无威慑力的狐狸。形象立了起来,导演不断把一些巧妙的搞笑小桥段融进故事中就显得毫不刻意,同时反过来塑造了角色。

采用“倒车”操作的飞机。鸭子兔子掌管飞机后,先挂“倒机档”将飞机开到画面右下角,再向左上角飞走。
认贼作母的小鸡用狐狸的耳朵“荡秋千”、用尾巴“跳绳”。
龙猫乱入。“他们”就是指兔子鸭子。


一开始狐狸作为舞台主持跟观众介绍他们要演的剧目时状况不断。要出演第一幕剧的宝宝不见了,“那用西瓜代替吧。”“西瓜?好吧,快递员把西瓜......西瓜宝宝送回了西瓜妈妈......的手中。”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这样的法式幽默,他们用自嘲、迅速接受现状等方式去面对和化解生活中的窘迫。而故事最终都导向了好的结局,向观众宣扬“尽管生活如此残酷,但你可以保持善良”这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态度。


这部电影虽然网上随便一搜有资源,但它玩了一个形式游戏,在电影院观看的体验要比电脑上好得多。

其实准确来说电影应该分为五幕,三个故事开始的前后——即开幕与谢幕也是其中两个部分。影片一开始观众在电影院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个舞台:

随后幕帘揭开,故事开始,却是以正常的屏幕“影片”的形式播放。而在这些故事里,导演又时不时加入一些充满舞台感的画面,提醒你你是在看一出戏剧。比如“送宝宝”中一束灯光打到黑暗中的角色身上:

又比如“狐狸与鸡”中,狐狸请大灰狼来到小鸡面前演一出戏,以显示自己的强大:

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电影—戏剧—电影—戏剧的结构,产生一种“戏中戏中戏中戏”的感觉。我说不出这样玩形式对内容表达有什么作用,但总归是有趣的,像《盗梦空间》里一环套一环的梦。但是得益于清新的画风和幽默轻松的故事,并没有让人产生难以理解的压迫感。

在电影中以戏剧的形式打破第四面墙,既粗暴又巧妙。


我看此片时,最有趣的还是最后的彩蛋。在正片结束、职员表字幕滚动的时候,舞台右边走出来一位清洁大爷,而这时,刚好电影院的清洁大爷也进来打扫了。没过几秒,那只猪就跑出来指指背后的滚动字幕,示意清洁大爷回去,意思是“影片还没完呢,你这样太不尊重观众了。”

然而后来片中的清洁大爷还是跳出来了。而电影院的清洁大爷,人家压根没看屏幕,一直在认真打扫。



大坏狐狸的故事:玩形式的幽默治愈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