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主客二分”的一些思考(3)

2022-10-14 22:50 作者:叶栽树  | 我要投稿

    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认为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有这一个基本事实值得我们考虑,即意识存在:我们的意识存在,但这并不是出于我们自主的选择,而是莫名其妙地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正如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入世的。我们是被迫去思维、去体验、去感受这一切的,因此,我们也必须要承认——

    人的意志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主观是客观的。

 

    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客观性真的有这句话所定义的那么超然,那么为什么客观性的定义仍然依赖于对“人的意志”的否定呢?为什么不直接说“客观就是客观”,而要出现“人的意志”呢?

    但是我们看到,如果直接说“客观就是客观”,那么我们定义了什么呢?——无非是一个抽象的、直接的、空洞的无。

    所以,客观性不能仅靠它自己存在,它必须要在与“人的意志”的关系中才能被把握到——客观性并非是独立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二者是共在的,至少客观性依赖“人的意志”而存在。

    客观是主观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主客同一

    这时,可能有人要说,既然我们已经证得了“主客同一”,那么就没有必要区分主观和客观了。但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将“主客同一”的原则坚持到底。

    如果进入到“主客同一”中,那种“万物为一”的绝对完满的神话状态,人与世界失去距离,仿佛回到不可名状的母子共同体,这时我们是不可能说得出这句“主客同一”的,甚至什么话都说不出。

    既然都“主客同一”了,为什么还要强调“主客”“同一”呢?

    这恰恰说明在这种“完满”中有着不可弥合的裂缝。世界不能单纯地仅靠它自己存在,它必须分裂,以一个“原本是它的一部分但现在必须认定为异质性的他者”为对立面,反过来把握到它自己。

    我们不得不回过来去承认“主客二分”。我们只有在“主客二分”中才能把握到“主客同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矛盾双方并不对称。

    意识可以去把握物质,甚至可以反过来把握它自己,但是物质不能。意识比物质多的,就是这种对象化把握的能力。在这点上,意识比物质更物质,比物质更有物质性。

    意识是加倍的物质。

    但与其说什么好像意识是什么实体性的与物质对立的存在,倒不说意识就是物质的自我分裂,就是物质的“反过来把握自己”。

——意识就是物质的反观自照。

    而在物质返回自身之前,物质并不真正意义上存在,只有在物质从他者返回自身之后,也就是意识到自身之后,物质才在真正意义上存在。

    //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有一个先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吗?因此,意识与物质共享一个起点,二者本来就是一回事。

    我们只能在意识之中才能把握到物质,而那个所谓外在于意识的物质根本不(能够)存在。物质性就是精神性。//

    但是如此一来,仍有一个问题:既然历史的起点就是意识的起点,那么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别的样子呢?

 

    于是,我们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物质返回自身之后(实有),无法解释开端问题

    ——规定性如何发生。

    物质返回自身之前(纯有),无法给出具体实有

    ——如何无中生有。

    //这个时候可能又有人要问:我们不是已经在设想一个返回自身之前的物质了吗?

    ——但我要说,这种设想难道不就是物质的返回自身吗?

    这设想的价值只在于,为意识的诞生提供一个解释基础。//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

 (我们只需要将这个断裂认下来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康德一样,在这个如此关键的问题上搞什么二律背反,自我阉割)

    //这种历史的断裂就是物质的自我返回本身,即意识本身。//

    物质的自为活动,就是将自己从意识/思维中(完全)对象化(objectified)出去(此时物质是被意识完全把握的,也是意识,尚未扬弃他者),以意识的失败/无能的形式出现,并将自我意识、自我返回的任务完全交给那个异质性的他者,也就是后来作为主体的我们。

    当然,意识的失败是二阶失败,这来源于一阶失败——物质没法仅靠自己存在。

    物质以失去对象化把握的能力为代价,获得了实在性。但是物质依然是意识的,只不过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而已。

    意识也因此解决了开端问题。

    物质在以(双重)否定性的形式在认知自己。

    这也是“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决定意识”、“物自体不可知”的由来。

    矛盾的不对称性翻转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基本的时间性——回溯性建构。在物质返回自身之前,只是一个空洞的定在(大概?总之只是一个抽象的无),还尚未有时间。只有当意识迫切需要解决开端问题,并且物质实现自己之后,才有了一般意义上的(线性)客观时间。

    是时间自己设立了自己。

    时间本身是超时间、反时间的。

    未来决定过去。

 

    此外,最基本的空间性——内外之分,也出现了。物质的自我对象化,使意识的一部分以外在的形式,出现在视域之中;而此时的意识也被回溯性规定为内在。

    也因此,在物质实现自己之前,意识也有了/已经有了内在时间,以至于“回溯性建构”本身也是被回溯性建构的。

 

    //但是历史的断裂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不如说,在意识诞生之前,在物质反观自身之前,还尚未有时间。只有物质返回到自身,把握到一种“绝对的完满”之后,也就是意识回溯性地建构出一个“先于意识而存在的世界”后,时间才出现。

    (时间的复苏,世界的觉醒)

    历史的断裂正是历史的开始。//

 

    这就是一切存在者的本性——从存在向概念运动,从他者返回自身。如果这个运动不能完成,如果不能扬弃他者,如果物质不能意识到自己,这个运动就不是运动,存在者也不可能被意识所把握到,也就等同于不存在。

    只有在这点上,运动才是绝对的。

    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我们不能一说到辩证唯物主义,就理解成科学实在论的样子:不能一提到“运动”,就是以时间、空间度量的运动;不能一提到“物质”,就是原子、电子、光子、量子。

    难道原初的运动不应该是物质成为它自己、返回它自己的运动吗?难道不是应该首先是意识的运动吗?

——运动即运思。

    难道教科书上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这么庸俗的教条吗?


关于“主客二分”的一些思考(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